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中山大学演讲:中国经济新格局下的开放与发展

文摘   2024-11-17 08:09   陕西  

在全球化浪潮的洗礼下,中国经济已步入一个全新格局,如何在这一格局下与世界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话题。让我们深入黄奇帆先生在中山大学的演讲,获得启发。

黄奇帆先生在演讲中指出,自1950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两个显著格局的演变。从1950年到1980年左右,中国处于较为绝对的内循环阶段,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不足10%。随着1980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至2010年,中国迎来了以外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时期,2006年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高达71%。而如今,我们迈入了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阶段,2022年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降至38%左右。

在这一新格局下,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五大鲜明特征。其一,外贸政策从出口导向转变为进出口平衡发展,积极鼓励进口,降低关税,举办进博会,努力实现进出口双向繁荣。其二,投资政策从侧重引进外资转变为双向驱动,不仅吸引外资进入,还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近五年走出去投资规模显著增长。其三,开放区域从沿海主导转变为东中西部同步推进,自贸区、保税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充分体现开放与地理位置无关的新理念。其四,产业政策从注重实体产业合资拓展到全方位开放,金融、服务贸易、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其五,开放重点从流量要素向制度层面转变,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内循环与外循环在体制、规则、规制上的一体化融合。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在出口商品领域,近十年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品出口占比从30%跃升至90%,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类产品成为主力军,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降至10%。这一转变源于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凸显,吸引了大量欧美企业来华投资,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在生产方式上,加工贸易占比从50%降至20%,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80%,推动了产业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引进外资方面,中国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2012-2022年期间,年均引进外资1410亿美元,后五年受疫情和贸易战影响,外资引进不降反增,这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独特的产业优势。

展望未来,中国对外开放肩负着五大重要任务。一是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通内外循环经络,使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要素资源的引力中心。二是以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为突破口,弥补当前服务贸易逆差大、结构效益低的短板,逐步提升其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助力中国迈向贸易强国之列。三是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发挥中欧班列的示范作用,突破瓶颈,优化运力布局,带动全域全方位对外开放,重塑经济版图。四是实施“自贸港+自贸试验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战略,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样板,探索“三零”规则,在高水平经贸规则领域先行先试,为国际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五是以人民币国际化和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为路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预计到2035年,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的地位。

黄奇帆先生的演讲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经济在新格局下的开放全景与发展路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坚定前行,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谋发展,必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继续腾飞,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逻辑启发实验室
閱讀📖美好人生🍵幸福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