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韩堡①
辛夷②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③底眠。
【注】①天佑四年(907年),先后杀害唐昭宗和唐哀帝的朱温篡唐,建国号曰“梁”。时为昭宗朝 重臣的韩堡此前早已被排挤出朝廷,此诗是他晚年流寓福建时所作。②辛夷:一种香草。③瓮:酒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通过描绘辛夷花谢和小桃花开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季节的更迭。
B.诗人在诗中提及“蹋青”这一活动和寒食节,巧妙地点明了诗歌所描写的时间,照应标题。C.吴国地域辽阔、江海相接,既写出了吴地的地理特征,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宏大的空间感。
D.诗人描述了眼前所见的汉代皇陵之景,其淹没在野草之中,渲染了荒凉、破败的氛围。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 诗中“吴国地遥江接海”描述的是诗人身处福建,看到长江流入大海的景象;“汉陵魂断草连天”则是回忆起长安城昔日的景象,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因此,这两句诗并不是描写眼前的景象,而是通过时空转换,表达诗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16.①对春天的热爱与留恋。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如“辛夷才谢小桃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喜爱。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使诗人对其更加珍视和留恋。②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一去不回唯少年”一句, 流露出作者对青春流逝的哀伤。③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吴国的辽阔和汉陵的破败,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也抒发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④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愤。诗人借酒来逃避现实中的无奈和悲愤,体现了对社会现实和无法掌控个人命运的悲愤情绪。(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源 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译文
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
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 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
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陵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
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鉴赏
天佑四年(907),先后杀害唐绍宗和末代皇帝唐哀帝的地方军阀朱温篡唐,建国号曰“梁”。时为昭宗重臣的韩偓此前早已被排挤出唐朝,《三月》一诗,当时他晚年流寓福建所作。
《三月》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采用《诗经》中“比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欲表达韶光易逝的悲哀。诗的前三句从两方面选择具有特色的事物对三月进行了描写;第四句感叹美好的少年时光一去不回。
辛夷花是一月开花的,它才刚刚谢了,桃花却早早的开了。笫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涨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南方,寒食时节,总是细雨飘飘,滋润着千树力‘花,也带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一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总是这样,在你的指缝隙间流失,而你却全然不知。韩偓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的感伤了起来。“吴国地遥江接海”,吴国即吴地,是长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长江经过吴地最后流入浩翰的东海,故诗人说“江接海”。汉陵是汉朝天子陵墓,“汉陵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为历史,今也只剩陵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新愁旧恨真无奈”,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也无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瓮底,还以做什么来扭转故国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诗情调颓废、衰弱,由春天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国灭亡的哀痛,令人不忍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