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 材料二:治国而缓法制者亡 材料三:为将者,有攻有守 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摘   2024-11-21 22:50   山东  

材料一:

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薄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 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具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于败衄②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节选自何去非《何博士备论》)

材料三:

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莫府:即幕府,指将帅办公的地方。②败衄:战败。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A小人之情B乐于安肆C而昧于近祸D彼既以程不识E为烦扰而乐于从广F且将仇其上G而不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靠近,与《谏逐客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就”意思不同。

B.窃,私下,与《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的“窃”字意思相同。

C.与,给予、授予,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同。

D.诚,确实、的确,与《屈原列传》中的“楚诚能绝齐”的“诚”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广治兵简便易行。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B.司马光认为,以李广的将才,简易治军是可以的,但其治军方法不可作为法度标准。他更认可程不识“以严治军”的治军方法。

C.何去非认为,李广久经战阵,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功勋、爵赏,而又最终陷于死地,是因为统率军队纪律不严明。

D.程不识对队伍的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严格,他的部队夜里击刁斗警戒,公文簿册清楚明白,所以王夫之认为程不识比李广更适合做统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2)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

14.材料二中,何去非认为李广的军队军纪不严,士兵人人安乐,这样的军队不可任用。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0.BDF(3分)

11.B(3分)私下,私自。/偷偷地。句意:私下里见他言语不离大道。/看他的父亲不在,偷偷地打开盆子。

12.D(3分)

【解析】“王夫之认为程不识比李广更适合做统帅”错误,王夫之认为“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13.(8分)

(1)既然如此,那么效法程不识治军,即使不能建立战功,尚且能不战败;效法李广治军,很少有不失败的。(然则:既然如此,那么;鲜: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满分4分。)

(2)纪律并不是士兵心中乐于执行的,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们使他们遵守,它是用来严整三军的。(循:遵守;所以:用来……的。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满分4分。)

14.示例一:不认同(1分)。①李广治军不注重队伍军阵但重视安排侦察兵,敌人畏惧他的谋略,不敢贸然进攻。②李广的部队有凝聚力。他手下的士兵悠闲快乐,都愿意为他效命。③李广的部队指挥灵活,不易溃散。

(观点1分;①②两点答出任意一点2分,第③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认同。(1分)①李广的部队人人自便,无法抵御敌人的突然袭击。②李广治军简易,友军治军严明,这不利于与友军协同作战,会使友军士兵不满他们的主帅,从而引发严重后果。③李广的部队军纪废弛,容易被敌人抓住漏洞进行攻击。

(观点1分;①②两点答出任意一点2分,第③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广与程不识都以边境太守的身份率领军队,在当时很有名气。李广行军没有严整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驻军的时侯,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薄册;但他也远派斥侯侦察敌情,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击刁斗警戒,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薄册都很清楚明白,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然而匈奴畏惧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乐于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臣司马光说:李广统领军队,让士兵按自己的方便行事。以李广的将才,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作为治军的法度标准。为什么呢 后继者很难做到(和他一样),更何况与他同时做将领的人!普通人共通的感情,是喜欢安乐放纵而看不清眼前的灾祸,他们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纷繁忙乱而乐于跟随李广,就会仇视程不识而不服从他的命令。既然如此,那么简易治军的害处,就不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抵御敌人突然发动的袭击了。所以说“军队的事情要始终严格”,做将领的人,也就是严格而已。既然如此,那么效法程不识治军,即使不能建立战功,尚且能不战败;效法李广治军,很少有不彻底失败的。

材料二:

治理国家如果放宽法制就会灭亡,治理军队如果废弛纪律就会战败。法律制度并不是人们所安于遵守的,然而我一定会督促他们让他们接受,是用来使百姓整齐的;纪律并不是士兵心中乐于执行的,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们使他们遵守,它是用来严整三军的。以前,李广作为将军,他的才能和气概超群绝伦,汉代的边将没有人能超过他。自从汉军对向奴用兵以来,李广不曾不参与其中。然而李广常常战败获罪,没有一点的功劳来获取封爵,最终因违犯军令而自杀以抵挡幕府的责难。我私下里探究,凭借李广的才能而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是由于他治理军队不用纪律,这就是不授予他功勤爵赏,(使他)紧接着走向死亡的原因。军队布阵、扎营止息以及昼夜警戒、符节号令、兵籍管理等等,都是所谓的军纪。即使是仅仅统率一百名士卒的将领,也不可有一天废弛而放松严明军纪。现在李广治理军队,只是想使士卒人人都能安乐而舒造,以便使士卒的私愿得到满足,(自己)擅自施以思惠。所谓的军纪,从未执行过。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对士兵宽容和缓、不苛求,士兵都爱戴他,乐于(在他手下当兵)。士兵的确乐于为他拼死作战,但是他不警惕军纪废弛的问题,也是他失败的原因。所以说厚养士兵却不能命令他们,这样的军队就像受宠溺的孩子,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材料三:

做将军的,有(善于)进攻的有(善于)防守的,有人(善于)统率大部队,有人(善于)统率小部队。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夜间)敲打习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薄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这是善于)防守部队的大将。李广(治军)简便易行,人人能自由行动,(这是善于)进攻部队的大将。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周密,这是统率大部队的法则。不敲刁斗不警戒,简省军中文书,这是统率小部队的方法。(如果)队伍整齐严谨地去进攻敌人,那么会因敌方察觉到他们的动静而无功返回。如果简易地防守,那么敌方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用简易的办法统率大部队,就会像手指和臂膀不能相互使动那样(指挥不灵)因而容易渍败。用严谨的作风统率小部队,就会被拘泥牵制自己陷入困境因而遭受失败。所以李广和程不识各有一长处。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