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网络红叶预报信息,出游的心又蠢蠢欲动。
光雾山在巴中汉中,道远而未考虑。杭州秋色看过几次,暂放未尝不可。皖南来过几次,绚烂的秋色却未能如愿。
通常一个人去旅游总是在向自己未曾到过的地方进发,目的就是填补影像的空白,极少有一地重游的。资料显示国内旅旅游重游率不到10%。
这是有缘故的。
世界那么辽阔,生命又那么短促,谋生又那么不易,未到过的地方太多,何暇故地重游?
没有工作的羁绊,不缺时间的自由;不需为三餐而营营苟苟,少了糊口的焦虑。汲有更多遍游的贪恋,少了打卡不走回头路的顾忌,故地重游才有可能。
以前因为时间约束,打卡成了标准模式。真正领略一地的风韵,需要深度体验。
故地重游会让人对旅游的认知不断趋向理性。急行军打卡式的旅游难以激发重游的热情。人们的出行开始变得随兴而慢节奏。
比如到达的第一天,不急着出门。先好好休息,适应适应新环境。补眠充电后,到周边转转,找个附近的小餐馆吃顿当地菜。而之后几天行程也全由体力和心境而定。力足则多游,力弱则压缩计划。
最妙的远不止这些。
还有的在当地住上十天半个月,把自己混迹于当地居民中,买菜做饭,漫步遛弯,尽情享受放松所带来的愉悦。
这是我们还未能抵达的境界。
但我们不排斥重游,也因为此,我们的空白还有一大片。
一时兴起出发,我们是,计划于我们纯属多余。溜溜答答般驱车,我们是,能停则停能歇则歇。
一路行一路歇,终于在山回路转中抵达黟县县城,司机便把休息当作第一要务。
黟( yī )县,因地处黟山而得名。黟县始建于秦,已有2200多年的行政建制史,是徽州“一府六县”千年建制的核心部分。
一个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县,因山水之秀而闻名,其中原因由“黟”字可知一二,黟”字本义为黑、黑木。我们所惦念的,可不正是“木”秀秋色?
一处路口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宣传牌。两句诗据说与两个名人有关。
东晋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游历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诗仙李白游历过后,更是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因此这里自古便享有“小桃源”之美誉。
也不知是李白的诗句让黟县出名,还是因写黟县而致李白的诗闻名?
走在陌生的街道,时不时听见各地的口音。坐在小餐馆,周边座位很快被同游(类)占满,这样感受其实很微妙。
久居一地,会对岁月的飞快流逝麻木不仁。偶尔出游,感受更多的岁月变迁,或者被更多的伟力感所震撼。李白在靠舟车辗转的唐朝,能走遍唐疆域的一大半,大约便是后者的吸引。
第一次到一个地方旅游,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总是会不辞辛劳,尽可能地走访那个地方的角角落落。但是故地重游的话,就简单的多了,直奔最吸引你的地方!也许重游是一种挥霍,但这些被挥霍掉的时光会因别样的感受而变得格外美妙。这正如阅读,可以常读常新。
明天,我们直奔塔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