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湾学校的刘书记为使老师能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群体,拆除了讲台。倘若要求一律拆除讲台,想必定会招来一片骂声。实际上,真正应当拆除的应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唯有观念转变,老师们才不会对讲台耿耿于怀。我曾写过老师对“教鞭”的偏爱,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而对于讲台的钟情、对于“讲”的情结难以割舍,其实也是一种驾驭他人的心理。
聆听了一堂四年级的习作课,老师边问边讲,足足讲了 30 分钟。待到距离下课仅余十分钟之际,老师才让学生动笔书写,十分钟怎能完成?老师又开始喋喋不休,只写印象最深的,不必全部写完。
其实,多次机会下孩子们已萌生出写作的兴致,可老师尚未讲完,又怎会给学生机会?
老师所讲的题目是“我的心儿怦怦跳”,在何种场景下你的心儿会怦怦跳?好几个孩子举起了手。其实让孩子动笔即可,让他们愉快地回忆自己“心儿怦怦跳”的场景,写下来后进行展示,多美好啊!但老师并未给予机会,反倒让学生猜测老师此刻的心儿是否怦怦跳?接着让学生起身描述,老师意在通过学生的言语道出今日教室里来了听课之人,有听课者老师便紧张,不仅心儿怦怦跳了,有个学生甚至说“心儿提到嗓子眼了”!我的天哪,身为听课者,着实感觉如坐针毡,这要是把心吓出状况,情何以堪?我究竟是该离去,还是该坐着?好在未发现异常,老师正常开始板书,我的心儿这才停止了“怦怦跳”。
讲完听课的人和老师自身,我寻思该让学生写了吧。然而不行,老师开始在黑板上罗列场景,如:“偷偷”做某事;第一次做某事;当众做某事。孩子们看到这几个场景,顿时兴奋起来,能感受到他们联想到了自身的经历。此时让学生动笔岂不是最佳契机?但依旧不行,老师还要提问让学生口述。同时看到众多人举手,老师也愉悦起来,同学们终于放松心态开始配合老师了,老师满怀深情地称赞了同学们。起身的几个学生表现出色,一个男同学忆起了自己在一次才艺展示时的心理活动,起初不紧张,但一上台望见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顿时紧张万分……孩子们的表现已然十分优秀,能否在大部分同学兴致正浓之时,赶紧让他们动笔书写呢?还是不行,老师开始讲授方法,要依照怎样的顺序写?要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孩子的写作热情在一点点消散。
我不禁思考,为何一定要像讲解练习题一般讲授习作?为何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配合老师?
孩子好不容易燃起的表达热情在老师逐步的讲授中熄灭了,即便到了这般境地,老师的“讲”仍未停止。
老师自信地说道:“就让老师小试牛刀吧!我的心儿怦怦跳是在何处坐海盗船……”,老师讲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心理描写甚是成功。同学们眼巴巴地望着老师,聆听着老师深情的朗诵,还要一遍遍地回应老师的“是不是很紧张?”“是——”“是不是很害怕”“是——”……
老师的“海盗船”讲完了,“心儿怦怦跳”也告终了,离下课的时间也所剩无几。倘若不出意外,我猜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或许就是将文章写完。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就在配合老师的问题中荒废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只能留至课后,我想后续必定还有作文讲评课,有的孩子还可能因未依照老师要求的顺序写,而受到批评,受到批评的孩子会厌恶作文,惧怕写作文,老师就会向家长推荐购买“优秀作文选”,从此孩子们便踏上了模仿他人语言、思维,直至无话可说,谈作文“色变”的道路。怎么会跟昨天的情况如出一辙,不同的教师,结果却惊人地相似,唉,或许是我想得过多了。
听完后,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建议:走下讲台,走到孩子们中间,以儿童视角看待,成功的案例众多,确实应当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