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物,别为释道、先贤、宫闱、隐逸、仕女、婴儿,这些部门,或工笔或写意都可以。
相,这岂不是滑稽?所以我一再说,能懂得一些相人术,多少有一些依据,画起来就不会太离谱了。
如果要画屈原或文天祥,在他们的相貌上,应该表现出气节与正义,但决不可因为他们是大夫、宰相,而画成富贵中人之相貌。这就是拿视觉引动人到思想,也便是古人所讲的 “骨法”了。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法上,要将感情在脸上含蓄地现出,才令人看了生出内心的共鸣。这个当然是很不容易的,然而下过死功夫,自然是会成功的。杜工部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学画也要这样苦练才对。
绘人物画的步骤,画时无论任何部分,须先用淡墨勾成轮廓,若是画工笔,则先须用柳炭勾之。由面部起,先画鼻头,次画人中,再次画口唇,再次画两眼,再次画面形的轮廊,再次画两耳、画鬓发等。待全体完成之后,始画须眉,须眉宜疏淡不宜浓密。所有淡墨线条上,最后加一道焦墨。有时淡墨线条不十分准确,则用焦墨线条改正。
若是画人物工笔着色,一样的用淡墨打底,然后用淡赭石烘托面部,再用深赭石在淡墨上勾线。衣褶如果用重色石青石绿,那就用花青勾头一道,深花青勾第二道,朱砂用岱赭或胭脂勾它,不论是脸部还是衣褶的线条都要明显,不可含糊没有交代。巾帻则用墨或石青,鞋头则用朱砂或石青或水墨都可以,看人物的身份斟酌来用。
画人物时还须注意,运笔要有转折虚实,才可表现出阴阳凹凸。有时淡墨线条不十分准确,则待焦墨线条来改正。
记得少年时读《西厢记》,有金圣叹引用的一段故事,真是画人物画的度人金针,现抄在下面:
昔有二人于玄元皇帝殿中,赌画东西两壁,相戒互不许窃视。至几日,各画最前幡幢毕,则易而一视。又至几日,又画中间旄钺毕,又易而一视之。又至几日,又画近身缨笏毕,又易而一视之。又至几日,又画陪辇诸天毕,又易而共视,西人忽向东壁哑然一笑,东人殊不计也。迨明,并画天尊已毕,又易而共视,而后,西人投笔大哭,拜不敢起。盖东壁所画最前人物,便作西壁中间人物,中间人物,却作近身人物,近身人物,竟作陪辇人物。西人计之,彼今不得不将天尊人物作陪辇人物矣,以物尽高一层。
对于人物画,我喜欢唐人的豪放、宋人的谨严,而色彩的绚烂,两代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画人物,多数以渔、樵、耕、读四种人为对象,这是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清高生活,不是以这四种为谋生道路。后人不知此意,多画得愁眉苦脸,大有靠此为生,孜孜为利的样子,全无精神寄托之意,岂不可笑。
(敦煌)壁画中的佛像肃穆端庄,菩萨慈祥可亲,飞天秀丽活泼,天王、力士威武雄壮。但是,肃穆端庄不是呆板,秀丽活泼不是轻飘,威武雄壮不是凶恶,这些都是需要认真仔细观察研究的。
给仕女打稿,仍以柳炭为之,等打成之后,淡墨勾过,轻轻指拭即无柳炭痕迹。
仕女的容貌与服饰,要高华明丽,丰艳窈窕,各极其态,更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
画仕女的脸型与五官,仍与画其他人物一样,先用淡墨勾线,勾准后再用淡朱砂烘托。眼眶、 鼻梁用赭石衬出凹凸,额鼻下腭则以白粉晕它,古人称为“三白脸”。如是用薄质的纸或绢,可于背后托粉,则更显得厚润些。最后深赭重勾,点唇用朱砂,再用西洋红分开。
也),张师大千由蜀访港,时居简师琴斋之千石
楼,时多作画之遺,门人偕小儿建中拜侯,两位师公乐甚而问之曰:小友爱画画乎?小儿答曰:喜画囗口。千师大喜,即命生取纸,挥就小童一幅,赐题其上曰“七岁小友者”。师之爱仁,惠及后学之心何其深也!今余由港带回来温哥华儿居所藏之幸,勿失也,宝之宝之。父乔峰时年七十又六于云城题。一九九八年八月甘二日。戊寅岁七月初一日题记往昔。
什女画的配景,宜用梧、竹、梅、柳、芭蕉、湖石、荷塘、红栏、绿茵,切不可用松、杉、槐、柏等树。
画仕女,背面和侧面皆极不容易施工。
画侧面,其轮廊由额至下额要做到“七不得”,即凸不得、凹不得、蹋不得、撅不得、缩不得、丰不得、削不得,这些皆须十分着意。
画背面,那就要在腰背间着意传她袅娜的意态。
画仕女画,重色须用矿物质颜料的,是石青、石绿、朱砂等,雄精、石黄不可用,因为这两样颜料时间久了会烧纸,只要用藤黄和粉就行了。胭脂近世已绝,亦只有以西洋红来代替它了。白粉,古人用的是碎磲粉、牡蛎粉,一遇盐卤的气即立变为黑,慎不可用。化学有钛粉,永不变色,可以采用。
画佛像的头发,要用石青,这石青是三青,亦称佛头青,要两次或三次才能填匀,后用花青重撇发纹就可以了。
画仕女,最主要的是眼睛要黑,才能显得有精神。
画人物,最难是点睛。顾恺之常说:“四体研媸,无关于神明,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画眼睛时,先描出眼眶,再勾出瞳人的轮廓,用淡墨渲染二三次,再用浓墨重勾一遍。传神的关键重在瞳人的位置,就是视线的方向要对正面。尤其是画仕女,要使画中人顾盼生姿,更要随你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总是像在脉脉含情地望着你。你在左她也向着你,你在右她也向着你,正面更是不用说了,乃至将画倒过来,横过去,她仍旧是在向着你。画中人的眼神与看画人的眼神,彼此息息相通,《洛神赋》所说的 “神光离合”,就是这个意思了。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公众号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音乐等版权属于原创作者所有,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也不用于任何商业之目的,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以服务公益性质。如未及时与原创者联系以至侵权,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在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邮箱384633248@qq.com),我们看到后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