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说话”与“不说话”都是孩子的语言
文摘
教育
2024-12-14 22:00
云南
下面的几幅画,是我在南京郭海平原生艺术工作室拍到的。作画的是一些非常特殊的艺术家:智障病人、精神病人、癫痫病人、自闭症患者......其中有一位21岁的姑娘,非常漂亮,艺术家气质,但因为自小患有自闭症,几乎不说话,也基本上不跟任何人交往,但每天都会来郭老师的工作室画画,三年来从不间断。郭老师说:“他们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个工作室才是他们说话的地方。画画,就是他们说话的方式——直达灵魂的表达。”这些画,常人很可能看不懂。因为,这是一种很复杂的表达。
有个15岁的患有抑郁症的的姑娘,一个快要人格解体的孩子。昨天,我看到她在读一本黑色封面的书,很好奇,走进一看,原来是王小波的杂文。我对这孩子肃然起敬,说:“你喜欢看王小波的书?”“是。在教室里的书架上,我看到这个黑色的封面,很好奇。打算翻一翻。一翻,竟然把王小波的7本书全看完了......”她说:“其实,我也不知道王小波是谁。但他的书很真实,很人性,很有意思。比那些言情小说好多了——那些书只有娱乐性。”其实,“不说话”的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他表达的意思是“我不想说话”。有些语言是“听”懂的,有些语言是“看”懂的,有些语言是“读”懂的。要懂孩子,要了解孩子,首先眼里要“装”得下孩子的语言。他的直觉随时会告诉他:这里,是不是他说话的地方;此刻,有没有他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