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大家都知道艾灸能补阳散寒,夏季三伏天里艾灸的人越来越多,但艾灸真的有蛮多需要注意的。
首先,艾灸不一定就适合每个人的,总的来说艾灸是火热疗法,对体质有寒的人很适合,尤其是寒湿的。
艾灸的热能适当刺激穴位,同时艾灸的热能疏散体内的瘀滞,以此引起身体的治疗效应,让身体慢慢去除疾病。
但我们在日常中,经常看到说艾灸不仅能治疗寒性疾病,也能对热症有效。首先这个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会辩证,艾灸的穴位要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来配伍,而不是简单的别人艾灸哪里,我就艾灸哪里。这个就很需要专业的医生来。
我今年夏天这两个月也尝试了不少艾灸,当时学习时对方都说任何体质都适合,我一尝试下来,无一例外,都上火了。
我不是实热体质,偏上热下寒体质,按照网上现在流行的一些操作方式艾灸,都是不行的。我自己今年特别想找一个适合上热下寒的艾灸方式,于是看了不少书,跟着各种网课,自己尝试了不少。
两月尝试下来,也算有一点点小心得。
艾条能自己做就尽量自己做,不方便做艾条的,可以做艾绒,用艾绒装艾灸盒操作,效果一样。
网上的艾条真假好坏,真的难辨,我今年买了好多艾条,只能说自己做的最好。
关于从艾条颜色 硬度 外观这个太好操作,比如我自己做的艾条,有几根忘记存放了,就一直放在阳台上,能被阳光晒着,最开始它是褐色偏绿,放了一个月后它的颜色就偏土黄了。
自己制作的艾条,很难觉得很硬,总感觉有点软,但我后来发现,艾绒搭配点其他材料,就很能做得很硬了。
尽量白天艾灸,晚上不要艾灸,这个我们提过很多很多次了。艾灸也是补阳,白天一是利于艾灸更好的给身体补阳,二是也为避免补过上火。
艾灸时是否喝水,以前都说艾灸时不喝水,艾灸前后过一段时间再喝温水,但这两年也有一种观念说,艾灸要一次多灸,灸2小时以上,要灸透,同时要大量的喝水。这种艾灸方式,我也试了一段时间,我依旧会上火,哪怕同时喝银耳汤或石斛粉,都不行,并且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那段时间特别的干燥,身体津液在缺少。
这种方式,我个人感觉还是更适合寒重的体质。
我今年还尝试了,任脉灸,督脉灸,对我来说,这些都不合适。这个过程中,我慢慢琢磨,后来选择只艾灸腿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也不强求每天都艾灸,有时没空就不艾灸,但争取3-4天能艾灸一次,一段时间下来,没有任何不适,身体反而很舒服。
在这个过程中,刚好也在《马氏温灸法》书上看到,上热下寒体质,要先把身体下部 中部艾灸通了,则上热的邪气会自行往下走泄,等身体中部、下部都艾灸通了后,再加上身体上部分的艾灸,这样就能上下都和谐。
因此这也算是给我更多了一些信心和经验。
我选下部艾灸的穴位是足三里 三阴交 涌泉,就三个穴位,从上往下艾灸,每个穴位只艾灸5-10分钟,偶尔会多点时间,但不求多,一天里艾灸控制在30-40分钟内,主要是慢慢的去疏通身体下部的经络。
当然我这个方式来的比较慢,并且需要尽量坚持时间久点。
以上经验供大家参考哈。
另外有兴趣药灸的,可以试试《马氏温灸法》里的方子:五灵脂24克 青盐15克 夜明砂6克 乳香3克 没药3克 大葱根6克(干的)木通9克 白芷6克,以上材料磨成粉,搭配500克艾绒用。
书上的用法是一层艾绒,加上一层药0.2克,然后再一层艾绒,一起是3层药,4层艾绒。用艾灸筒使用。
我是把它们一起做成了艾条在使用,后续有经验再分享哈。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分享身边朋友
我是阿咕妈
因照顾孩子家人,我学了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中医。
慢慢发现我们生病只是按方吃药,不去改变生活饮食和作息习惯,病后也不调理。
医生可以帮助我们诊治疾病,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病后身体的调理却都是在日常生活的。
愿我们在这里通过食物的交流,
用健康的理念融入日常的生活。
以食养人,以食暖家。
微信公众号:食以家食疗
英文ID:Ashiyijia
个人微信号:阿咕妈
英文ID:syjsh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