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七)马丘比丘

文摘   2024-07-21 04:28   匈牙利  

        对很多去秘鲁的旅客来说,参观印加古城马丘比丘是人生旅行中最重要的一刻。它的历史如此神秘,位于高山之巅的惊人位置和精美的石头加工工艺闻名世界,无可争议这是南美大陆上最壮观的考古遗迹,旅游旺季的每年七月到九月,每天都会有近两千人到访,尽管这么多外来客人涌入,这个不可错过的古迹依然维持着庄严和神秘的氛围。全球的背包客都把沿着著名的印加古道徒步四天走进马丘比丘作为自己的人生必走之路。

        修建马丘比丘的真实目的及其功能仍然在人们的思索和研究之中,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历史记载中迄今没有发现关于马丘比丘的书面记录,除了土著盖丘亚人之外,没有人知道马丘比丘的存在,直到1911年,美国历史学家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在一名当地男孩的带领下,在厚厚的树丛中发现了这座遗址。实际上宾厄姆原本要寻找的是迷失之城比尔卡班巴,一座印加要塞,他以为自己找到的就是那座要塞。1922年他出版了大为畅销的《失落的印加城市》,让迷失之城马丘比丘轰动世界。

        尽管随着考古遗迹的发现逐渐增多,对这座印加“迷失之城”的最新研究越来越多,但人们依然对马丘比丘的了解很有限。有人认为它建于印加帝国的衰败时期,以试图保持印加文化或重振雄风;有人认为在征服时期它已经是座被人遗忘的城市了;另一个理论认为它是一处皇家度假地,因西班牙人入侵而废弃。无论哪种说法,那些异常高水准的石匠工艺和装饰告诉世人,马丘比丘一定因其祭祀典礼中心的地位而曾经非常重要,实际上至今依旧如此,2001年第一位本土讲盖丘亚语的总统托莱多TOLEDO上台时就在这里举行华丽的就职典礼。

        作为秘鲁的象征,每个人都想一睹马丘比丘的风采,虽然数以万计的游客都会惊讶于这里一直未受破坏的美丽,但盛名之下,过于受欢迎却将它置于危险边缘,科学家们宣称山体斜坡正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滑动,使迷失之城有坍塌的危险。在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团体广泛谴责下,长期受争议的在山顶修建缆车的项目一直悬而未决,而个人行为对遗址的威胁也持续增加,前几年一位拍啤酒广告的工作人员将升降架碰到了遗址中最著名的栓日石上,撞掉了这块古老石头的一个角。

        马丘比丘MACHU PICHU在土著奇楚亚语里是“古老的山”之意,位于库斯科西北80公里,高耸于海拔2400的山脊上,俯瞰乌鲁班巴河谷。与南美另一个著名的古老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没有书面记载,直到19世纪末才有对于发现该处的记录,考古学家普遍认为马丘比丘是1438-1472年间在位的印加王帕查库特克建造的,其建筑为古典印加风格,以抛光砌石墙作为主体结构,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印加城市最初的样子,马丘比丘相当部分区域经过复原重建,至今依然进行恢复工程。

        考古学家们偏向于认定马丘比丘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休养所,围绕着庭院建有一个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祗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这里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就更少了。印加王国在此建城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马丘比丘背后的山头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山岭最高峰华纳比丘则是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不用灰泥,完全靠精确切割堆砌来完成,石块间的缝隙不到1毫米宽。

        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了整个4月刊来介绍马丘比丘,开始引来广泛的关注。据2003年的统计,当年大约40万人参观马丘比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规模旅游对遗址带来的损害表示关注,秘鲁当局坚称这不是问题,偏僻的地理位置给旅客形成天然限制。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在访问马丘比丘后留下最著名的《马丘比丘之巅》长诗:
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
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在这崎岖的高地在这辉煌的废墟
我寻到能续写诗篇所必需的原则信念

        网上购买马丘比丘门票有很多选项,看似复杂其实不难,如果不是特意来徒步可放弃华纳比丘,选择印加桥+环线1或2即可,印加桥徒步线值得走走,可以观赏周边风光也有从高处俯瞰马丘比丘的最佳拍摄点。我们乘坐的电动旅游大巴从盘山公路经过几个惊险弯道后停在主大门,由于游客都是定点门票,被提前进行分流,不必担心太拥挤。

        购买印加桥附加项的游客可以在门票入场时间之前一个小时提前进入大门,印加桥徒步道在上了一段坡道后分岔。

        步道径直向上,两旁的山坡上是层层梯田,羊驼在悠闲地吃着草,一派田园风光景致。

        徒步径在这层梯田上分道,购买印加桥徒步票的不能向前去太阳门,那是印加古道进入马丘比丘的路径,印加桥继续往坡上走。

        往上走一段,穿过一道景区小门进入在山崖上凿出的悬空栈道,山下就是乌鲁班巴河谷,远处是雪山的白色顶盖。

        不到半个小时徒步径就到了头,前面不能继续前行,这是以前的一条印加古道,有一截位于90度悬崖边,可以看出木板桥是在人工堆砌的石块之上,稍不留神就会葬身山崖,十分危险。

        木制吊桥可通过升降控制,两端由石块撑起,粗糙的石墙靠着马丘比丘山的悬崖峭壁,与下面的底部有300米落差,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进入步道需要在一个小门登记,回程经过时再签字销号,以便工作人员随时监测游客安全。

        路上见到的兰花,高原地带见到热带植物还如此妖艳。

        从梯田走向马丘比丘,第一眼看到印加脸也就是华纳比丘山下的那个在旅行图片上久已熟悉的镜头时,全身都呆住了,马丘比丘,咱终于来到了!原以为需要特殊角度才能看到的画面,毫无阻碍地展现在眼前。

        网上见过了太多的马丘比丘攻略,以及参观线路说明,其实都不需要,不管曾经是什么功能的石头建筑,现在所见都是一堆堆的石墙,没有多大区别,唯一能做的就是享受走进去的感觉。

        随着一步步走近,山头画面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印加迷失之城的面貌渐次展开。

        从山顶俯视的角度渐渐接近,与正门进入的参观人群融合到一处。

        有几道石门得到恢复,人们像以前一样沿着数百年前印加人的路径从石门进入城池。

        显然这里以前不仅是生活的地方,还是农业区,有一层层的梯田围绕在城墙周边。

        这块巨石一定有点来头,安放在一片空敞平地上。

        印加人因地制宜,大大小小的石头拼接到一起组成石墙,至于它们怎么搬到这么高的山顶上,就是个谜了。

        从这一堵松散的石墙可见所谓的恢复工程在某些方面无法比肩原来的印加石墙工艺水准。

        山顶石屋几乎每一间都是风景平台,四周任何角度都是无限风光。

        中央的绿草坪是中央广场,左侧地势更高的部分是祭祀区,小山坡顶是拴日石所在,右侧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右下角更低的位置是监狱区。

        随着高度下降,华纳比丘形成的印加脸渐渐消失。

        走到中央广场时,背后的印加脸就只剩下一个鼻尖。

        中央广场坡下是以前的监狱区。

        行走在城池里可以看出马丘比丘城池内高低相差很大。

        石墙围绕中唯一的一棵树,很是显眼,可以作为地标了。那是秃鹫庙的位置,印加文化的三大神圣动物之一,树下方建筑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被雕刻成秃鹫的头。

        遗址区内都是单向行走,不能回头,见到心仪的画面得赶紧拍下来,稍后想补拍是没机会的。

        这一块修补回去的石头手艺欠缺,留下了很宽的缝隙,比原先的石块连接水准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三重窗庙的地理位置极佳,古印加寺庙在决定播种和收获的最佳时间以及指示冬夏季节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印加人的石头日冕通常与季节的变化有关而不是每天的时间,西班牙人毁坏了大多数这类带有季节预报功能的神庙,以试图瓦解印加人对太阳的崇拜。

        这座神殿的围墙危在旦夕,右边下小上大的下层石柱是典型的马丘比丘建筑独创。

        石头窗框的拼接是很复杂的工艺技巧,有点像七巧板。

        普通建筑的围墙就简单的多,是基础的几何堆砌,区别在于其大小石头的穿插使用。

        三重窗庙的这块石头不仅有开口,还有柱头,应该有特殊用途。

        中央广场对着三重门建筑群。关于三重门有个印加故事:一位弟子对睿智的库拉卡印加人(相当于智者)说,师父,有一个朋友说你的坏话。智者打断他说,你要告诉我的事穿过三重门了吗?如果走过了三道门,你还确信那些话是真实的,需要告诉我吗?你想告诉我的事对任何人有好处吗?不,恰恰相反!


        走过了最后一道门,师父说,我有必要知道你想告诉我什么吗?不,没有必要。库拉卡微笑了,如果它不真实、不好、也没有必要,那还不如永远忘记它!

        这个石墙建筑顶部就是拴日石,印加人的日冕。

        穿过中央广场后会有个选择,也就是门票中环线1和环线2的区别,一条从三重门建筑的石墙阶梯穿过,另一条转到遗址区最外围的徒步小径,也就是三重门身后的道路,最后都会重合。

        遗址区内恢复了茅草屋顶的建筑很少,圣石边这两间复原得最完整,它们中间一块巨大的石头据说模拟身后的山脉形状。

        这里是从大门走进来遗址区的尽头,放眼远眺可以看到比尔卡班巴山顶雪峰。

        这一间石屋虽然没有复原屋顶,墙身已经得到全面修复,包括窗和龛。

        中央广场与圣石相对的另一端是皇宫所在,皇宫身后山坡上是太阳神庙和皇家墓室。

        山谷深处开始有云雾升腾,在雨季时节很容易笼罩住遗址区,因此旱季前来很重要,不会受浓雾困扰。

        很多梯道是封闭的,这也是一些攻略里提醒需要提前考虑好行走环线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基本都能看到所有建筑。

        穿行在石墙窄道中有点像走迷宫,这也是景区设计单向行走的原因,不然会在里面绕半天,跟着箭头指示牌前行就得了。

        一整块石头上打造出的阶梯,现在受保护加了围栏。

        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把这块门框石装上去还是颇费周章的。

        从这间修复的房子可以理解伸出一截的圆石之功能了,是屋顶横梁的支撑底柱。

        至于这种窗口的圆石就没弄明白怎么用,难道是挂物件的!

        安置于建筑内中心地面的人工加工石块有着特别的祭祀功能。

        走环线2穿行遗址内居住区和工业区外边缘就到了秃鹫庙所在,这里可以看到延绵于右侧的皇宫和左侧太阳神庙中间的阶梯。

        这一圈石墙建筑就是秃鹫庙了,是印加人宰杀作为牺牲贡品的美洲鸵和羊驼的地方。

        坡顶的半圆结构就是太阳神庙,印加人的圣地,只有祭师和皇帝才能进入,向西和向北的墙上各有一扇窗,每年6月21日和12月21日投射的阴影用来准确观测冬至和春分时节。

        山顶建筑群之下就是陡峭的悬崖,非常险峻。

        梯田的修建一方面提供了食物和祭品,另一方面也巩固了山体。

        羊驼在这里是寻常动物,就像我们的牛羊,只是它们呼吸的空气质量很高。

        时近黄昏,安第斯山脉的冬季虽然雨量少属于旱季,马丘比丘山谷却不干燥,绿植满坡,云雾缭绕盘旋。


风之子步天下
走过看过读过玩过爱过痛过梦过干过哭过笑过-活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