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行(十五)伦敦之一

文摘   2024-10-17 15:06   匈牙利  

        伦敦是英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英国构成国英格兰的首府,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伦蒂尼恩,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伦敦人口近千万,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城市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由32个伦敦自治市加上历史核心区的伦敦城组成。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是继东京、纽约、洛杉矶、首尔、巴黎之后的生产总值第六大都市区,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最多的城市。

        伦敦拥有43座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根据客流量计算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大伦敦地区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


        历史上伦敦遭受过几次劫难,14世纪中叶黑死病夺去近三分之一人口,1665-1666的大瘟疫导致近五分之一的十万人死亡,1666年伦敦大火横扫全城木质建筑,重建耗时十年,由于人口密集,1848年和1866年的两次霍乱带来2万人口损失,二战中德国轰炸造成3万人丧生。

         人口密集造成日渐拥堵的交通,最终使世界上首个地方城市铁道系统在此建立。1951年的大雾霾导致空气清洁法案通过,从而终结臭名昭著的伦敦雾都状态。1940年代大量来自英联邦国家如牙买加、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移民涌入,使伦敦成为全欧洲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之一。虽然大家都知道伦敦是温和性海洋气候,有多雨之名,但实际上其年降雨量小于罗马、那不勒斯和悉尼,通常夏季温暖时而炎热,冬季湿冷偶有降雪。

        进入伦敦最为痴迷的是泰晤士河沿岸风景,首先关注到的是住处附近的巴特西发电站,欧洲最大的红砖建筑,包括两个独立的发电站,分别建于1930和1950年代,采用了相同的设计,形成四个烟囱的布局,1983年停止发电,现在改建成商城,是伦敦知名地标之一。

        以巴特西发电站为中心,周边形成现代建筑区,树立起一圈豪华公寓楼,成为伦敦地平线上一个亮点。

        发电站面临泰晤士河,留出大片草坪空地,夏日成了娱乐广场。

        经过设计师的装扮,废弃发电站的维多利亚风格红砖建筑内摇身一变成为豪华商店和娱乐场所汇集的时髦去处。

        发电站厂房的内部结构还能清晰辨识,但内容已经完全换了面貌。

        建筑设计师别具匠心地将原来发电车间的顶梁滑动吊车保留下来,让曾经的工业气息依然留存。

        现代派的工艺装饰点缀在商业街上,使商业空间具有了旅游价值。

        二楼有一个空间专门留作改建工程历史回顾展,也是发电站到商城的变化史,最大装饰是似乎从巨大发电机组中拆卸出来的轮盘样式吊环组件。

        内部配置开放式餐厅。

        豪华的大堂设计完全摆脱了陈旧厂房的味道,其实整个建筑内顶部都是原样的金属架构模式,灯光和色彩改变了人们的观感。

        不时安插的现代雕塑作品,让空间开阔的内庭有了点艺术展厅的滋味。

        英国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其实只有48公里长,繁荣的河流自然离不开桥,流穿城市的泰晤士河道全程有214座桥河20多条水下隧道,市中心河段有16座桥。

        威斯敏斯特桥的北岸就是英国的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中世纪时曾经是王室主要居住地,1834年的火灾后用了30年重建,采用哥特式风格,外墙的蜜色拉特兰石灰岩1950年代前后花了二十年才全部更换完毕。

        哥特复兴式建筑也叫维多利亚哥特式、新哥特式,是18-19世纪的欧式建筑风格,以往上削尖的屋顶和一节节的骨架外观为特征,历史上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承上启下者,所谓新哥特是指以钢骨架和混凝土支撑,区别于老哥特的木结构和砖头支撑。

        威斯敏斯特宫设计了数座塔楼,最高的是98.5米高的维多利亚塔,现在作为国会档案馆,最为人所熟悉的是96.3米高的钟塔,2012年更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塔,钟塔顶部是一座巨大的矩形四面钟,就是著名的大本钟。

        1859年落成的大本钟是英国最大的钟,是世界上最大、最准确的四面报时钟之一,表盘直径6.9米,金属时针和分针分别长2.7米和4.3米,为保持精确度,大本钟每周需要人工耗时一个半小时上链。

        与大本钟隔着桥面公路的威斯敏斯特桥头另一侧是一尊青铜雕塑,展现凯尔特女王布狄卡和她的女儿们乘着马拉战车的情景。

        雕像边放眼望去,正对着河南岸的伦敦眼,又叫千禧之轮,曾是世界最大的摩天轮,1994年落成,总高135米。

        威斯敏斯特宫的身后就是威斯敏斯特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常译作西敏寺,自1066年起就是英国君主的加冕教堂,诸多英国君主和贵族、诗人、将军、政治家和科学家等安葬在此,包括达尔文、狄更斯、牛顿、霍金。

        站在泰晤士河畔一眼可见的最高建筑就是不算电视发射塔的英国第一高楼、欧洲第七高建筑碎片大厦,309.6米高,2013年完工,由于当时经济不景气,开幕时居然一个单位都没售出,之后渐渐迁入香格里拉酒店、一些知名餐厅和投资银行等。

        沿着泰晤士河散步可以见到各座桥梁,以及两岸的建筑楼群,当然还有伦敦的黑压压乌云。

        城市中心区伦敦城的徒步范围一般以塔桥为顶点,主要的建筑都在巴特西桥与塔桥之间,只是要看格林威治就更远了。

        千禧桥正对着圣保罗大教堂,这是泰晤士河上著名的一座人行桥,结构设计非常特殊,以两个Y形主柱,搭配左右两侧八条钢索以及每隔八米一组的横臂去支撑固定整座桥梁。

        特殊的设计手法,让行走在人行陆桥的行人视野开阔,不会被桥梁的悬索阻挡视线,两端更以玻璃桥面和上下交错的立体设计来保障视角的全方位。

        特殊的设计手法也有弊端,过多的行人同时在桥上行进时产生的共振让大桥出现摇摆及振动,人们给它起了个绰号“摇摆桥”,之后加入减振器成功解决负荷过重时的共振现象。

        千禧桥旁边的河畔发电站1981年停止运作后由一家瑞士的建筑事务所设计改成了博物馆——泰特现代艺术馆,也是一座大型红砖建筑,为容纳更多人流,旁边加建了一座十层楼高类似金字塔的新馆。

        泰晤士河畔一座原来的水边仓库内是时尚的零售中心HAY‘S画廊,透明屋顶下有众多精品店、餐厅,最棒的是在这里欣赏河景风光位置一流,还能稍作休整。

        玻璃长廊内庭安置了一个水池,一只蒸汽机怪物似乎要杨帆出航。

        河中停放着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这是帝国战争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二战后退役的皇家海军巡洋舰拥有九层甲板,改建成博物馆长驻在这里,弹仓、引擎室和舰上的生活娱乐设施都能参观。

        走过贝尔法斯特巡洋舰就面对伦敦塔桥了,周围河边许多餐厅和咖啡馆,人们一般就以这里作为伦敦城河畔风景散步观光的终点。

        塔桥北岸的城堡就是伦敦塔,名义上仍是英国王室宫殿,虽然最后在此居住的统治者是1566-1625年在世的詹姆士一世,它是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的产物,建成时主塔楼通体刷成白色而称作白塔。伦敦塔曾作为堡垒、皇家动物园、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最后一次作为监狱是二战期间关押纳粹德国副元首鲁道夫-赫斯,现在这个世界遗产主要是一个旅游景点,展示不列颠王冠宝石,和一些精美的皇家军械库收藏。

        伦敦塔并排的泰晤士河北岸已经成了现代高楼汇集区,高档住宅公寓集中的生活地带。

        伦敦塔桥在某种程度上是伦敦的象征,这座横跨泰晤士河的高塔式铁桥可以登塔参观塔桥建造史及俯瞰周边美景,它与一公里之外的伦敦桥容易混淆。塔桥是1884年设计的244米长开启桥,两个桥塔高65米,中间61米分为上下两层,高而窄的上层作为人行道,下层通道分为两扇桥段,可以竖起83度让河流上船只通过,一分钟内将上千吨的桥段升起的升降装置开始是液压的,后来改为电动。

        如今伦敦塔桥的水上交通优先权依然高于公路,这个规则1997年差点导致一场外交事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车队在过桥时因大桥升起给泰晤士巡游驳船让行而将总统车队截成两段,吓坏了在场安全人员。

        塔桥南岸是游客最多的河段,除了前来观赏塔桥和伦敦塔,周边的公共空间也是本地夏日活动的重要场所。

        伦敦的天气多变世人皆知,前一天是阳光灿烂的温暖夏季,转天就成了秋风瑟瑟的凉飕飕秋天,只是河面上并排飘扬的两面国旗同样在一直宣示着大不列颠的世界观。


风之子步天下
走过看过读过玩过爱过痛过梦过干过哭过笑过-活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