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你就输了

时事   2024-06-16 16:04   浙江  

论语的能量——492个独特视角深度解析《论语》的真谛;492个精彩绝妙历史故事点亮《论语》的智慧与能量;走近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

 

人生有一种很难释怀的悲哀,说的是:有些事我们明明赢了,但是又觉得输了。


今天的视频,我们讲《道德经》第四个非常重磅的关键词:不争,重点搞清楚三个问题,来解开上面说的这个结。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不争”。


我们前几期视频一直在讲,整部《道德经》的智慧,就是一部“省劲”的智慧,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无为”。上期我们讲的“抱朴”是“无为”的一种表现,今天的“不争”,同样也是“无为”,也是为了“省劲”。


争,就意味着能量的损耗;不争,就意味着能量的保存。所以,能不争,就不要去争。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有没有该争的时候,该争的时候要不要争?答案很简单,无论是国家、企业、个人,当然有该争的时候,该争的时候当然要争。


正如我们之前讲的“无为”,该“为”的时候就要“为”,如果刻意躺平,刻意“不为”,反而会带来能量的损耗。同理,该争的时候不争,是一种逆势而为,不仅会带来损耗,甚至还会导致毁灭。


当年日本鬼子犯我中华,杀我人民,你不争吗?不争,就要亡国;不争,人民就成了亡国奴。


企业和个人也一样,当“争”已经无法避免时,形势逼你只能短兵相接时,你只有奋勇向前。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就应该用在这种别无选择的时刻,即便牺牲,也是为正义而牺牲,也是合乎大道的牺牲。



接下来重点来了,第三个问题,《道德经》中“争”的至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呢?听好了,答案就是:“无为”而为,“不争”而争。


这里的“不争而争”又有两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我有“争”的动机,但是我不真刀真枪地争,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一旦真刀真枪,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二种境界更高,说的是,我连“争”的动机都没有,我只是做好我自己,我不和任何人争,不仅不争,我还“利他”,我还“与人为善”。这样的结果,虽然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争”,但是我的回报却远远超过任何通过“争”而得到的回报,正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所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举个例子,今天,网上购物已经几乎风靡了全中国十四亿人,国内大型实体商超举步维艰,亏损不断,甚至清盘倒闭。但是,在中国的四线城市,河南省许昌市,一家叫“胖东来”的连锁商超企业,却被誉为“中国商超业的天花板”,连小米的雷军都称之为“神一般的存在”。


“胖东来”完全没有和同行发生任何恶性竞争、完全没有挤压供应链、完全没有压榨员工,而是专心把商品质量做到极致,把客户服务做到极致,把员工关怀做到极致,把生态链共赢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企业,还需要短兵相接地竞争吗?这样的企业还需要有竞争的动机吗?今天的胖东来,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不争而争”;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仁者无敌”。


《道德经》中关于“不争”思想的阐述,总共有十四章,欢迎大家自行阅读领悟。



孟垚曰:无论是争的行为,还是争的意识,无论争的结果是赢还是输,都会因为反转力的存在而带来能量的损耗,只不过有的损耗在眼前,有的损耗在事后,尤其是那种“赢了事但丢了人”的事。


所以说,很多时候,一争,你就输了。

 

十个关键词,解密《道德经》。大家好,我是大理三土书院的孟垚,《道德经》的大智慧,等你和我一起来开启。下一节,我们讲《道德经》的第五个重磅关键词:处下


点击小红心,点击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点亮【赞】+【在看】

分享给你的朋友


作者孟垚简介:
《垚说论语》作者
《垚说道德经》作者
《阳明心学育儿指南》作者
推荐阅读:

大器免成

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

有一种勇敢,叫勇于不敢

论语的能量
492个视角深度解析,492个精彩故事,点亮《论语》。垚说《论语》,正在连载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