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行(一)剑桥

文摘   2024-09-26 05:08   匈牙利  

        世界上有十所大家公认的最古老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意大利锡耶纳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埃及爱资哈尔大学。 可以说这是西方世界公认的排名,在摩洛哥旅行时于古城菲斯见到的卡鲁因大学创办于公元859年,算是很早的,只是当时作为清真寺的教育中心卡鲁因宗教学校,在1963年才改成现代化大学并入摩洛哥国立大学,两年后改名卡鲁因大学。

        距离伦敦80公里的小城剑桥之出名自然因为它是剑桥大学所在地,CAMBERIDGE原来译为康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按现在的翻译就是再别剑桥。这座历史悠久的大学城所在地青铜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罗马和维京时代成为重要贸易中心,现在人口约15万,学生近三万,多于四成劳动人口拥有高等学历,软件和生物科学等高科技产业和剑桥大学各学院的科研带动各种新创企业,世上第一场现代足球比赛场地也位于剑桥帕克公园,仲夏音乐会、草莓音乐节、剑桥啤酒节都是城市名片。

        创立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在英语世界里排名第二仅次于牛津,起源是一群牛津大学的学者,因为与牛津市民发生冲突而移居到剑桥,因此剑桥大学的校务运作、学术声望、社会地位等多方面都与牛津非常相似。按2017年的统计,当年本科生每年学杂费9250英镑,国际生2.17万英镑。剑桥有31个成员学院,超过150个学系,教学与研究主要由学系负责,藏书1500万册的剑桥总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英国六个法定图书馆之一,有权要求国内出版商提供书籍作为馆藏,100多个图书馆形成图书馆群分布在各学系。

        1209年第一批牛津学者移居过来,先只是临时居住,慢慢发展将镇上房舍开发成为院长、学者和学生居所,1226年有了第一个学者充足的组织机构,也有了固定课程,1231年亨利三世国王将此组织机构纳入皇室保护以免受地主剥削,准许相当程度的自治,并免除部分税赋,这一点优惠甚至早于1248年才享受此地位的牛津大学。1233年教宗颁发诏书允许剑桥毕业生在基督教世界任何地区授课,1290年教宗尼古拉四世将剑桥称为拥有研究所地位的机构。

        剑桥大学的成员学院中最早成立的是1284年的彼得学院,中世纪成立的学院与礼拜堂及隐修院有联系,1536年亨利八世打压修道院后剑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重点从宗教和神学转为希腊和拉丁经典、圣经和数学,17世纪牛顿任职期间到19世纪,偏重于应用数学特别是数学物理,至今依然保持着数学方面的实力。教研机构历经整顿,逐渐在神学、近代语音和历史之后,增加了建筑学、考古学和艺术课程,物理系卡文迪什实验室1874年创建,医学、化学、基因学和地球科学等实验室也纷纷成立。

        剑桥大学是学院联邦制,各个成员学院独立招收学生,拥有自己的产业和物业,有权委任自己的教职员。1869年第一所女性学院格顿学院成立,1964年达尔文学院成为第一所同时招收男生和女生的学院,2008年牛津希尔达学院解除男生报名限制后,剑桥大学成为英国唯一还拥有拒绝男生报名学院的大学,有三个学院只收女生。现在的31个成员学院中有三个神学院,行政管理架构上由六个学术学院管理各专业学系:艺术与人文、人文与社会科学、科技、物理科学、临床、生物科学。

        我们的飞机中午时分降落在伦敦城北的STANDSTED斯坦斯特德机场,虽然是大伦敦地区十个机场中第三大,规模也相当厉害,前一天到达的新西兰队友YONG开着租车行提出的SUV到机场附近停车场等我们,机场有免费穿梭巴士前往停车场但没想到停车场空间那么大,穿梭大巴开进去有几个停靠站,好在队友提前告知他们所在的停车区,顺利确认到正确停车站点下车,四个人汇合,驱车北上前往剑桥,且待回程再玩伦敦。

        在布达佩斯办理英国签证,领事馆寄回护照时送了一张电话卡,启动后可以无流量限制使用一个月,马上派上用场,谷歌地图上搜索到剑桥城区内的收费停车场,距离中心区几百米。停车场边就是剑桥城堡遗址,只剩下一个聊做观景台的土堆,已经矗立于此800年。公元1283年爱德华一世开始用石头重建过去200年里一直无人照顾的木制城堡,在12世纪的内战中驻军无法在脆弱的木城堡内进行防御,幕墙和雄伟塔楼代替了原来的木制城墙。虽然规模不大但城堡拥有大门、鼓楼、大塔和会堂,最后的门楼维持到1841年,现在只有一块竖在草坪上的说明牌证明其存在历史。

        步行进入城市中心最先见到的是藏在一道小门后绿草茵茵的花园里一栋古老建筑,MAGDALENE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佩皮斯图书馆PEPYS LIBRARY,保存完整的一座17世纪图书馆。这里收藏着塞缪尔-佩皮斯的个人藏书,不乏珍品,他在过世后将藏书全捐给学院,每周的周一到周六共六个下午对公众开放,但入内不得携包以保护原配家具,也不得拍照。

        贯穿剑桥城的卡姆河是游客线路的重心,河边红砖建筑外墙上的藤蔓和草坪园艺在英国旅行期间随处可见,即使查尔斯三世国王也有着一手过硬的园艺功夫。

        卡姆河也叫康河,河上泛舟是来此的一项重头戏,刚走到河边就看见了一艘艘的人工撑篙游船荡漾在水面上。

        莫德林桥头是游船集中地,大批的游客在此排队上船,不宽的河面上顿时显得拥挤起来。

        从河西岸过了莫德林桥就到了东岸的大桥街,剑桥的主要学院景点都在东侧,这边的街头热闹得多。

        剑桥的主街是河东岸的大桥街和垂直相连的圣约翰大街到国王大街,餐厅和商店一家接一家,不像一个大学城,完全是一个旅游胜地小镇。

        本地导游徒步团不少,随处可见集合的队伍,有专人带领去参观不同的学院,还有不同主题的导览团。

        午餐在圣约翰大街上的一家中餐馆,墙上张贴着中文广告海报,可见这里的华人也不少,简体字和繁体字的都有。

        街上很经典的一座英式建筑,被称为旧神学院,是圣约翰学院的一部分,圣约翰学院是剑桥最古老也是最美丽的学院之一,有着很严格的访客政策。

        牛顿的苹果树,就在圣约翰大街上,当然不会是牛顿发现地球引力传说中的那一棵,坐在这么热闹的街边是悟不出什么深刻的物理定律的。很多攻略提醒游客自己带一个苹果去树前拍照,好像可以让别人以为你捡到了牛顿悟道的那个重要苹果,现场果然见到很多游人在树前从背包里掏出了自带的苹果,当然都是前一天在超市买的,不过没关系,不会有人质疑的。

        人头拥挤的苹果树旁边就是圣约翰学院的大门。剑桥很会做生意,甚至有点太精于计算了,每一个接受游客参观的学院都单独卖门票,还都不便宜,通常都在25英镑以上,几个学院看下来费用不菲,在欧洲很少见到这么密集且昂贵的门票景点,或许人家就是不怎么欢迎太多蜂拥而来的游人。

        圣约翰大街上排列着一系列重要的学院,有圣约翰学院、三一学院、国王学院,然后接上三一街,穿过一个小广场可连接到国王大街上的布罗克学院、凯瑟琳学院等。圣约翰街只是一条并不宽敞的步行街道,没有什么树木,即使在只有两三层建筑的对夹之下也显得有点狭窄。

        颇具历史价值和修建年头的建筑鳞次栉比,走在街上宛然走在建筑博物馆里。

        随处可见这两面并列在一起的国旗,彰显着英国人的社会态度和国际责任。

        街头小广场边有城市街道模型,只是远没有现场实景好看。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它有约700名本科生、350名研究生和180名院士,并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

        20世纪中三一学院获得了34个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尼尔斯-玻尔,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伯特兰-罗素,六位英国首相,许多英国王室成员包括查尔斯三世国王都在这里取得学位,其他校友还有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拉吉夫-甘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十分显赫。

        亨利八世于1546年建立三一学院,其图书馆里有非常珍贵的收藏,包括圣保罗的使徒书信手稿、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初版、拜伦全身玉石座像,甚至还有一具古埃及的木乃伊。

        三一学院正门上亨利八世雕像手中拿的不是权杖而是一截木椅腿,是许多年前的一个恶作剧但一直被保持至今。人们拍照的苹果树倒确实是牛顿当时经常散步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个小花园。三一学院有个传统,新入学的学生必须在正午钟楼敲钟的大约43秒内完成内庭367米绕圈跑步,这对田径运动员也是一个挑战。三一学院大片漂亮的草坪只容许老师进入,即使是本学院学生也只有在入学和毕业时有两次进入的机会。

        民国诗人徐志摩就读的国王学院是我们购票参观的重要目的地,新哥特式的屏风式门楼建于十九世纪,由设计了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威廉四世国王亲自设计,当时因建门楼和屏风拆除了大道上的很多建筑而引起很大争议,如今这一带作为城市中心的重要地标。

        国王学院于1441年由亨利六世建立,它和伊顿公学是英国两间皇家和宗教机构,初期只接受伊顿公学毕业的学生,1865年才有第一位非伊顿公学的学生就读。

        亨利六世为彰显王室地位为学院做了非常宏伟的建筑设计,但他1471年死于伦敦塔狱中,其设计中真正完工的只有大教堂,即使是大教堂也是靠后续几代国王的支持才得以建造完成,从其正面外墙灰岩使用的色差变化可以看出经历了几个时期。

        国王学院每年在四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因为剑桥大学举行各种考试,校园不对外开放,只有大教堂能参观,学院内的草坪只有学院的院士以及他们邀请的嘉宾才能走过。

        亨利六世创建了伊顿公学和国王学院,两校的礼拜堂很相似但伊顿公学的未能完成,国王学院这一座礼拜堂也称作大教堂是英国哥特式垂直风格的代表作,1446年亨利八世奠基,1515年亨利八世时建筑才完成。

        长88米宽12米,内高24米外高29米的礼拜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扇形拱顶,由石匠Wastell完成于1512-1515年期间,之后又耗时30年才安装上26扇彩绘玻璃窗,屋顶上的雕饰是都铎王朝的家族纹章花饰。

        圣坛上的主题画作是巴洛克画派代表、佛兰德斯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1634年为比利时鲁汶修女院创作的“三博士朝拜”,20世纪60年代被捐献给了国王学院,1968年安放在此堂,背后的大东窗彩绘玻璃是耶稣受难的场景。

        英国内战期间礼拜堂被克伦威尔的军队用作训练场但未受到损害,可能是因为克伦威尔本人是剑桥毕业生的缘故,二战期间大部分教堂彩玻窗被移走,得以逃脱受损的威胁。

        礼拜堂内的彩玻基本都是16世纪作品,只有正对圣坛的西窗是19世纪后期才装上的。个人感觉如下这扇彩玻最有意思,最下方的四幅里居然有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以及轮船的形象。

        近距离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彩玻非常精细,犹如油画一般有着人物的细节描绘。

        大幅扇面的彩玻上有很繁复的人物形象,色彩比很多其他地方所见的教堂彩窗要明丽清晰。

        礼拜堂内木板屏风上的浮雕人物栩栩如生,展现出大理石雕刻水准一般的纹理。

        大门上的纹章则显示着砖雕的技艺水准,两枚不同的纹章上可以看出同样位于左侧的龙,却有着不同的转头角度。

        想不到英国皇家的纹章里也出现了龙的形象,只是跟华夏的飞天龙有着不一样的形态,像是配上了一对翅膀的四脚兽。

        意外的是国王学院礼拜堂后面草坪居然种植饲料草,收割做成草捆,一种乡间牧田的感觉。

        中国游客进入国王学院自然都会冲着这一块石碑,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里那一句著名诗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王学院的后面靠着卡姆河,游河的船儿也荡漾到了这一段。

        国王学院的后门是长期关闭的,只开着一扇侧门,只出不进。

        剑桥的热门看点除了徐志摩石碑,另一个是建于1831年著名的廊桥叹息桥,得名于威尼斯那座叹息桥,那一座处于法院与监狱之间,因死囚行刑过桥时感叹即将结束的人生而得名,而这一座据说是因学生考试失败过桥时忍不住叹息而来,为寻找它穿越一段林荫道再往河边前去观看。

        到河边才发现走不到叹息桥边,因为它位于圣约翰学院内,得另外购买那座学院的二十多英镑门票才能过去,不得不远望兴叹,徒自叹息。

        一个新兴起的中国游客剑桥探访点不在城区中心,得开车走一段到几公里外的安静街区中另一个学院,菲茨威廉学院。

        这一带很安静,只有寥寥几部车载着几拨中国游客专程前来。

        估计前来的游客们都会奇怪这位剑桥的学生作为一位电视台主持人如何有资格在这座世界名校留下一座个人命名的花园。


风之子步天下
走过看过读过玩过爱过痛过梦过干过哭过笑过-活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