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可替尼早使用,早获益:骨髓纤维化完全缓解,青年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学术   科学   2024-07-15 11:41   北京  

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异常增殖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MPN的中位诊断年龄为60~72岁,年轻患者(≤40岁)约占8%~12%。尽管年轻人群MPN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肩负的社会职能、生存预期较老年患者有很大的不同,在生活质量、生存期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治疗需求,亟待关注和重视。国内大样本分析数据显示,中国MPN患者中18~40岁组占比达26.2%;其中PMF患者无论哪个年龄段,芦可替尼均是使用比例最高的治疗手段


第9期“骨髓纤维化病例专栏”带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玉敏、孙玲教授分享的1例年方25岁的早期PMF青年患者诊治经过,供广大读者临床工作参考


本专栏由《NEJM医学前沿》邀请国内血液学专家撰写,旨在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骨髓纤维化这一相对少见且诊治有一定困难的疾病。本专栏得到诺华公司支持,谨致谢意。

黄玉敏*,孙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通讯作者


病例陈述

 

患者男性,25岁,因头痛、纳差1年余,加重20余天202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就诊。


患者1年余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5℃,伴头痛、纳差。于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WBC计数26.8.4×109/L,Hb为161 g/L,PLT计数907×109/L。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发热症状较前好转,未进一步复查。院外间断头痛、纳差,未进一步治疗。20余天前头痛、纳差较前加重,在外院查血常规显示:WBC 13.58×109/L,Hb 167g/L,PLT 771×109/L。为进一步诊治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


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血常规:WBC计数27.5×109/L,红细胞计数5.18×1012/L,Hb 157 g/L, PLT计数811×109/L,红细胞比容(HCT)0.3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乳酸脱氢酶(LDH)、肝肾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铁蛋白、风湿相关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腹部超声:脾脏厚径43 mm、长径136 mm,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脾静脉内径约6 mm。脾门处可及范围约21 mm×17 mm的类脾样回声。


外周血涂片:中性晚幼粒细胞1%。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未见原始细胞增多;粒系增生明显,以中晚幼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阶段细胞为主;巨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200个/片,以颗粒巨核细胞和成熟巨核细胞为主(图1)。


图1.  芦可替尼治疗前骨髓涂片结果。


骨髓流式细胞学:(1)淋巴细胞占11.4%,比例减低。其中CD3+T细胞占65.4%、比例正常,CD4/CD8=1.41、比值正常,其余T系抗原表达大致正常;CD19+B细胞占10.4%,比例正常;CD56+NK细胞占16.4%,比例正常。(2)CD34+CD117+早期髓系细胞占0.1%,比例正常,表型正常。(3)粒细胞占76.4%,比例增高。主要为成熟粒细胞,表型大致正常。(4)单核细胞占4.1%,比例正常。主要为CD14+CD64+成熟单核细胞,表型大致正常。(5)嗜碱粒细胞占0.5%。


骨髓穿刺活检:骨髓组织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增生活跃,各阶段粒细胞及幼红细胞可见;巨核细胞大小不一,核浆比例不一致,染色质浓集,成簇分布。Gomori染色:MF-1级。考虑MPN,需鉴别ET与早期PMF,形态学倾向于早期PMF,请结合临床特征。


图2. 芦可替尼治疗前骨髓活检显示MF-1。


二代测序:JAK2 V617F 突变频率为24.17%,未见其他基因突变。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染色体核型:46,XY。



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髓增殖性肿瘤
患者本次就诊时的主要临床及病理异常包括:WBC计数(27.5×109/L)和PLT计数(811×109/L)大幅升高;脾肿大明显;有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MF-1,粒、红系增生活跃;JAK2 V617F突变(+),BCR/ABL(-);且存在明显的脾肿大相关症状(纳差)以及MF相关全身症状(低热、乏力)。综合上述特征,可初步诊断为MPN-MF。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经典的BCR/ABL1阴性MPN包括PV、ET和PMF。基于本病例临床和病理特点,其鉴别诊断也主要考虑这三类疾病。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患者虽骨髓活检三系增生、有JAK2突变,但Hb(157 g/L)和HCT(0.39)均不高,不满足PV的首要主要诊断标准(男性Hb>165 g/L或HCT>0.49);血清EPO水平不低,也不符合PV的次要诊断标准[2]。因此,可排除PV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3]这一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


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患者尽管PLT计数≥450×109/L、骨髓活检示巨核细胞增生、有JAK2突变,看似满足ET的多项主要诊断标准[4],但其粒系和红系亦有显著增生,不符合ET的主要标准第2条之“粒系、红系无显著增生或左移”。因此,ET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ET MF)[3]这一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亦可排除。


3.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患者同时满足纤维化前/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的3条主要诊断标准[5]:(1)有巨核细胞增生和异形巨核细胞,无明显网状纤维增多(≤MF-1),粒系细胞增殖;(2)不能满足PV、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粒系和红系病态造血)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3)有JAK2基因突变。并满足≥1条次要标准:WBC计数≥11×109/L;可触及的脾脏肿大。因此pre-PMF诊断成立,这与骨髓活检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亦是一致的,报告同样认为形态学倾向于早期PMF。



临床诊断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前/早期(pre-PMF)(IPSS中危-2,MIPSS-70中危)。




治疗与随访


预后评估可谓诊断与治疗中间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采用疾病特定的预后评估工具,预测患者危险程度和中位生存时间水平,并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指南[6]推荐的PMF预后评估工具包括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或DIPSS-Plus预后积分系统,其中IPSS适合初诊患者,而DIPSS和DIPSS-Plus则适合患者病程中任一时点的预后判定。此例患者采用IPSS评估为中危-2,得分项包括有体质性症状(1分)、WBC计数>25×109/L(1分)。


近年,随着对PMF基因突变谱系的阐释,业界对其预后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基于此,2018年发表的突变强化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SS-70)[7]评分条目中,增加了几种特定基因突变以及MF分级(表1),由此强调了基因表型和MF程度对PMF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纳入MF程度作为预后指标主要是基于一项生存分析数据,研究发现,当MF程度一旦达到或逾越了MF-2这一“分水岭”,死亡风险将翻一倍不止(HR从6.2跃升为12.9)[7],可以理解为,pre-PMF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明显纤维化期(Overt-PMF)的预后悬殊巨大,由此也进一步强调了在pre-PMF阶段及时、有效治疗从而遏制疾病进展甚至逆转病程的关键意义。根据MIPSS-70系统,此例患者属于中危(4分,WBC计数>25×109/L、体质性症状、缺乏CALR-1型突变)。


表1. MIPSS-70评分项


此外,采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SAF-TSS,简称MPN-10)评估患者症状负荷也是PMF全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用于评价疗效、监测病情变化。本例患者治疗前MPN-10评分为36分(疲劳8分、早饱感4分、腹部不适2分、活动力不佳6分、注意力不集中3分、夜间盗汗4分、皮肤瘙痒3分、骨痛2分、发热2分、体重下降2分)。


由于PMF患者面临一系列临床问题,如贫血、脾肿大、体质性症状、症状性髓外造血等,现今PMF的治疗策略制定主要是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前述临床问题,结合预后分组给予适当处理。此例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不仅包括脾肿大,还有体质性症状。伴有脾肿大的PMF患者一线治疗手段有芦可替尼和羟基脲,各有其适用指征。指南[6]指出,芦可替尼可作为有脾肿大的IPSS/DIPSS/DIPSS-Plus中危-2和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对那些有严重症状性脾肿大(如左上腹疼或由于早饱而影响进食量)的中危-1患者亦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指南的推荐主要是基于COMFORT-1和COMFORT-2这两项大型3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其确证了芦可替尼在缩脾和改善MF相关症状方面的优异疗效,并证实了芦可替尼与传统的MF治疗药物相比,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8,9]。此例患者为有脾肿大的IPSS中危-2,显然应选择芦可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而关于体质性症状的治疗,指南[6]特别强调:PMF患者的体质性症状可很严重,须视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指征。针对脾肿大的治疗常可部分缓解体质性症状。芦可替尼可显著改善PMF的体质性症状,那些MPN-10评分>44分或难治且严重(单项评分>6分)的皮肤瘙痒、超预期的体重下降(6个月下降>10%)、不能解释的发热等情况时,芦可替尼也可作为一线治疗。可以看到,芦可替尼也是合并严重体质性症状PMF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此例患者存在不能解释的发热,同样符合芦可替尼一线治疗指征,且MPN-10评分已很高(36分),疲劳、活动力不佳已≥6分,对于一名正处于繁忙学业中、即将奔赴大好前程的青年而言,无疑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是非常难以接受的疾病状态,尤为迫切需要有效、安全的治疗。而芦可替尼在临床研究和既往真实世界实践中展现出的缩脾、控制甚至逆转MF、改善症状、延长OS等多方面的显著获益为黑暗中的青年点亮了希望之光。


2021年3月,患者启动了芦可替尼一线治疗。根据起始剂量选择原则,治疗前PLT计数>200×109/L,故采用20 mg每日2次足剂量起始。足量起始至关重要。COMFORT-1研究的分层分析结果表明,患者OS与脾脏缩小程度呈正相关[10]。因此,应尽可能采用最大安全剂量起始,以避免剂量不足造成的疾病进展。


用药期间,患者定期返院复查需要监测的指标,依从性良好。治疗仅1周时,WBC计数已从治疗前的27.5×109/L降至11.34×109/L,症状明显减轻。总体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1年时复查,WBC计数(9.69×109/L)已降至正常范围,PLT计数(364×109/L)接近正常水平,脾脏大小由治疗前的厚径43 mm、长径136 mm缩小至厚径41 mm、长径103 mm,JAK2 V617F突变负荷由治疗前的24.17%降至16.26%,MPN-10评分由治疗前的36分降至17分,一切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治疗2年时,WBC计数、PLT计数、Hb、红细胞计数均正常,脾脏进一步缩至厚径34 mm、肋下未及,JAK2 V617F突变负荷保持稳定,MPN-10评分进一步降至9分。治疗3年时,血象、脾脏体积、JAK2 V617F突变负荷均保持稳定,MPN-10评分进一步降至4分、基本无明显不适;更加令人惊喜的是,患者MF-1已完全缓解,骨髓活检未观察到MF证据(图3),意味着死亡风险将大幅降低。截至本文发稿时,患者仍在继续接受芦可替尼维持治疗,有国家医保的加持,其经济负担亦在家庭可承受范围内。


图3. 芦可替尼治疗后骨髓活检未观察到MF.


成功的病例总是相似的,不理想的病例却各有各的不足。本例患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依然离不开四大关键词:及时、足量、规范、持续。得益于此,在芦可替尼治疗下,患者血象、脾脏大小、MF均稳步恢复正常,基因突变负荷明显降低,症状逐渐减轻并趋于消失,生活质量与健康人群基本无异,MF的完全缓解也带来了长期生存、慢病化管理的希望。




总结


此例青年男性患者于2021年2月因低热、乏力、纳差1年余,外院查WBC、PLT计数大幅升高,来院进一步诊治。完善专科检查,提示脾肿大、巨核细胞增生、MF-1、JAK2 V617F突变(+)、BCR/ABL(-)等,综合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前/早期(pre-PMF)(IPSS中危-2,MIPSS-70中危)。2021年3月足剂量起始芦可替尼治疗,WBC计数快速降低,症状快速缓解;治疗3年时,血象、脾脏大小均恢复并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JAK2 V617F突变负荷由治疗前的24.17%降至17.2%,MPN-10评分由治疗前的36分降至4分,MF完全缓解,生活质量基本恢复正常,有望长期生存、进入慢病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梦雨, 宝梅, 石红霞, 等.  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 193-201.

2. Barbui T, Thiele J, Gisslinger H, et al. The 2016 WHO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document summary and in-depth discussion. Blood Cancer J 2018;8:15.

3. Barosi G, Mesa RA, Thiele J, et al. Proposed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post-polycythemia vera and post-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myelofibrosis: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for Myelofibrosis Research and Treatment. Leukemia 2008;22:437-38.

4. Vannucchi AM, Barbui T, Cervantes F, et al. Philadelphia chromosome-negative 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 Oncol 2015;26Suppl 5:v85-99.

5. Khoury JD, Solary E, Abla O, et al. The 5th edi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aematolymphoid tumours: myeloid and histiocytic/dendritic neoplasms. Leukemia 2022;36:1703-19.

6.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9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9;40:1-7.

7. Guglielmelli P, Lasho TL, Rotunno G, et al. MIPSS70: Mutation-enhanc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system for transplantation-age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fibrosis. J Clin Oncol 2018;36:310-18.

8. Verstovsek S, Mesa RA, Gotlib J, et al.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ruxolitinib for patients with myelofibrosis: 5-year update from th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COMFORT-I trial. J Hematol Oncol 2017;10:55.

9. Harrison CN, Vannucchi AM, Kiladjian JJ, et al. Long-term findings from COMFORT-II, a phase 3 study of ruxolitinib vs best available therapy for myelofibrosis. Leukemia 2016;30:1701-7.

10. Miller CB, Komrokji RS, Mesa RA, et al. Practical measures of clinical benefit with ruxolitinib therap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COMFORT-I. Clin Lymphoma Myeloma Leuk 2017;17:479-87.




作者介绍


黄玉敏,博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前往美国纽约血液中心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血液病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玲,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血液学分会第五、六、七届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实验血液学会第二届主任委员。近5年发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8篇,SCI 12篇        

              






审批码JAK0027665-65126,有效期2024-07-10至2025-07-09,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参考。


版权信息

本文由《NEJM医学前沿》编辑部负责翻译、编写或约稿。对于源自NEJM集团旗下英文产品的翻译和编写文章,内容请以英文原版为准。中译全文以及所含图表等,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NEJM集团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nejmqianyan@nejmqianyan.cn。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NEJM医学前沿
《NEJM医学前沿》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与嘉会医学研究和教育集团(J-Med)联手打造,通过精品内容、线下培训、在线课程和学术会议等方式,助力中国医生,提升中国临床科研水平。NEJM内容由NEJM集团独家授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