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李镇西】普通教师如何才能不跪着教书?
文摘
2024-12-21 22:00
云南
今天,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杂文家吴非)应我邀请,为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第五期的学员做了一场报告。
报告前,我是这样向大家介绍王老师的——
我不知道怎样给大家介绍王老师。按说这么著名的人,应该有许多头衔,但搜索百度,却没有记载他有什么荣誉和职务。他的词条相当简略,主要就说他是“南京师大附中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还有什么“林放杂文奖”获得者,但估计现在没多少人知道林放是谁,而杂文早就不存在了,《杂文报》停办了,《杂文选刊》停刊了。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杂文了。所以王老师也说他早不写杂文了。
我今天早晨在朋友圈重发了几年前写的文章
《你可以不读李镇西,但一定要读吴非》
。因为在我看来,吴非是当代中国教师的良知与风骨。
他常常不断勉励我们教师不断成长与前进。他的许多文字,甚至书名,都成了勉励我们的金句,比如他有一本很著名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他提醒我们不要跪着教书。我还记得他一些语言,也特别深刻,而且犀利。
比如:
“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师在辛勤地工作;同样可怕的是,一个不聪明的校长却什么都要管。”
又如:“经过千万年的劳动,野兽进化成了人;而在残忍的教育下,人很快就能变成野兽。”
还有:“不要欺骗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不要把你在成人世界玩得得意的那些鬼把戏拿到孩子面前表演。”等等。
王老师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
他每天步行五六公里,而且是一个人走,他对我说他就喜欢一个人走,因为这是他思考的时候,他孤独地行走,是在享受一个人独立思考的乐趣。
王老师一直都在一线,他从大学毕业到退休的最后一天,都在同一个学校,每天都在讲台上。他1950年出生,2010年退休,但就在退休前的那年1月6日,他在课堂上讲课时,左眼突然失明,不停地流泪。然而他依然站着讲完那堂课。想想那个画面吧,那是王老师用自己对教育的爱为自己铸造的一尊美丽而英勇的雕像——他闭着的左眼正淌着泪水,但睁着的右眼依然明亮而纯真,他依然认真地激情讲课,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对王老师的学生来说,这堂课对他们心灵的震撼,不亚于都德笔下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
上个月在武汉,我碰见王老师,我问他眼睛如何,他说还是那样,左眼仅有光感。我开玩笑说:“你现在独具慧眼!”他幽默地回答我:“是的,我一目了然!”他自己的眼睛已经渐渐远离光明,心中依然燃烧着照亮他人的火炬。他依然在写作,用饱含自己感情与思想的文字照耀着中国的教育。
老师们一定要多读王老师的书。在我看来,读不读吴非的文字检验着一个教师是否有视野与思想。
我之所以现在到处推荐吴非,是因为他从许多司空见惯的“常态”中揭露出了令人恶心的病态。其实,他的所有文字,说的不过是常识,但在一个互相欺骗的社会,说出常识便是深刻,更是勇气。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因为知识从别人或书上学到的,而见识是你自己思考的;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胆识,因为有见识不一定敢说出来;而比胆识更重要的是常识,因为皇帝的新衣无处不在
今天,王栋生老师也是来为我们普及常识的,他讲座的题目是《最重要的教育智慧:遵守常识》。
我介绍完,王老师
从容走了上去。
王老师一开口就显示出他的幽默与深刻:“常常有人说,王老师,你真敢说啊!你怎么这么胆大,敢说真话?其实,我这个人是很胆小的,从小到大都很胆小。我小时候大人就告诉我,说假话会遭雷劈。我害怕被雷劈,所以我只好说真话。”
整个讲座,王老师没一句套话,也没有一个时髦的术语,更没有什么“前瞻性”的“高屋建瓴”,全是聊天式地讲他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都在阐释这被忽略的常识,都充满思想含量。两个多小时,王栋生妙语连珠,不断撞击着我们的心灵,点燃了我们的思想。
这里,罗列一些王老师的金句——
看一个社会有没有对文明的追求,看一个民族有没有人的尊严和理想,要看少年儿童在最能接受新事物的学习阶段,给他们培育的是一些什么样的观念。
教育“立人”,不是培育“群众”。
教育:它在引导人尊重世界、尊重常识的同时,对自身的名誉也无比珍惜。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循常识,并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常识。
没有自由思想,不可能培育创造精神。
教师要有“业余”,学生要有“课外”。
“思考一切”。
相对于重建,教育界更需要不断地反思。
合格的教师,在于比一般人更深刻地发现问题。
工业产品可能“召回”,教育无法做到。
最宝贵的年华被用于应试迎考;这是对“人”“生命”的浪费。
爱因斯坦说:“过重的负担必然导致肤浅。”
学校和教师缺乏对平庸的恐惧。
教育的特征是“潜移默化”,不是“赛跑”。
教育:“在适当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不要把学习扭曲为一场从童年开始就违规的比赛。
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发展人某一方面的智慧,不可能用愚蠢的办法达到这样的目的。
常识是人们长期摸索积聚而成的经验。
应试本是一种基本能力,但全部教学用于应试,则必然败坏人的思维品质。
教学以应试为终极目的,抹杀了过程的不确定性,终止好奇心。
学生用大量的精力猜测,揣摩,迎合,求全,不偏离……这种状态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在未来发展为被动应付,敷衍塞责,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用更顽固更保守的态度来维持平庸,保卫已获得的安宁富裕而了无趣味的生活。
教学不是团体操。
允许“这一个”慢慢走,尊重他的“东张西望”。
正常标准,普通要求。不妄言“高标准,严要求”。
所谓“从难、从严”是对和谐教育的破坏,是对学习趣味的摧残。
目前教学工作中的功利主义,也包括部分教师对名利的追逐。
教师应当有智慧。遵守常识,尊重规律,是最重要的智慧。
学生希望教师是聪明人。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有办法应对,至少,他是个“能和我一同想办法克服困难的人”。
学生“没有问题”是严重的问题。
不思考,就不会有“发现”;没有发现,丧失趣味,思维也因此停滞、思想僵化。
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
教师个人的特别经历,如课堂失误,“走弯路”等等,是一笔不错的资产。
不要过于在意一节课的“完美”,让学生在“常态”中生长,“享受正常”。
最有把握的事——改造自己。
看了我记录的这些“吴非语录”,千万不要误以为他的报告就是在空谈“教育哲理”,不,整个报告过程,老师们笑声不断,因为王老师讲的故事太有吸引力了,而且他太幽默了。
比如,他说——
市长到学校该怎么说话?如果我是个市长,我会问校长:“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帮助吗?”
当然,我是当不了市长的。但如果我要当市长,去了学校我肯定会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这是一个市长应有的服务意识,这是公仆意识。但有一年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去一个学校,他一下车第一句话便问校长:“今年考上多少个?”校长答:“
204
个。”市长又问:“一本多少啊?”校长答:“
90
。”市长说:“不高嘛!”而实际上,这个学校原来是个薄弱学校,通过全校
300
个教职员工的努力,十年慢慢向前推进,终于有学生能考取本科了啊!这是很不错的。但季市长去就说了这么两句话,我很恼火。刚好那年教师节,南京市叫我代表中学老师写个致辞,我就把这个事写进去了。但《中国教育报》登我这篇致辞时,那个编辑很聪明的,把“南京市市长”改成了“某市市长”。但其实我就想让南京市市长知道是我写的。后来有一天,有人来告诉我,说季建业因为受贿被判了
15
年。我说:“不高嘛!”
听到这里,全场爆笑。
这就是王栋生的幽默,更是他的风骨。
但很遗憾,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还没听够,他就结束了他的讲座。
我这样评论王老师的讲座——
王老师戛然而止,我们意犹未尽。王老师讲了半天,完全不像一般专家,这个“原则”那个“性”,他就是聊天,所聊的其实就是六个字:说真话,讲常识。
根据我在网上的观察,很多一线老师很反感王老师的,因为王老师对许多所谓“一线教师”的批评非常尖锐,他们听了不舒服,说王老师“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王老师不是中学教师,而是大学教授或者说教育科研部门的教研员,很多老师就会嘲笑说:“说得轻松,你来带个班试试?”确实有那么一些老师,听不进半点批评,仿佛他是一线教师,就占领了道德制高点。然而,恰恰“你来带个班试试”这句话对王栋生老师没用,因为他本人就是一线教师。我刚才介绍他时不是说了吗?从大学毕业第一天,到退休的最后一刻,王老师都在教室里边。他长期教高三,还是高考命题组的成员,他参与主编了教材。如果换一个人,“高考命题组的成员”“参与主编教材”等都是非常值得炫耀的,王老师也的确有炫耀的资格。有人就是这样,教了几届初三或高三,就自以为了不起,爱吹嘘“我教了多少届高三”“我培养了多少状元”等等。
但恰恰是王老师,从来不以此为资本炫耀。他对应试教育那一套谙熟于心,且操作熟练,因此对其弊端也非常了解,进而毫不留情地剖析与批判。
王老师的文章为什么那么犀利和尖税?他为什么始终说真话?他刚才说,他是因为胆小,才说真话的。我就想到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说假话心虚,而长大了说真话害怕?》难道不是吗?小时候说了假话,怕爸爸妈妈批评,怕长个长鼻子——老师不是说了吗?撒谎就会成为长鼻子匹诺曹。可是长大了,不对,不用长大,到了初三高三,老师怎么对学生说:“别什么都写!你傻呀!”大学毕业到了单位上,那更是说真话得看看周围,怕真话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说假话。还以为这是长大了,“成熟”了。
而王栋生老师就是一个一直没长大的孩子,他一直认为,只有说真话,才不害怕,否则要遭雷打。
可是,王老师没有做过任何行政干部,在学校最高的职务就是语文教研组长,一辈子就是一个一线语文老师,那他说话写文章如此犀利,哪来的底气呢?哪来的勇气呢?
在我看来,因为他很纯粹,无所求。虽然人无完人,王老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但有着教师纯粹的人格与良知。有一年我在他家里,那是栋老房子,我进去以后看到他的房间阴暗狭小,那天咱俩聊了很久,坐在既是客厅又是饭厅的小屋里,面对面,膝对膝,真正是字面上的“促膝谈心”。就在那个吃饭的小桌子旁,他给我说,我教书几十年来,我连学生的一瓶醋都没有收过!王老师的爱人工作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如果王老师找他的学生帮忙调动太容易了,但他从不去找任何关系帮忙。
因此,他就有底气啊!他所倡导的他做到了,他所批评的,他自己干干净净。这就是底气。
另外,王栋生老师对名利看得非常淡,我刚才介绍他的时候说过,他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荣誉头衔,他不追求这些,就纯粹地做教育,做自己喜欢的教育,让自己幸福。从没想过要去求领导“提拔”“培养”,无所求,就有了底气。
刚才王老师批评“赛课”,他说“赛课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我也想到了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把当“名师”作为成长目标,是对年轻老师的严重误导》。一个年轻人一旦确立“当名师”的目标,就会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名利场上:参加赛课、发表文章、出版著作获得证书……当然,学校领导也会为这些老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年轻教师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如何在各种大赛中“一炮打响”,然后回到学校“破格提拔”。如果这样,这个老师怎么可能还会把全部心思用在学生身上?他就死定了,因为他的初心就没了。
现在动辄就“班主任技能大赛”,我搞不懂,班主任的技能是“大赛”出来的吗?当老师憋足了劲儿全力以赴地去争这争那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像王栋生老师那样“不跪着教书”?他只能跪着,而且永远是跪着的。
今天,王老师的讲座感动了我们每一个老师,这是共鸣。能够被王老师感动的老师也是有良知的老师。
王老师也有缺点,他坚决不用微信。我昨天还给他开玩笑说,现在的微信也就是一个通讯工具,你拒绝用微信,是“自绝于人民啊”!但是,王老师不用微信有他的想法,他说我要保持一种独立的思考,排除一切外在的干扰。这个我理解,现在很多人沉浸于手机,成了手机控。王老师就是希望自己不被手机微信控制。没有微信,但他其实并不孤独,因为有思想陪伴。
大家一定要去买吴非的书来读。我再说一遍,是否读过吴非的书和文章,检验着一个老师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燃烧的思想。他说他出版了六七本书,我一下就感到了惭愧,因为我出版的书比他多,但我很清醒,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五粮液,而我所有的书都是自来水。
有人说吴非是当代鲁迅,是当代思想家,我认为这个评价过分了,有些夸张,但也不是一点儿都不靠谱。因为他的风骨,他的良知,他的情怀,他的思考,使他成了永远“不跪着教书”的老师。
让我们向不跪着教书的王栋生老师表示敬意!
2024年12月19日晚
于成都至西安的航班上
(校对:雍锐、汪文洁、米柯、彭艳玲)
詹大年私号
詹大年认为:家庭教育教人文,学校教育教科学,社会教育教规则,自我教育教信仰。
最新文章
詹大年/ 假期里,如何面对玩手机的孩子
教育的昨天是哲学,教育的明天还是哲学
詹大年/这位校长被学生踢了,还有一位校长被骂了......什么情况?
尹建莉: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詹大年/功利性太强的教育,励志的味道就不一样
王丹凤 | 寒假作业,我这样布置……
25寒假 | 孩子被理科虐了一学期后,家长们终于要面对现实了。
詹大年/ 家庭,不是“和谐”孩子的工具
詹大年/寒假里,请记住:好玩才是生产力
2025,我的愿望,就两个字……
詹大年/ 元阳梯田
詹大年/2025,我,到底要什么?
【李镇西】2025年元旦赠书活动:《教育应如童话般美丽》
詹大年/2024年,10个“没想到”
【李镇西】“新年献词”:别矫揉造作,请好好说话,行吗?
詹大年/2024,我拍到的十大美景【小视频】
王丹凤 | 读书助我做一个完整的老师 —— 一个数学老师的多重阅读
詹大年/ 每到期末,我总担心老师的评语里写“差评”
陈刚:做良好教育场景的建设者
詹大年/叫学生签订“不自杀承诺书”?荒唐!
【李镇西】好的家庭教育哪有那么复杂?其实就两个字……
期末考试复习救命篇!普娃的正确提分攻略
詹大年/ 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如何对付?
詹大年/我为什么接受“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茅卫东:从让学生承诺“不自杀”到承诺“自杀与学校无关”,太无耻
詹大年/圣诞节是“西方节日”?别给孩子画地为牢!
教育立场是什么?
詹大年/中学生扬言“把学校炸了”......他到底怎么了?
【李镇西】“平安夜”说平安:中国人可不可以过“平安夜”?
揭秘: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寒假鸡娃新方向,令人很吃惊!
詹大年/ 孩子“听不懂,学不会”怎么办?
詹大年/ 教育如果不能“很快奏效”,怎么办?
李素怀:回到真实的小世界
詹大年/ 处理“早恋”问题的三条原则
【李镇西】普通教师如何才能不跪着教书?
詹大年/今天的教育,阻隔了孩子与社会的关系……才抑郁了
康自权:“讲”的情结不应过深
詹大年/办美国签证......
【李镇西】岂止“学霸就餐区”应该取消,更应取缔的是“学霸”这个词!
令所有家长沉默的育儿真相:三流学生拼努力,二流学霸拼天赋,一流学神拼....
詹大年/ 我们已经爱上了“假学习”
【CC讲坛】詹大年: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陈刚/我们为何总是抱怨不断
认真的,靠刷题和标答训练得高分的时代过去了
詹大年 / 孩子的有些“问题”,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长状态
詹大年/教育确实病了,解药却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
郝晓东:阿德勒人格理论对培养孩子的启发
詹大年/“说话”与“不说话”都是孩子的语言
“想把青少年从网络世界拉回来是徒劳” | 评论
詹大年/与李希贵相比,我们很多人只是在折磨孩子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