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大学》,有删改)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 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 此自爱人利人生与 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别①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②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 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 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 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 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 天下之利与 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①。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故君子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下,有删改》)
【注】①别:指将别人与自己区分开,分别对待(指相恶)。②兼:指视人如己(指相爱)。③正:同“政”。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是以A老而无妻子者B有所侍养以终C其寿D幼弱E孤童F之无父母者G有所放依H|以长其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一家让”与“无辞让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 “兼以易别”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C. “人家不相乱贼”与“贼爱其身”(《墨子·兼爱上》)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D. “皆闻兼而非者”与“人而不仁”(《论语·八佾》)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礼记》认为,治国先要治理好家,孝顺是用来侍奉君主的原则,尊兄是用来侍奉长官的原则,仁慈是用来使役民众的原则。
B.《礼记》认为,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
C.墨子认为,仁德的人应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毕生事业,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观点,主张要对他人有利。
D.墨子认为,如果对待别人的国家、城邑和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城邑、家族一样,就不会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攻伐别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4分)
译文:
(2)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 此自爱人利人生与 (4分)
译文:
14.两则材料对“治天下”的看法有何异同 请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0. BDG 【解析】根据句意: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宝儿女的,有人奉养而寿终;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
11. D 【解析】A.谦让。句意:一家谦让相敬。/没有谦让之心。B.替代/容易。句意:要用兼(相爱)来替代别(相忌)。/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C.残害/盗贼。句意:人与人、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残害。/盗贼只爱自身。D.表转折/表假设。句意:都听到相爱之说却加以非议。/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
12. C 【解析】“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观点”强加因果。依据原文“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敢为大 ……此天下之害也。……此又天下之害也”“从愚人贼人生”“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可知,是因为当时憎恶别人、残害别人产生很多大害,因此,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
13.(1)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孝顺成风;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抚恤孤寡,百姓就不会相互背弃。(“老老”“长长”“倍”各1分,句意1分。第一个“老”“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第二个“老”“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兄长;“恤”,抚恤;“倍”,通“背”,背弃。)
(2)姑且试着推究这许多祸害产生的根源,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呢 这是从关爱别人、有利于别人产生的吗 《“本原”“所自生”“胡自”各1分,句意1分。“本原”,推究;“所自生”,产生的根源;“胡自”,宾语前置,自胡,从哪儿。)
14.相同点:都认为治天下要重视孝、忠、慈、仁等伦理。
不同点:①材料一认为,治天下在于齐家与治国;②材料二认为,治天下在于兼爱。
(答对相同点2分,不同点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所谓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因为自己家族的人不能管理好而能管理好一国之民,这是没有的事情。孝顺,可以用来侍奉君主;尊凡,可以用来侍奉长官;仁慈,可以用来使役民众。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威风;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威风;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这就叫作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家族。
所谓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掌顺成风;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抚恤孤寡,百姓就不会相互背弃。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材料二
墨子说道:“仁人的事业,应当努力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而现在,天下之害,什么算是最大的呢 田答说:“例如大国攻伐小国,大家族侵扰小家族,强大者强迫弱小者,人多者欺凌人少者,狡诈者算计愚笨者,尊贵者傲视卑贱者,这就是天下的祸害呀。又如做国君的不仁惠,做臣下的不忠诚,做父亲的不能爱,做儿子的不孝敬,这又都是天下的祸害。”
姑且试着推究这许多祸害产生的根源,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呢 这是从关爱别人、有利于别人产生的吗 就必然说:“不是这样的。”必然要说:“是从憎恶别人、残害别人产生的。”所以分别对待是不对的。所以墨子说:“要用相爱来替代相愿。”既然如此,那么可以用相爱来替换相遇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说:“假如对待别人的国家,像对待自己的国家,谁还会动用本国的力量用以攻伐别人的国家呢 对待别人的城邑,像对待自己的城邑,谁还会动用自己城邑的力量用以攻伐剃人的城邑呢 对待别人的家族,就像对待自己家族,谁还会动用自己家族的力量用以侵扰别人的家族呢 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国家和国家、城邑和城邑不相互政伐,人与人,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抗残害,这是天下之害,还是天下之利呢 就必然要说是天下之利了。”
现在我将寻求兴起天下之利的办法而采用它,用相爱来施政。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室儿女的,有人奉养而寿终;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不知道天下的士人,都听到相爱之说却加以非议,这是什么缘故呢
所以君子假如想要做仁惠之君、忠诚之臣、感爱之父、孝敬之子、友爱之兄、敬顺之弟,对于兼爱就不可不去实行。这是圣王的大道,也是万民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