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家范》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 袁采《袁氏世范》人之有子,须使有业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摘   2024-11-20 11:35   山东  

材料一:

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麦盈囷仓,金帛充箧笥,慊慊然求之犹未足,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自于数十年中勤身苦体以聚之,而子孙于时岁之间奢靡游荡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娱,又怨其吝啬,无恩于我。始则欺绐攘窃,以充其欲;不足,则立券举债于人,俟其死而偿之。观其意,惟患其考之寿也。甚者至于有疾不疗,阴行鸠毒,亦有之矣。顷尝有士大夫,其先亦国朝名臣也,家甚富而尤吝啬,斗升之粟、尺寸之帛,必身自出纳,锁而封之。昼而佩钥于身,夜则置钥于枕下。病甚,不知人,子孙窃其钥,开藏室,发箧笥,取其财。其人后苏,即扪枕下,求钥不得,愤怒遂卒。其子孙不哭,相与争匿其财,遂致斗讼。盖由子孙自幼及长,惟知有利,不知有义故也。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使其子孙果贤耶,岂蔬粝布褐不能自营,至死于道路乎?若其不贤耶,虽积金满堂,奚益哉?多藏以遗子孙,吾见其愚之甚也。然则贤圣皆不顾子孙之匮乏邪?昔者圣人遗子孙以德以礼,贤人遗子孙以廉以俭。舜自侧微积德至于为帝,子孙保之,享国百世而不绝。周自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积德累功,至于武王而有天下。其《诗》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言丰德泽,明礼法,以遗后世而安固之也。故能子孙承统八百余年,其支庶犹为天下之显,诸侯棋布于海内。其为利岂不大哉!

(节选自司马光《家范·卷二》)

材料二:

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之子弟,耽酒色,好博弈,异衣服,饰舆马,与群小为伍,以至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小人赞其为非,则有啜钱财之利,常乘间而翼成之。子弟痛宜省悟。

(节选自袁采《袁氏世范》)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生生A之资B固人C所不能无D然勿求E多余F多余G希不为H累矣。

1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遗,给予、留给,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意思不同。

B.阴,暗中、暗地里,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阴”意思相同。

C.虽,即使,与《兼爱》中“虽父之不慈子”的“虽”意思不同。

D.棋,名词用作状语,像棋盘一样,与《鸿门宴》中“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光批评了当时人们广置田产商铺、积累金银财宝等为后代谋利的做法,认为这样并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后代。

B.司马光认为,留给子孙最好的遗产是道德和礼法,他讲了一个士大夫家庭的故事,说明了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的危害。

C.袁采认为,富贵子弟容易沉溺于吃喝玩乐,为非作歹,乃至陷入倾家荡产的境地,但并非因为他们本性恶劣,而是有其他原因。

D.司马光和袁采都运用具体的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两则材料都反对溺爱子女,强调子女应通过自身努力来生存和发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始则欺绐攘窃,以充其欲;不足,则立券举债于人,俟其死而偿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人赞其为非,则有啜钱财之利,常乘间而翼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0.BDF(原文标点为: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

11.C(A项,正确,“小学而大遗”的“遗”意思是丢弃;B项,正确;C项,错误,“虽父之不慈子”的“虽”也是“即使”的意思;D项,正确,“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是名词用作状语,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12.D(“都运用具体的案例”“都反对溺爱子女”错误,材料二并未运用具体的案例,材料一并未明确提及溺爱子女的问题,材料二虽然隐含了子女应独立自主的观点,但也并未直接提到溺爱子女的问题。)

13.①(这些子孙)一开始是欺骗盗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家财)不够的时候,(他们)就向他人订立契约借贷,(打算)等到长辈死后再来还债。(“欺绐”“攘窃”“俟”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小人怂恿他们干坏事,就有从中捞取钱财的便利,(于是)常常趁机辅助促成他们的恶行。(“赞”“啜”“翼”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祖父辈只关注物质财富的传承,不重视道德礼法的传承。②子孙后代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教,没有正当职业,做出种种败家行径。(每点2分,两点5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作为先辈,没有人不想着造福后代的。但真正能做到对后代有利的,少之又少。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人们为后代打算,不过是多置办些产业留给他们。田地连成片,商铺遍布街巷,粮食堆满仓库,金银财宝装满箱子,还觉得不满足的样子去谋求,得意扬扬地自以为子子孙孙几辈子都用不完。然而他们却不懂得用正确的道理和方法来教育子女,用礼法来管理家庭。自己在几十年中辛辛苦苦地积攒财富,子孙却在短时间内奢侈浪费散尽家财,他们反而嘲笑祖辈愚蠢不懂享受,又埋怨祖辈吝啬,对自己没有恩惠。(这些子孙)一开始是欺骗盗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家财)不够的时候,(他们)就向他人订立契约借贷,(打算)等到长辈死后再来还债。看他们那心思,只怕父亲活得太长。更有甚者到了生病时不给治疗,暗中下毒手的地步,也有这样的例子啊。过去有个士大夫,他的祖先也是朝廷的重臣,家里很富有但他特别吝啬,一点点粮食、一点点布匹,都要自己亲自管理,锁起来封好。白天把钥匙带在身上,晚上把钥匙放在枕头下。他病重,不省人事,子孙们偷了他的钥匙,打开仓库,开启箱子,拿走了钱财。那个人后来醒了,就摸枕头下,找钥匙找不到,非常气愤就气死了。他的子孙们不哭,争着藏匿钱财,最后导致打官司。大概是子孙们从小到大,只知道有利可图,不知道道义的缘故啊。生存生活所需的物资,固然人不能没有,但不必求过多,过多的话很少不被牵累的。如果子孙真的贤能,难道会连粗茶淡饭、粗布衣裳都挣不来,以至于饿死冻死在路上吗?如果他们不贤能,即使金银财宝堆满屋,又有什么益处呢?多积钱财留给子孙,我看这真是愚蠢透顶了。那么圣贤之人都不顾子孙的贫困吗?古时候圣人留给子孙的是道德和礼法,贤人留给子孙的是廉洁和节俭。舜出身卑微(却)积德行善最终成为帝王,他的子孙因此得以保全,享受国家的福祉长达百世而不断绝。周朝从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积累德行和功业,到了武王时拥有了天下。《诗经》中说:“为子孙留下好的谋划,以安定他们。”说的是要使德行丰厚,礼法明确,来留给后世子孙而使他们得以安稳。所以(周朝的)子孙能够继承统治长达八百多年,他们的旁系亲属也显赫于世,诸侯像棋盘一样遍布天下。这样的利益难道不大吗!

材料二:

人们有了子女,必须让他们有正当的职业。贫困低贱的人有了职业,就不会挨饿受冻;富贵之家的人有了职业,就不会为非作歹。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沉迷于酒色,喜好赌博,穿着奇装异服,(乘坐)装饰豪华的车马,与一群小人混在一起,以至于败家,这并不是他们本性不好,而是因为没有正当的职业来消磨时间,于是产生了为非作歹的念头。小人怂恿他们干坏事,就有从中捞取钱财的便利,(于是)常常趁机辅助促成他们的恶行。子弟们应该痛悔醒悟。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