八月书简

文摘   2024-09-01 00:17   辽宁  


点击蓝字

敬请关注


八月书简

 

闫缜尔

 

进入八月,在经受了“七下八上”汛期考验之后,城市的天空碧蓝如洗;随之而来的,是夏末秋初的灼热。经历着午间曝晒的人们,既恨又爱地把日头称为“秋老虎”。但无论如何,人们都在生活中,品读城市,阅读书籍,一个又一个或平实或惊艳的故事,便纷至沓来——




《漫长相遇:书和成长的故事》(张新颖)——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讲述自己与书相遇的故事,从1975年的夏天讲起,直讲到2022年的夏天。与不同的书相遇,就是与不同的人相遇。与智者为伍,与德者同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点点发生着,人们便走出了不一样的路来。“许多年之后,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读过的书,可是它已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它持续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虽然我们未必意识到。”读书,与经典相遇,“人应该知道他是在哪里,在哪个位置上阅读经典的。”进一步地说,“阅读经典,一方面需要把经典里面蕴藏的信息读出来,读到当下的世界里来,读到你自己身上来;同时,也需要把当代的信息读进去,把你个人的信息读进去,读到经典里面去。”

 



《语文常谈》(吕叔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收录的文章篇幅短小,思路开阔,是一部知识性、实用性很强的语文普及读物。重点讨论了语言与文字的辩证关系,汉字的语音、音韵,文字的形、音、义三要素,语句的结构,词义和句义,古今语言的变化,各大方言及推广普通话,汉字改革与汉语拼音等。书中还收录了《未晚斋杂览七篇》,可以说是作者语文理论的实践篇。作者强调:“语言的地面上坎坷不平。”所以,“过往行人,小心在意。”说话的人,尤其是写文章的人,要处处为听者和读者着想,竭力把话说清楚,不要等人家反复推敲。在听者和读者方面呢,就要用心体会,不望文生义,不断章取义,不以词害意。归根到底,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它的效率如何,多一半还是在于使用的人。

 



《透过性别看世界》(沈奕斐)——上海人民出版社。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轻松的大众读物。一则,在人们日常接触到的文字信息中,无外乎官方的、学术的、大众的。各方面兼读兼听,总归是有益的。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拒斥前两种文字信息,很容易被所谓的风尚、时尚裹挟得失去主见,无外乎“利益”二字占据心灵世界,不是盲从,便是盲目。在日常的忙碌中,需要静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会更有意思,人生会更有意义。再则,我们都是有性别的人,非男即女,更何况,透过性别看世界,不仅仅是从性别出发,而是从社会性别理论出发,带着读者在理性的长河中来一番游泳,读过之后,会有一场运动后的畅慰,无形之中也开阔了眼界。

 



《问学记》(扬之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是70届初中毕业生,本应在学校受教育,却被抛入社会,乃是他们那一代人共同的命运。自学的路很漫长,但漫长的路途中不时会出现指点迷津的师友。钱钟书的《管锥篇》是她的入门书。它的意义在于使她看到了一种读书的眼光,读书的方法和境界,知道了如何把书读活。从此就不是一本一本读书,而是一片一片读书。这是求学路上,一部书给予她的开启宝库之门的钥匙。欧阳修与蔡君谟论书道:“学书如溯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读书、治学概莫能外。《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放眼看去,目标仍然是在前面。

 



《函可传》(姜念思)——沈阳出版社。函可,原名韩宗騋,字犹龙,出家后释名函可,字祖心,又号剩人。顺治五年初,即1648年初,因《再变记》一案,发落遣送至盛京慈恩寺焚修。《再变记》记述的主要是1645-1646两年间的史实,包括弘光小朝廷的内部斗争、清兵陷南京,以及官商士庶奋起抗清的重大事变。史书记载:“儒生函可,生于岭南,明尚书之后,清代东北流人杰出代表。首倡冰天社,开辽沈文人结社之先河。创作大量诗词,关心民瘼,讴歌辽东壮丽河山。开法七大寺,传播佛学禅宗,留给后人珍贵文化遗产。”溯源沈阳文化,函可是绕不过去的一代学人。

 



《关键人》(西蒙·克拉克,威尔·劳奇)——中信七月选书。所谓的“关键人”,是私募股权公司用来称呼其最重要高管的。阿里夫·纳克维,一个卡拉奇男孩成长起来的,世界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他曾经是Abraaj公司魅力超凡的领导者,委托给他打理的资金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然而,他表面上经营这家能够改善数十亿人生活的成功的投资公司,背地里策划一场全球级别的犯罪阴谋,他从自己的公司挪用了超过7.8亿美元,最终因被控经营犯罪企业而面临291年牢狱之灾。他的一鸣惊人,他的堂皇理论,他的悲剧降临,以及他的投资者的讳莫如深,发人深思。

 



《大丈夫之词》(范曾)——中华书局。本书展现的,是“大丈夫”审美意境。其中,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千古英雄辛稼轩;有“笔墨清醇,心雄万丈”的画坛巨擘八大山人;有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大师杨振宁,他们都是有赤子心灵、卓越追求、丰硕贡献的大丈夫。尤其梳理出王国维的审美裁判逻辑:由“天才说”而引发出“赤子之心说”;由“境界说”而引发出“唯真是求说”;然后辅之以“格调说”“非隔说”;然后辅之以“识见说”。一言以蔽之,“大丈夫之词”体现了王国维词说,即道德与文章的统一论,亦即传统“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人格特征。

 



《围城》(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初读《围城》看热闹。扉页上的那段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实在是为初读者所写,或者是作者表面的阅读提示。再读《围城》看门道,这几句话不过是个引子,是个由头,那里面的文章,实在可以用“一大一小一细”来概括。“大”者,是小说的时代背景,人们似乎都笼罩在一个大的围城里,不知国之将亡,得着集体的麻痹症。“小”者,是小说中的人物,一群貌似以救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每个人的“袍子”里都有一个“小”,形态各异,左冲右突,在“罩子”或围城里存续着。“细”者,是人物性格细节的描写,各色人等,家长里短,一串一串地可以拎出来,或忍俊不禁,或脸红心跳,读者仿佛脱不了干系,能照见自己的影子。

 



《书后的故事》(俞晓群)——华文出版社。此书是作者自2016年起,为《深圳商报》撰写的38篇“六十杂忆”专栏文章和54篇“书后的故事”专栏文章的合集。在一家报纸上,作者得以回忆漫长的写作生活,忆起热情的读者、熟悉而负责任的编辑、每周坐在电脑前笔耕不辍的情景,属实难得,令人艳羡。遗憾的是,此书并未如此前出的书由沈昌文先生作序。不过,毛尖写的序言幽默且犀利,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一本读书、写书、出书人大半生的回顾,值得认真品读,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散发着逝去的不再回来了的时代的味道。




2024年8月31日

读写坊





读写坊
闫缜尔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