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南原秋望
元好问[注]
浩浩西风入敝衣,茫茫野色动清悲。
洗开尘涨雨才定,老尽物华秋不知。
烽火苦教乡信断,砧声偏与客心期。
百年人事登临地,落日飞鸿一线迟。
[注]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金元之际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丧乱诗”尤为有名。诗人在贞祐四年(1216年)五月,携家带口,远离故土,避乱南下。这年深秋,诗人于永宁南原远望有感,写下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通过视觉描写,描绘出永宁南原荒凉残破的景象,“浩浩”写出西风风势之猛。
B.首联表面在写景,实则抒情,“西风”使“野色”一变,“敝衣”让人产生“清悲”之感。
C.颈联笔锋一转,以“烽火”反映了时代动乱的加剧、人民灾难的逐日加重,情感深沉。
D.末句以景结情,以落日中追逐晚霞的一线鸿雁的美景,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15.本诗和杜甫的《登高》都属于登高望远引发感慨而作。请比较两首诗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4.D(“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错误,末句“迟”意思是这样的美景迟迟没有出现,透露出诗人深深的遗憾和伤感)
15.(1)相同点:都写出了流寓他乡的哀伤之情和对国家形势与命运的担忧。(2分)(2)不同点:①元诗还有对于眼前荒乱景象的苦闷忧伤之情,以及因战火阻隔了家乡亲人音讯引发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2分)②杜诗则主要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的悲哀之情,以及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2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
被檄①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②官有程?
十里陂塘③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④识姓名?
【注】①被檄(xí):接到征召的羽檄。②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怀归,想回家。③陂塘:池塘。④春官:古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设官。春官是掌管国家典礼的,后世便把春官作为礼部的通称。
1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写“被檄”赴任邓州幕府的情景,诗人接到幕府的紧急文书后,一刻也不敢迟延,连夜动身赴任。
B.颔联用典,以故为新,精当而贴切,且多用虚字,勾连呼应,给读者带来一种气韵活脱、动宕流走的审美感受。
C.颈联写景由远及近,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出句热闹生动,对句疏淡精美,构成了春光明媚、气象升平的乡野图。
D.尾联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春官识姓名”一句,从反面着笔,与诗歌的题目“被檄”呼应,首尾圆融。
1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C.“颈联写景由远及近”分析错误,应该是“由近及远”。“十里陂塘春鸭闹”中十里陂塘是近景,“一川桑柘晚烟平”中桑柘铺地,炊烟袅袅是远景。
12.①对自己应征赴任、未能免俗的自嘲。开篇写被迫应征,笑自己空持清高而未能免俗。
②对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描绘春鸭喧闹的十里陂塘和晚烟下的一川桑柘,这些乡村景物,反映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向往。
③有家难归、欲隐不得的无奈。通过“怀归”与“官有程”、“只合田间老”与“春官识姓名”两组矛盾表达有家难归、欲隐不得的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1)首联中幕府中急送来征召文书,就好似飞鸟般快捷轻盈,披上破旧裘衣,骑上瘦马,我趁着月照三更匆匆赶路,表现了自己一旦接到官府文书,便也同普通人一样,急急赴命如火;颔联写到脱不了俗例,自觉好笑,怎会不想回家,只是担心耽误赴官的期程。因此有自我嘲讽之意。
(2)颈联中写到,一路上,十里陂塘涟漪泛起,群群春鸭嬉戏闹腾,川原上棵棵桑柘遍地铺翠,袅袅晚烟无风自平,景色宜人,表现出对农村闲适生活的追味和怀恋,对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
(3)尾联中写到,如今被迫应征,不得归隐田园,全怪当年误人仕籍,追思起来,悔恨之余,进而怪罪“究竟是谁遣使礼官赏识我的姓名呢?表达了诗人欲隐不得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