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凤 | 读书助我做一个完整的老师 —— 一个数学老师的多重阅读

文摘   2024-12-30 22:01   云南  

I Enjoy Reading


读书助我做一个完整的老师

——一个数学老师的多重阅读


那一天,阳明媚,清风徐徐。

我又一次在台上讲述着“青鸾班”的故事,一寸寸幸福时光铺满了整个会场。

讲座刚结束,几位培训学员立刻围过来,好奇地追问:“丹凤老师,好久没听到这么有意思的讲座了,您教什么学科?”

已经是第n个人问我同一个问题了。我会心一笑:“您觉得呢?”

“从您的气质和讲座内容来看,应该是语文老师或者英语老师。”

又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其实,我是一名如假包换的中学数学老师。说不清是从何时起,我的同事也开始惊诧:王丹凤怎么越来越没有数学老师的样子?

时光回溯,我的蜕变是从爱上阅读开始,是多重阅读为我涂抹上丰富的多学科底色,是书韵熏染让我变得更加质朴轻灵,是读书让我成为一个完整的老师。



数学课上讲故事

初为人师,我特别认同身边人告知的数学老师的职责和成长秘诀,那就是做题做题做题。数学老师有什么必要读书呢?于是,摆在案头的除了《夺冠宝典》就是教学参考书。


一次到学校图书室查找数学刊物,偶然翻开一本《教师博览》,一篇文章《你还可以更幸福》吸引了我,作者李镇西。文章字字走心,句句皆是肺腑之言,读罢我汗流浃背:那个对学生漠然点头的老师是我吗?对待参差不齐的学生和改不完的作业,我开始厌倦了吗?面对应试教育,我是否已经习以为常?文中那只每天只在地上蠕动的蜗牛和坚持不懈爬上金字塔的蜗牛赫然出现在眼前是呀?它们的感受绝对不一样!我突然感悟到,老师应该成长,成长必须突破学科的限制。


这篇文章让我日渐麻木的心开始复苏。我找回童心,我想在重复枯燥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此后,我开始订阅《教师博览》,购买“心灵鸡汤”系列书籍,品故事中的人生道理,悟书中的教育智慧。浅浅的阅读并没有让我的生活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教学多了些乐趣,课堂多了点创新,我变成一个爱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多年后,我将一篇给学生讲故事的教育随笔发在朋友圈。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冯苗留言:“每个人都是一粒花的种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当我在考试中一落千丈时,是您讲述黄飞鸿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并受益终生。您豁达、博爱的胸怀将让更多的学生感到温暖,我代表他们向您致敬。很荣幸成为您的学生,我希望以后能当一名像您那样的老师!”


冯苗的留言切中肯綮,与我理解的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谋而合:播撒希望、传递梦想与传承精神。这要感谢阅读,是阅读让我的思想不再荒芜,也让我的心灵更加丰沛,让我的言行如春风雨露滋养着孩子们,同时也尝到教育的回甘。

李老师教我写“情书”

我发现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对于一个喜爱阅读、喜欢为学生讲故事的老师而言,这本书犹如稀世珍宝。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或屏气凝神,或潸然泪下。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像一股电流穿过身体,迅速传到我的每一个细胞,一个朴素的想法萌发:我也要成为这样的好老师!


那时,我中途接了一个特殊的毕业班:有近十名学生被处分或劝退,前任数学老师被气跑。在我也要打退堂鼓时,李老师的书给了我灵感与勇气,我学着用爱心与智慧去捂暖孩子们冰封的心——找同事了解学情,与学生交流情感,向家长发起问卷,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



我学着李老师把问题当课题:学生在前两年经历了什么,他们现在为什么如此冷漠?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学习风格是怎样的?学生是否适应我的教学,我可以为学生提供哪些帮助,让他们打开心扉重拾信心?越深入了解,我就越发理解《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爱学生”的含义。当我轻抚为学生记录的档案,千言万语在心中翻滚着,最后化作58封独一无二的书信,每一封都是我对学生热切的爱。2018年4月,中国教师报以《王丹凤:写一封师生最美的情书》为题对我进行了报道。


我变成一个喜欢给学生写信的数学老师,这是阅读的力量,是李老师真诚的人文关怀和富有魅力的思想征服了我。当时,我还阅读了能买到的所有李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班级管理日志》……我渐渐领悟到:阅读,不只是书籍上的圈点勾画,更要与作者心灵相通。带着自己的初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去读,读出真义、读出行动、读出改变,才不负阅读不负卿。


爱研会风景“读”好

因为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让我结缘爱研会,牵手新教育,得以在阅读的绿洲引吭高歌。


李老师倡导的“五个一工程”包括每天阅读不少于1万字的书籍,同时加上期限——不停地阅读。偶尔心血来潮读一两本书容易,若要持之以恒研读教育经典太难。为此,爱研会不时推出系列阅读活动:共读一本书、21天打卡读、大手拉小手阅读、呱呱社区集中研读……


每天清晨,照射在爱研会总群的第一缕霞光是小伙伴们的晨读分享。“今天,我这样读书了”是杨富志老师的示范阅读,他设计的阅读卡催生出一朵朵悦读之花:“勇哥也要学《论语》”“志言虹语”“敏儿好学”“花路思语”。大家读出了热火朝天的气势,秀出了竞相开放的绚烂,我也被深深感染,情不自禁开启“丹凤朝阳坚持读”。从每天读写一段话到借用阅读卡分类深度阅读,从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从坚持30天、90天再到坚持180天。


当阅读成为习惯,书是最亲密的伙伴。书房、卧室,它的倩影无处不在,甚至连卫生间也有它的踪迹。出差在外,回家探亲,我们都形影不离。我曾在赴台湾交流学习的飞机上聆听《给教师的建议》,心中激荡的情感与窗外云海一起翻滚;我也曾在陪儿子旅游的动车上欣赏李镇西老师的传记《巨人肩上的舞蹈》,读到精彩处便绘声绘色给儿子讲起来,甚至带着全家人到李镇西老师工作的乐山一中驻足流连。



“人类有两种风景,自然的风景和精神的风景。行万里路,是为了看自然的风景;读万卷书,是为了看精神的风景。自然的风景是有限的,精神的风景是没有边际的,这才是无限风光的顶峰。”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读着读着,耳边的闲言碎语少了,心底的忐忑没了;读着读着,步履坚实脚底生风;读着读着,气脉通畅“脱胎换骨”。


那时,省教育厅推进“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我校是“影子教师”跟岗学习基地,我成了数学指导教师之一。每天清晨,我都将“丹凤朝阳坚持读”的笔记分享给老师们。临别时,来自黄冈市罗田县的“影子教师”张国平校长感叹着:“每天早晨欣赏丹凤老师的精彩分享,已成为来东方红中学学习的习惯,为你点赞,我一定会把你的敬业和上进传递给我校的青年老师。”


    那一瞬,我倍感自豪与欣喜: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坚持阅读的身影也可以成为他人的一股精神力量,由爱研会辐射到更辽阔的远方。


阅读越“完整”,悦读越幸福

有了团队的指引与伙伴的激励,我的阅读变得从容笃定,也读出了一点门道。


有些书需要反复读。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不顺畅:一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先生生活的年代不同,一些语言背景不熟悉;二是文中涉及的专业术语比较丰富,读起来有难度。读第一遍,我采用摘录、批注并让书籍联系实际的方式精读,每天一个篇章,用了三个多月才读完。读第二遍时,我开始进行主题对比分析,如全书有多少处写到阅读?这些观点分别是什么?勾连起来是一张怎样阅读地图?我一边整理批注,一边用便利贴做标记,将文中写教师阅读、家庭阅读与儿童阅读的“珠玉”一点点串联起来,将“阅读之法”“阅读之效”“阅读的推进”“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拼接在一起,这才看到一幅精美完整的“阅读珠玉图”,领悟到先生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有些书必须系统读。如我们所任教学科的历史发展,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以及当前知名特级教师的教学主张与研究等。为此,我阅读《多元视角下的数学文化》《数学沉思录》《数学的奥秘》《数理化通俗演义》,学习张景中院士的《数学与哲学》与张奠宙教授的《数学方法论稿》,还购买任勇老师的《研究让教育更精彩》《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任勇与数学学习指导》华应龙《我就是“数学”》《生长数学:卜以楼初中数学教学主张》等系列丛书进行研究。系统阅读让我有了丰富的学科知识背景,我的数学课堂不仅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还能启迪思想、浸润文化,带领学生走向应用实践。

有些书可以速读。遭遇风霜雨雪,我读身心灵成长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等;诵《林徽因诗传》,感慨“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品《亲爱的安德烈》,我懂得让“孩子慢慢来”;看《水知道答案》,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灵性;凝练《扫除力》,让我和孩子们拥有收纳整理的好习惯;翻阅《思维导图》《启动大脑》《超级记忆》,了解脑科学……

就这样,阅读已经成为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我加入省教科院主持的国家课题研究核心团队,共同研究“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与策略研究”。我带着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在“青鸾班”开展新教育实验。我将阅读所获融合到生活与工作中,凝结成一篇篇文章陆续发表,汇集成一个个讲座触动同伴。


“青鸾班”一位家长一直关注着我的公众号,见证了我的阅读与蜕变,他曾留言:“王老师能踏上人生道德与专业水平的相当高度,是靠书本叠成的坚实台阶,一步一步攀登上来的!据我粗略统计,王老师在文中列举的书籍共有三大类83种。其中:文学类31种,教育学类31种,数学类22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呀!是科任老师,是班主任,是学者,也是母亲,身兼四重身份,在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能数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地读书、钻研,并指导自己人生与事业的实践,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热爱读书的先生,一定会教出热爱读书的学生!”


阅读,已然既是我工作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块。这么读着读着,就有了思考,就有了写作,也慢慢变成了不像数学老师的老师。我明白,正是通过多重阅读让我变得更完整:从解题走向完整的学科世界,从学科教学上升到完整的教育,从单纯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更加立体完整的人。








END


扫码关注

詹大年私号
詹大年认为:家庭教育教人文,学校教育教科学,社会教育教规则,自我教育教信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