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能量——492个独特视角深度解析《论语》的真谛;492个精彩绝妙历史故事点亮《论语》的智慧与能量;走近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
孟:如果让我说,现在既不是互联网时代,也不是人工智能时代,而是一个没有味道的时代。
(哦,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现在吃的菜,没有了菜味;我们吃的肉,没有了肉味;就连我们吃的米、面、馒头,也没有了粮食原本的味道。吃饭,本来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大自然也早就免费给我们准备好了自然健康美味的食材,但是我们现在却吃不到了,居然成了奢望,成了奢侈品。
(嗯,太悲哀了!)
但是,比上面这些事更悲哀,更可怕的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没有了人味,没有了人格,连做人的底线都没有了。
(是,人为什么没有人味了呢?)
孟:很有意思,其实这和我们粮食、蔬菜、水果的生长道理是一样的。违背自然规律,急功近利,破坏土壤,用大量农药、化肥、生长剂、催熟剂代替天然健康的营养,所以,农作物没有了农作物的的味道,肉蛋奶也一样。
人呢,因为缺失了人格教育,缺失了好的文化的传承,缺失了真正的营养,只顾追求名利,还滥服毒鸡汤,所以自然没了人味。
归根结底,首先是因为人没有了人味,所以导致了菜没菜味、肉没肉味、粮食没有了粮食的味道。
(出现这些乱象,是因为我们的法律不够严厉吗?)
孟:有一些关系,但不是最本质的原因,最本质的原因还是文化和信仰的缺失,很多做人的底线问题,是法律解决不了的。
关于这个问题,孔子有几句非常高瞻远瞩的话,一针见血。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只靠政令法规来管理民众,只靠刑罚来整顿民众,民众就会只管不受到惩罚就行了,但是丧失了羞耻心;如果靠弘扬道德来领导民众,靠礼仪规范来整顿民众,民众就会有羞耻心,从而自觉自发地归于正道。”
(孔子真不愧是至圣先师,还有那么多人骂孔子,太悲哀了!)
是啊,现在很多人认知太低,被人误导,矮子观场,又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味。
(到底什么是人味呢?)
孟:人味,就是仁德,就是仁爱,就是慈悲,就是来到人世上,作为一个人该有的人情味。
(现在大家都在谈钱,都在争名夺利,您谈人情味有人听吗?)
孟:越是这样的时代,越需要人性的光辉,越需要人情味。
一个有人情味的孩子,他的人生底座是很扎实的,他的性格是阳光的,他的心是柔软的、温暖的,无论他长大以后做什么,前途都一定是光明的。
同样,一个有人情味的年轻人,还会找不到好对象吗,还会找不到好工作吗,还会干不好工作吗?
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是不会赚不到钱的,因为他的朋友会遍天下,因为他的客户会遍天下。
一个有人情味的家庭,是不会大喊大叫、鸡飞狗跳的,是不会不孝顺父母的,是不会夫妻不和的,是不会培养不出好孩子的。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家庭,我们的民众就会无比团结,我们国家就会强大无比。我们也不需要无论大事小事都依赖法治,法治是来约束小人的,是来惩罚罪犯的,我们为什么非要成为那样的奴隶呢?
孟子说,一个有大仁德的人,一个大仁德的国家,必将无敌于天下!他的千古名言“仁者无敌”,就是这个道理。
(那我们老百姓怎样才能有人情味呢?)
孟:首先你得想啊,你得愿意啊!因为没有人阻止我们,不让我们自己有人味。有些人非要像动物一样活着,非要像奴隶一样活着,像贼一样偷偷摸摸地活着,神仙也没办法。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一念发动即是行,然后,反复事上练,
说到做到,知行合一。
从现在开始,立志做一个有人味的人,过一个有人味的人生,远离蝇营狗苟,良知光明,就会要好对象有好对象,要好工作有好工作,要好孩子有好孩子,朋友遍天下,要啥有啥!
(更理解您前期视频说,我们今天太需要君子人格了!)
(我们本期的《论语》君子小人说,孔子说什么了呢?)
孟:《论语》里仁第四篇第五章,孔子这样说: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如果失去了仁德,还叫什么君子呢?君子哪怕吃一顿饭的时间,都不会背离仁德,匆忙仓促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奔波的时候,也是这样!”
今天视频的最后呢,我想把上面孔子的这段话,演绎一下,作为我们本期视频的结束语: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人味,还叫什么人呢?一个人,哪怕吃一顿饭的时间,都不能背离人味。匆忙仓促的时候应该这样,颠沛流离奔波的时候,也应该这样。
孟:《论语》是人间道,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是孟垚,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的孟垚《论语》君子小人说,我们下期再见!
点亮【赞】+【在看】
分享给你的朋友
《垚说论语》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