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丝言,国之大者

文摘   2024-08-31 13:27   辽宁  


点击蓝字

关注我哦



皇皇丝言,国之大者

——读《文心雕龙》诏策篇第十九

 

闫缜尔


“皇帝御宇,其言也神。渊嘿(mo四声)黼扆(fu yi 均三声),而响盈四表,唯诏策乎!”——自古以来,皇帝统治天下,他的话是神圣的。帝王静坐御前,他的意志能够满布四海,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诏策。


“诰命动民,若天下之有风矣。”皇帝诰命的作用,就如大风起于天地之间,所有臣民无不随风而动。


诏策是古代一种应用文,其名涉帝王,利及民众,影响广泛;也是我国古代散文的重要文体之一。


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诏策的写作与发布。“《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群后。虞重纳言,周贵喉舌。故两汉诏诰,职在尚书。王言之大,动入史策,其出如绋(fu二声),不反若汗。是以淮南有英才,武帝使相如视草;陇右多文士,光武加意于书辞: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礼记》里说,帝王的话虽细如丝,一讲出来就变成粗绳;因此对群臣说话必须慎重。虞舜早就重视纳言之臣,周宣王则把出纳王命的官吏视如喉舌。到了两汉时期,就由尚书来管理帝王的文诰。帝王的话关系重大,往往要写入史书;话一出口就产生了巨大作用,好像人的汗水一样,出来了就不能返回。所以,由于淮南王刘安文才英俊,汉武帝给他的书信,先要请司马相如等人审查草稿。由于隗嚣部下文士众多,所以,光武帝和他在文辞上的往来特别留意。这不只是为了在当时得到美誉,也是为了后世的影响而不得不慎重。


刘勰在本篇中认为,“魏文帝下诏,辞义多伟。”说曹丕的文辞义理大都写得宏伟。不妨另举一例:《禁设非礼之祭诏》(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原文如下:


加先王制礼,所以昭孝事祖,大则郊社,其次宗庙,三辰五行,名山大川,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叔世衰乱,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间,无不沃酹,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令典。


译文如下:


先王制定礼法,是用来显明孝道事奉祖先的,有大事则祭天地,其次是祭祖先,还有三辰日、月、星,五行水、火、金、木、土以及名山大川,不在这些范围内的祭祀活动,就不在祭祀的典制之内。在衰乱的时代,人们推崇巫史,以至于在宫殿之内,门窗之间,竟然无人不洒酒来祭神,这种昏惑的做法到了很严重的程度。自今而起,若有胆敢摆设祀典以外的祭祀活动,推崇巫祝言论的人,都按照从事邪门歪道的罪名来处理,写进国家的宪章法令。


因为诏策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及其令人信服性,体现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写作要求。比如——


授官选贤——义炳重离之辉。

(选拔贤才、授予官员的命令,应如日月之光那样明亮。)

优文封策——气含风雨之润。

(褒奖或策封臣下的诏书,就要有和风雨露般的润泽。)

敕戒恒诰——笔吐星汉之华。

(关于敕正教戒方面的文诰,则要像灿烂群星吐出的光华。)

治戎燮伐——声有洊(jian四声)雷之威。

(关于治理军事或召集诸侯会同讨伐的军令,就要表现出滚滚雷霆的声威。)

眚(sheng三声)灾肆赦——文有春露之滋。

(对于因过失而造成灾害的人予以宽赦,赦书就要像春天的露水那样滋润。)

明罚敕法——辞有秋霜之烈。

(对于明赏罚、正法纪的文诰,则要像秋天的严霜一样刚烈。)


实则,在上述诏策中,戒敕之文是更为切实的一种。“戒”者,慎也。所谓“戒”,就是谨慎。“教”者,效也。所谓“教”,就是效法。戒令、教令都是诏令的常用形式。


总之:“皇王施令,寅严宗诰。我有丝言,兆民尹好。辉音峻举,鸿风远蹈。腾义飞辞,涣其大号。”也就是说,帝王发号施令,老百姓敬仰圣旨。国君能慎重地发布诏令,万民都很高兴。光辉的诏策高举,宏大的教化远播。充分发扬诏策的意义和文辞的作用,使帝王的号令更为盛大。


学习和研究古代诏策的形式与内容,对今人的写作,尤其是公文写作,是有非常大的助益的。



2024年8月27日

读写坊






读写坊
闫缜尔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