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
材料二:
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焉,必假我道。”君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币不假之道,将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币。若受我币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君勿忧。”君曰:“诺。”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虢之势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遂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兴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爱小利而不虑其害。故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还反处A三年B兴兵C伐D虞E又F克之G荀息H牵马操I璧而J报献公。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继承(王位),与《诗经》“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中的“嗣”词义不同。
B.易,改变、变换,与《谏逐客书》“移风易俗,民以殷盛”中的“易”词义相同。
C.币,礼物、财物,与《苏武传》“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中的“币”词义不同。
D.削,被削减,文中是指被侵占,与“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中的“削”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公不顾念虢与虞是表亲同宗的关系,最终决定为晋国讨伐虢国提供过境便利,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
B.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后代,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并为周王室立下了大功劳,但晋国仍执意要灭虢国。
C.宫之奇努力劝阻虞公无效后便带领全族人离开虞国,他认为晋国会趁这次借道在灭掉虢国后顺势灭掉虞国。
D.荀息用虞国终将成为晋之外府的形象言语,消除了晋侯对用“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去请托虞国的疑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
14.为什么虞公不听劝谏坚持借道给晋国?请简析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0.【参考答案】BEG
【解析】正确标点为:还反处三年,兴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
11.【参考答案】C
【解析】“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中的“币”也是“礼物”的意思。
12.【参考答案】A
【解析】A项,材料一中“虢,虞之表也”的意思是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表”并非指“表亲”,而是指“屏障”。
13.【参考答案】
(1)晋国的野心不可引发,外敌不可忽视,借路一次已是很严重的错误了,怎么可以再来第二次呢?
[4分。玩,忽视,疏忽,掉以轻心,1分;其······乎,表反问,怎么,1分;大意2分]
(2)玉璧还和以前一样,虽然如此,马的年龄却增长了。
[4分。是,原来,以前,1分;马齿,马的年龄,1分;大意2分]
14.【参考答案】①晋与虞同宗,虞公认为晋不会谋害虞;②虞公认为自己的祭品丰盛洁净,神灵定会护佑他;③虞公贪图晋国所送的玉璧和骏马等小利。
[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答题要点:宗族观念、神权思想、贪图小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引发,外敌不可忽视,借路一次已是很严重的错误了,怎么可以再来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呢?”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虞国的始祖)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不在身旁,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西虢国君)和虢叔(东虢国君)都是王季(亦是太王之子)的儿子,当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要灭掉虢国了,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虞国能比桓叔和庄伯更亲近晋国吗?晋侯与桓叔、庄伯两族关系那么亲密,桓叔和庄伯两族有什么罪过,晋侯却把他们都杀掉,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他们与晋侯)亲近而且受宠,一旦威胁到晋侯,都会被杀害,更何况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不亲近哪个人,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会芳香四溢。”又说:人们不必改变自己的祭品,只有德行才可以充当祭品。”照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百姓就不会和睦,神灵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灵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再发扬美德,给神灵进献芳香的祭品,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全族人离开虞国,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晋国在这一次就会灭掉虞国,不需要再次发兵了。”
材料二:
过去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说:“您最好是用垂棘的玉璧和屈产的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他定会把路借给我们。”晋献公说:“垂棘的玉璧是我祖先留下来的珍宝;屈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给道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给我们道路,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假如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给我们道路,那么玉壁就像是从宫内的府库里取出来而收藏到宫外的府库里一样,骏马就像是从宫内的马厩里牵出来而拴到宫外的马厩里一般。大王不必担心。”晋献公说:“好吧。”于是就派荀息带着垂棘的玉璧和屈产的良马,去送给虞国的君主,向他求借道路。虞公因为贪图玉璧和骏马的小利而想答应晋国的要求。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国有虢国,好比牙床有面颊一样。面颊依靠牙床,牙床也依靠面颊,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不能借,希望您不要答应。”虞公不听,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回来后过了三年,发兵攻打虞国,又打败了虞国。荀息牵着骏马、拿着玉璧回来报告晋献公。晋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和以前一样,虽然如此,马的年龄却增长了。”虞国君主的军队战败而国土被侵占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贪图小利而不考虑由此造成的危害。所以说:贪图小利,便是对大利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