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岗位凭什么可以无证上岗?

时事   2024-11-24 08:06   云南  

论语的能量——492个独特视角深度解析《论语》的真谛;492个精彩绝妙历史故事点亮《论语》的智慧与能量;走近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

孟:如果说天下有一个岗位最缺乏考核,最需要严格培训,那就是父母这个岗位。所有爸爸妈妈都是无证上岗,99%的人不学习就上岗,自己明明很无知,但是在孩子面前硬装成老师,指点江山,指手画脚,把好孩子带偏了。所以,茫茫人海,放眼望去,99%都是平庸的人,只有1%的人真正成才。

我之前讲过,每一个孩子之所以成为了后来的那个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当初的那对父母。

(同一个父母,不同的孩子也有差异吧!)

孟:这个问题非常好!的确,同一个家庭,兄弟姐妹确实会有差异。但是请注意,他们的差异,往往是他们人生上限的差异,而不是底限的差异。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底限几乎是差不多的。

家长最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就是孩子的人格教育。现在,知识啊,技能啊,主要由学校和社会机构来负责。但是,做人的问题,外边不管,要等到外面管,那就出大事了。所以说人格教育的缺失,人格底线的失守,是现代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影响社会根基的大问题。

我们现在去菜市场看看,有多少菜、肉、蛋、奶是绿色有机健康的?去夜市烧烤摊、火锅店和饭店看看,去闻闻,空气中除了各种调料、各种添加剂的味道,还有什么?去超市和商场去看看,或者去看看网上买回来的东西,有多少垃圾食品,多少假冒伪类、多少以次充好的商品?

(这些人的人性出了什么问题呢?)

是因为这些人的小人人格,战胜了他们的君子人格,战胜了他们的良知,他们把利益作为了他们做人做事的底线。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引导,是把人格教育和人格养成放在首要位置,上面这些乱象还会如此严重吗?

孟:我们现代社会,有多少家庭有家规,有家风家教?过去可不是,绝大多数的成才的人,都得益于良好的家风家教的传承。

很多现代人觉得无所谓,但是社会有没有规矩,国家有没有规矩,公司有没有规矩?在家里没人管你,有人惯着你,纵容你,社会会惯着你吗?

家风家教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没有人格这个底座,所有的所谓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嗯,地基都没打牢。)

中国古代、包括近代的那些贵族家庭、知识分子家庭,他们的家风家教,基本上都是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与其抄袭别人的家风家教,完全不如直接学习《论语》。《论语》既教我们坚守做人的底线,又教我们不断突破成长的天花板,不断上升。所以我说,《论语》是最好的家风家教的版本,没有之一。

孟:我今天讲《论语-里仁第四》篇第十一章,这一章是两句话,我先讲第二句: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如果我们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心怀利益,心怀实惠。但是没那么简单,我们要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是谁是第一位的问题。

如果我们做事时,是把法度作为首要考虑,先考虑合不合法,犯不犯法,违不违背天理良知,那就是君子人格。

但是,如果我们做事,是把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利益是无底线的,利益无底线就是小人的人格,那就会发生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些乱象,轻者遭人唾弃,重者锒铛入狱。民间有句俗话,“亏本的生意没人做,砍头的生意有人做”,正是对黑白颠倒、道德沦丧十分贴切的写照。

(嗯,颠倒众生。)

上面是本章的第二句,讲的是君子和小人的底线。下面我来讲第一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个人认为,这一句讲的是君子和小人的上限。

我先讲“土”字,自古以来,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土地田宅;另一种解释是乡土、家乡,都能解释通,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不管哪一种解释,都代表了小人人格的局限性。

“德”,就是品德,道德。

所以这第一句话,讲的是君子和小人的上限。君子因为心怀道德,道德是无上限的,所以君子的人生是没有上限的;小人因为心怀土地田宅,或者心怀乡土,他的上限和他的下限一样,还是利益,所以他的上限也是受局限的。

君子怀德,就可以突破乡土的局限。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追求的是德,就可以以天下为家,以四海为家;就可以四海之内皆兄弟;就会“德不孤,必有邻”;就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孟:比如苏东坡。

苏东坡21岁中进士,65岁去世,仕途时间44年,期间为母亲守孝3年,为父亲守孝3年,所以官场从政38年。但是呢,这38年期间,苏东坡一直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在从县里的小官到正部级大官之间,不断起起落落,工作和生活的地点换了17个地方,差不多平均每两年换一个岗位,换一个地方。

但是,苏东坡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把客场变成主场,把腐朽化为神奇,把败局变成胜局,把尴尬化为诗意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他被誉为了中国文人的天花板,无人能超越。这背后的原因,正式苏东坡对品德、对人格,无上限地追求,远远超越了“乡土”,超越了“利益”,当然也包括他的文化和信仰给他的坚定支撑。

重要补充,正如苏东坡,君子恰恰因为不在乎所谓的利益,但是,反者道之动,他最终反而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小人呢,看似获得了眼前的利益,但是,他终究会失去,甚至会成倍地失去。

孟:好了,《论语》是人间道,《论语》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是孟垚,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的孟垚《论语》君子小人说,我们下期再见!



点亮【赞】+【在看】

分享给你的朋友


作者孟垚简介:

《垚说论语》作者

《垚说道德经》作者
《阳明心学育儿指南》作者

推荐阅读:
妈妈欺骗儿子,儿子不再相信妈妈,还会欺骗别人;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不如不要。
君子有人味,小人没人味
君子无所争,小人使劲争

论语的能量
492个视角深度解析,492个精彩故事,点亮《论语》。垚说《论语》,正在连载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