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行(十七)大英博物馆

文摘   2024-10-20 13:13   匈牙利  

        大英博物馆也叫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它与法国巴黎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即冬宫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过千万件藏品,大批藏品因空间限制未能公开展出。其最早的藏品源自英国医生暨自然历史学家汉斯-斯隆爵士(1660-1753),他在去世前立下遗嘱将所收藏的近8万件珍贵物品捐给国家,奠定大英博物馆的基础。 

        此后的250年间,英国通过在海外殖民扩张收获了大量文物,使得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不断增多,并促成了几个分支机构的诞生。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文物与自然历史藏品(生物标本、化石等)分离,馆内主要收藏文物,自然历史类藏品转入其分馆,位于伦敦南肯辛顿的自然史博物馆,1973年大英博物馆将其保存书籍、手稿和期刊的图书馆部门剥离,成立大英图书馆,1997年大英图书馆迁出,转移到伦敦圣潘克拉斯新建的图书馆大楼。 

        进入21世纪后大英博物馆发展成世界上最大博物馆之一,还在继续扩充和改善其公共空间与设施,2008-2009年四个新的常设展览馆相继落成开放,2014年博物馆另一项主要新建项目世界文物保护与展览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博物馆从最初1753年的藏品扩展到如今超过1300个物品,其中7000万个存放于自然史博物馆,而大英图书馆内则保存着1.5亿个物品。虽然自然历史类和书籍、手稿已剥离,大英博物馆在其代表世界各地文化的文物收藏中仍然保留着普遍性。 

        大英博物馆以其壮观的建筑而闻名于世,主馆外观为希腊复兴式建筑,拥有44根14米高的爱奥尼亚式柱,参考了雅典娜神庙的设计,主入口上方的三角形山墙雕塑装饰描绘了文明的进步,展现着15个寓言式的人物。

        进门的中央大厅很是开阔,原来作为图书馆现在只是游客集合中心,采光天棚提供了敞亮的光线。

        进入主大门就能见到大厅内一尊来自上埃及古城底比斯的公元前1400年埃及十八王朝第九任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石英岩头像,眼睛造型是典型十八王朝末期艺术风格。

        一对来自公元前13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王国(现在的伊拉克)尼姆鲁德国王亚述纳西尔帕二世王座大厅大门两侧的一对雕像,人头狮身、长着飞翼的公狮,通常守卫在宫殿门口,它们有五条腿,因为人们会从正面和侧面观看。

        来自小亚细亚克桑索斯(现在的土耳其安塔利亚)公元前380年的海女雕像,她们是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被认为是护送死者的灵魂去往来世的仙女,身上随风飘扬的衣褶紧贴身体几乎透明,被海水浸湿。

        来自吕基亚(罗马帝国在亚洲的一个行省,现在位于土耳其安塔利亚)的一个神庙,与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的爱奥尼亚式神庙有着相似之处,尤其是雅典卫城神庙,雕塑显示出希腊的强烈影响,雕刻家和建筑师可能是希腊人。

        与上面两件处于相近时期的石雕,半人马直立起来攻击拉皮斯人(古希腊神话人物之一,后世把他们作为半人半马的亲属,骁勇善战),拉皮斯人用一只手和一把斧头将它击退,雕像有残缺。

        希腊神庙三角形山墙的一部分,人物有雅典娜女神、天神宙斯、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以及太阳神和月亮女神,表现着罗马诞生故事,因为1674年的一场大爆炸摧毁了帕台农神庙大部分建筑,很多雕像散落流失。

        来自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伊瑞克提翁神庙女神石柱,是支撑神庙南门廊屋顶的六根女神像之一,与帕台农神庙的少女像很相似,穿着短外衣,又长又厚的头发编在头上,垂落到后背,头顶的篮子与支撑的建筑相连。

        公元1-200年间的罗马大理石维纳斯像,斗蓬从爱神肩上滑落,摇摇欲坠地贴在她的臀部,1775年在罗马附近奥斯蒂亚的一座古代浴场建筑中发现这座雕像,其灵感来自著名雅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在公元前4世纪创作的阿佛洛狄忒雕像。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圣甲虫雕像之一,在埃及法老时代圣甲虫代表太阳神在黎明时呈现的形态,埃及人看到圣甲虫从掩埋的粪球里孵化出来,就像自我创造一样,于是相信太阳神是会自我创造的,每天晚上会得到新的力量,然后黎明重生。

        公元2世纪罗马的阿波罗雕像,

        来自中国的陶塑,往往国内呈现出的是九龙壁,这里见到是一套组合陶塑,可能装点在建筑上的不同部位,特别的是每一条龙都有一朵莲花相伴。

        这不是代表皇家的五爪金龙而是三爪。

        在秦朝统一中原之前,中国曾有多个独立的国家和多种地域文化,楚文化以复杂的神灵世界观而闻名,其中一些观点一直影响到汉朝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这尊面孔狰狞、长舌且长者鹿角的人偶是守卫者形象。

        佛教中的护法神被称为天王,通常四人一组守护者宇宙的四个方位,这种身穿铠甲的武士形象公元500年开始在中国流行,会成对出现站在动物背上,两尊雕像的非汉族面部特征暗示他们是来自外境宗教的人物。

        1912年在河北省北部易县地区洞穴中发现了一套十尊真人大小的罗汉像,这些釉面彩陶表现的是佛陀的弟子,身着僧袍,坐在单独的陶瓷底座上,出自公元800年,这些罗汉像先用素烧再用铅溶剂制成的色彩上釉,然后在稍低温度下重新烧制。

        来自中国的彩绘观音木像,观音是中国最常用作单独崇拜的菩萨,菩萨是已经获得开悟但选择留在人间助人的佛,观音聆听世间呼唤,被视为慈悲的母性神,这尊雕塑的一部分是可拆卸的,里面可能曾经放置佛经。

        来自中国河北清凉寺的三菩萨壁画,该寺庙建于1183年,毁于20世纪30年代的战争,寺院是朝圣者往返五台山圣地的重要停留点,壁画由五台山僧侣绘于1424年。

        遍布中国的庙宇和寺院保留了令人着迷的古代遗迹,这个巨大的鎏金铜头像曾经是站立在寺庙守护神雕像的一部分,原始塑像高达两米多,可能是一组两个或四个雕像中的一个,其盔甲描绘得非常逼真,盔甲上配置的圆形护甲保护者守护神的心脏。

        这不是古迹文物而是一件出自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制作的现代艺术品,称作碧玉薄胎中华缠枝纹茶壶,有着莫卧儿风格的莲花图案,由于使用了现代工具材料和电气设备加工,它比莫卧儿帝国的玉器薄得多,灯光下几乎透明。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这一尊文殊菩萨石雕头部环绕着火焰曼荼罗,脚踩在莲花苞上,座下是狮子皮象征其力量,是宫廷委托建造的一组佛教建筑群的一部分。

        来自中国的真武大帝石像,真武被视作战神,长袍下穿着铠甲,胸前挂着护胸甲和珠宝,被尊崇为明朝的保护神,永乐皇帝将内战的胜利归功于真武大帝并修建了一系列庙宇敬拜它,这些庙宇构成了湖北武当山的豪华建筑群。

        这尊藏传佛教风格的佛像来自北京雍和宫,展现妙吉祥菩萨也就是汉传佛教里的文殊菩萨与性伴侣的激烈交合,象征着智慧与同情的结合,佛像背面刻有中国清朝皇帝嘉庆的名字,铸造于嘉庆年间。清朝皇帝来自满洲,在朝廷中推广藏传佛教,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军事领土是清帝国的巨大扩张成果。

        在南亚,人们传统上将抽象的概念想象成人类的形象,这位印度教大神湿婆就体现了生命循环的本质,最著名的表象是舞王。这种形象的湿婆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奇丹巴兰神庙很有关联,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它周围的火焰提醒我们,其火焰结束了一个循环,又开启了下一个循环,它既是创造之神又是毁灭之神。

        这尊砂岩雕像中的鱼是印度教大神毗湿奴十个化身中的第一个,毗湿奴化身为鱼是为了从大洪水中拯救人类和吠陀经。根据印度教早期经书记载,毗湿奴化身的鱼警告人类之父马努即将来临的大洪水,让他上了一艘船并带到了一座山上,跟圣经的传说相近。

        后面的砂岩雕像是印度教大神湿婆和毗湿奴合二为一的哈里哈拉神,印度最早的哈里哈拉神像可追溯到公元500-600年,这一尊出自公元1000年,是一座寺庙外墙的装饰,旁边围绕着毗湿奴的十个化身形象。

        迦楼罗(也叫吞噬者)是印度教和佛教神话中一种传说中的巨鸟,在西藏被作为守护神,保护信徒免受神话中蛇精的伤害,雕像脖子上带着蛇链以显示其掠食力量,通常以男性战士形象出现,头上的太阳和月亮合二为一,象征精神启蒙。据说迦楼罗扇动翅膀就能横扫宇宙,经常出现在神龛上方,在印度教里是毗湿奴的坐骑。

        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象征,作为一名开悟者他无私地选择留在人间帮助人们获得精神解放,那位最大的喇嘛就是他的化身,这尊镀金青铜观世音右手做着慈悲手势,右手空着可能握有莲花,象征纯洁,从制作工艺判断可能出自尼泊尔加德满都。

        身后的不丹唐卡描绘密宗女神金刚瑜伽,是藏地佛教的冥想神灵,著名的不丹艺术家达绍-卡玛-乌(生于1961年)受大英博物馆特别委托绘制了这幅唐卡,胯下的人头寓意深刻。

        这尊镀金纯铜菩萨像来自斯里兰卡,为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观世音菩萨的配偶度母,慈悲女神,头顶发髻圆环里有一尊阿弥陀佛的坐像。

        斯里兰卡古都康提的作坊用黄铜、银和金制作装饰性很强的槟榔用具,包括切具,有人形和动物形,小尺寸的便于个人携带。

        百济观音立像是日本奈良附近法隆寺著名国宝的复制品,原品制作于公元600-700年,这一尊是1930年为大英博物馆制作的。百济是朝鲜王国,在公元530-700年间将佛教传入日本,带来了这种雕塑风格。

        斋藤秀峰(1768-1859)的三卷本葵氏艳谱记录了大阪新町风情区的生活,色彩艳丽的插图传达了该地区包括妓女、学徒、女音乐师、厨师、客户的情感生活,左侧是划船的活动,是夏季一大亮点,右侧是一位高级妓女和随从。

        画中的昆虫,由1820年代活跃于大阪的日本画家森春庆和三位诗人兼书法家合作创作,不同领域的个人之间的合作可以产生美丽而有趣的作品,这本画册将植物和昆虫与优雅的书法交替展现。

        根付,是一种雕刻精美的象牙小雕刻,日本男性在1930-1940年代间佩戴的一种时尚配件,用一根丝线穿过根付,连接到另一个配饰上,例如存放香草的盒子、烟斗或钱包,这里有抱着公鸡的男人、训练猴子的男人、背着小孩的人、戴帽子的中国男子、用桶洗浴的女子,最下面是一具斜倚着的女子。

        大英博物馆内展品太多,几天都看不完,只能挑一些感兴趣的部分如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和亚洲部分看看。回到大厅有一尊公元一世纪罗马的骑马青年大理石像,是一位罗马王子,16世纪经过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和雕塑家德拉-波尔塔修复。


风之子步天下
走过看过读过玩过爱过痛过梦过干过哭过笑过-活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