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到访过马德里,那次从国内相约一帮驴友组成十二个人的队伍,背着清一色的55-65大背囊,从西班牙南部到北部公交大串游,对马德里机场已然没什么印象。这次转机经过很是惊艳,其采光和造型颇为出彩,高挑的顶棚空间内容纳或高或低不同层数的功能建筑,比一味强调高、大、全却显得空荡同时又用不起空调的某些机场设计先进很多,兼顾实用、环保和美学,值得一赞。
离开欧洲飞跃大西洋再跨越美洲大陆,飞机降落太平洋海岸的利马机场,走进航站楼第一眼看到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画,色彩艳丽浓郁,以花瓣为基调组成的图案新颖独特,给人一个明确的信号:你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秘鲁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有着一万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却又是一个新大陆国家,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与这块大陆上古老的民族产生融合,诞生了被称为MESTIZO,或他们自称的克里奥尔CRIOLLO人,土著混血西班牙的后裔,与北美不一样的是本地土著仍在人口比例上占据着45%的最大头,超过混血族37%的占比。
还没来得及对踏上这一片新大陆感慨一番就投入下一段行程。做计划时斟酌很久后我们放弃了秘鲁全程自驾的念头,距离太长,改用在库斯科和利马分头租车玩两片区域的思路,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先到库斯科,为了不浪费时间,直接从利马机场转飞,衔接得还不错,稍作停顿就准备再次登机。但这次遇到小麻烦,这一程的SKY航空行李箱限制尺寸为35X25X45,比很多航空公司限制的40X25X55稍小,还用竖型模型检测,比普通的横式模型挑剔,航司工作人员显然很有罚款经验,一眼看出我的新款新秀丽小拖箱比惯常的稍宽,叫上去测试,果然放不下,如果横放也就高一点,竖放则根本没法塞,于是不得不改托运,交40美元。
既然人家早有防备,咱也没啥好计较的,十几个小时跨洋飞行后也没精力争论,赶紧交钱登机。很快飞机就离开了太平洋沿岸的狭长沙漠平原进入安第斯山脉,虽然刚过完本地夏天还没到深冬,舷窗望下去莽莽山丛顶端的白色积雪依然皑皑,那是常年不化的冰川。
以前喜欢到各大租车公司的门户网站租车,现在更喜欢用国内的租租车APP,集中了各家公司的车型来对比价格,服务也一流,二十四小时服务电话都有人接听,很少出错,这次却出现状况。租车说明上告知库斯科机场有租车公司接应人员拿姓名纸牌等候,走出大厅却不见人影,身边机场工作人员对英文一筹莫展,问不出个所以然,在门廊幸运遇到一位通英文的本地的士司机,告知我们租车的SIXT公司办公室不远,可步行过去,打开订车单果然有个地址,200米,也没在乎已是3400米高原,拖着行李箱就起步走,很快找到。
按经验,总以为到了一个旅游胜地会见到大排的租车公司柜台,和排队取车的游客行列,真没想到世界七大奇迹所在地库斯科机场的租车公司居然如此寒酸,几大世界连锁车行相拥占据机场大门一百多米远路边一排低层民房的门面,空空寥寥的柜台很是寂寞,大部分来此的游客除了跟团,自助游的基本都预订本地旅行社的一日游线路,当地旅游服务业相对发达,可以见到十几人座的中巴拖着一车车客人穿行在各个景区,租车自驾的是异类,在一些景区本地司机看着我们两个从车里钻出来的老外都当面竖起大拇指,倒把我们愣住了,估计他们表达的是:算你狠!
居民楼后面停车场停放着不多的几部车,一部丰田自动挡小车含免赔全保四百多人民币一天,这就是将带我们造访印加圣谷高原遗迹的用车了,还车时习惯性用湿布清理了一下灰尘满面的车身,车行小妹惊讶地轻呼起来:You cleaning the car! 看来本地租车客对路途的尘土已经见怪不怪了。
驱车先得穿出库斯科市区,感觉不是很好,谷歌导航似乎有高原反应,把路引进了本地居民区的狭窄陡坡断头小巷,幸亏ROSE在订车最后一刻放弃了更便宜的手动挡,不然这一段斜坡起步和斜坡掉头非把小腿弄抽筋不可。最后依据经验放弃看导航,瞅着手机地图上最粗的线路转过去,终于行驶在市区的主道上,之后一路按头脑里的大方向沿大路行走,任何指向较窄巷道的导航都不予理睬。出了城就开朗了,也很快找到节奏,逐渐认识到本地人的生活状态,对这个崭新的国度开始了解。库斯科在秘鲁想必相当于中国的西藏,是遥远的旅游地,高原地区的人口密集度却远超想象,60公里的距离要经过不少夹道而建的小镇,走了近两个小时。
印加圣谷THE SACRED VALLEY指的是库斯科北面乌鲁班巴河Valle Sagrado峡谷,从东边的皮萨克延伸60公里到西边的欧雁台,作为古代印加文明的中心,它连接着迷失之城马丘比丘和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和紧挨库斯科的地理优势使这里成为印加帝国的粮仓,也是印加贵族的度假胜地,著名的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徒步四天的印加古道贯穿于圣谷之中。我们第一天的目的地欧雁台是圣谷中,甚至声称是全美洲最古老的小镇,这里有圣谷里最大最雄伟的印加遗址,太阳神殿。同时欧雁台也是游客们乘车去往马丘比丘能到达的公路顶头,之后只能乘坐翻山小火车,或徒步前往马丘比丘了。
2000人口的欧雁台是印加城市规划中保存最好的范例,库斯科已经被西班牙人改得面目全非,而这里城中狭窄的鹅卵石街道已持续有人居住了七百多年,当年印加王曼科在此水淹平原,使其成为西班牙征服者为数不多吃了大败仗的地方
太阳神殿位于贯穿小镇的小河道对岸山上,因为有人居住还有祭祀,水源非常重要,可以见到很多古代印加人留下的水利设施,他们将乌鲁班巴河水引入,使整个遗址区显得十分灵动。
紧邻着一片纪念品市场就是遗址的外墙。
70索尔的套票,相当于人民币140元,包含圣谷内四个印加古迹,不少游客都是参加圣谷一日游的本地团,大早从库斯科出发,欧雁台是第一站。我们自驾把这趟圣谷之旅放松成了三天的慢游行程,边走边玩,每一个景区可以慢悠悠转个够。
从欧雁台字母的词根可以发现OLLANTAY这个地名和后面的TAMBO词尾,虽然不懂西班牙语,抑或是本地土著原文变来,但由此可以判断地名里含有神殿、庙宇之意。
进入景区可以看到很多零散的石头,因为这座神殿没有完工,建神庙时库斯科就在西班牙军队的攻击下沦陷了,欧雁台是印加军队最后战败的地点。重达几吨的巨石采自乌鲁班巴河上游的山腰,如何完成巨大的运输工程至今还是一个迷,从残存的石块上可以看到印加人加工石头的精湛工艺,当面对那些天衣无缝的石头拼接墙面时就不会诧异了。
圣谷一日游旅行团到达欧雁台是大清早,而我们沿着神庙的一级级用来种植祭祀花草的梯田向上攀爬时是三四点钟的黄昏,南半球的冬季五点多就日落。在一声声粗气的喘息中,随着海拔逐步升高,视野渐渐打开,虽然没有缭绕的云雾,迭起的山峦里,山与山之间星罗棋布的村镇、农田在眼前铺开,顿时明白为何这里被称为圣谷。对面PINKUYLLUNA山上被本地人称为印加脸,有古印加人修建的阶梯,使得看起来像一个戴着头饰的男人,可咱端详良久愣是没看出来。
坡顶是神庙最重要的部分,两侧精工打造的石墙中间夹着一道门,每到印加冬至6月21日,清晨几小时的阳光会从门里射出来,感觉是从此地发出一样,展现印加人对太阳的崇拜,以及精确的天文计算水准。
毕竟接近三千海拔,上坡比平原上辛苦,爬一段就得休息一阵,当年身材并不高大的印加人垒砌如此层级的巨石梯田,不难想见难度之高,这里是河边的小镇,估计可借水力相助,而马丘比丘那样深山之中的山巅巨石城池就更不可思议了。
爬到这一扇石门的高度已经可以通观山谷全貌,山后的平原绿绿葱葱,有更多种植中的田野。
站在坡顶,对,只是坡顶,真正的山顶还有更高,梯田最高处的平台已经足够环顾四周了,像东望去可以感受到作为圣谷顶端的豪气,整个欧雁台小镇尽在眼底。
山坡南面望下去是山谷间盆地的村庄和原野,虽然是旱季的冬天,地面依然一片绿色。
如此精加工的巨石如何被运上来,并组装成严密的墙体,此世界之谜与金字塔的垒建有着同样考验后人智慧的难度,若是西班牙人的到来再迟数年,神庙完成后会不会出现一座类似雅典卫城般的山顶大殿,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神庙的围墙一直围绕到后山,可见这本是一座封闭城池的设计。
从山上眺望景区入口处的山脚空地上纪念品市场,再远一点是咱酒店房间的露台。
最高处平台上,石砌的房间徒剩残墙断壁。
欧雁台神殿更适合登顶观日落,可以看着脚下的小镇一步步陷入暗影,侧面的山岭依旧映照在光幕里。
厚积的云层有点迫不及待地从山峦身后冒出头来,但仿佛摄于圣谷的威力不敢贸然席卷而下。
像马丘比丘一样,很多印加遗址的徒步参观线路都是有方向性的,山高路陡得避免上下交错。欧雁台神庙的下山线路穿行在一层层梯田之中,从一堵堵巨石墙中拾阶而下。
由此可以近距离观摩由一块块不规模的石头拼接成的一道道石墙,它们的连接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全靠人工打磨的角度互相咬合,搭配形成数百年不倒的坚固结构。
本地导游向一队队的远方来客骄傲地展示自己的祖先们创造的神迹,很像埃及金字塔下、罗马斗兽场里那些靠祖先赏饭吃的后人。
最神奇的是印加人并不是把石头打造成互相容易结合的标准形状,而是尽量保持原石的尺寸,在不浪费体积的情况下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巨石以难以名状的加工思路在不规则边缘形式下进行组合。
最高端的巨石加工技艺体现在弧形外立面的墙体上,可以看到在这里依然是采用非直线规则拼接的榫头式工艺,可能这样更能让石墙稳固,即使地震也不会让彼此铆合的石块脱落。
回到山脚下抬眼望上去自己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么陡峭的高原石墙坡,爬上去确是一项大工程,印加人的祭师肯定有着非一般的肺活量和体力,这种坡度也不像可以被人抬上去的样子,不知皇室贵族是否都得爬到坡顶参加仪式。
山脚草坪上散落的石块,表明是未完工工程里有待使用的组件。
在国内颇受追捧的草泥马也就是羊驼在秘鲁是平常的家畜,羊驼肉还是一道很家常的本地菜肴,味道和普通肉类没多大区别,感觉会比猪肉柔嫩。羊驼属分为美洲鸵和羊驼两大类,图中黑色的是美洲鸵,脸更长一点,而羊驼则是美洲原驼和小羊驼的杂交后代。
受人欢迎的呆萌的草泥马是羊驼中的一个分类,瓦卡亚羊驼。羊驼毛纺织布制作的衣服是圣谷地区人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本地工艺市场不少处都有展现当地织物从纺线、染色、编制到成品的民俗展示,以及本地土著的日常生活场景。支持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购买一件五颜六色的羊驼服装,由于染料都是天然植物制作,洗涤中不会褪色,我们买的羊驼毛外套回来洗衣机洗涤时,特意放了防褪色的吸色纸,完全不见有褪色现象。
神殿山脚下有不少建筑,有供前来祭拜的印加王公贵族们休息场地、主持祭祀的祭师们居住的地方、以及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们的住所,方便当时居民取水的数处取水口至今还流淌着清澈的水源,这一处取水口巧妙地用建筑留孔将山谷美景引入,装上了一幅天然画轴。
复原的几栋土石建筑让游客们了解印加人的生活原貌,普通民居采用黏土沾合石头来砌墙。
取水口有不同的形制,水槽石头形状有着特别功能,专供皇室和贵族阶层使用的取水口会有特制的石头雕刻花纹,像这样流经自然石块而出的水源显然是供普罗大众使用的了。
最为密集的一片建筑区可以看出是低层民众的居住区,巷道相对狭窄,建筑外墙的打磨也粗糙很多。
从平原看向山体发现梯田并不是最高处的一片,而是围绕山体一圈,梯田顶端有步道相连,如果精力旺盛可以徒步一圈,甚至登上山顶。对面的印加脸也是可以攀爬的山峰,上面有类似仓库的建筑遗址,只是非常陡峭得注意安全。
走在遗址山脚会陷身于潺潺流水声中,不禁想到丽江的山川雪水流入民宅沟渠,欧雁台古城当年应是同样景致。
神殿遗址门前工艺品市场上的绒线印加脸面罩,是本地人节庆中的道具,很后悔没下手买一个回来,作为摩托面罩肯定很有个性。
显然不单单是中国人喜欢羊驼,它们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羊驼面罩看着萌萌滴,是游客们最喜欢作为纪念品带回家的玩意。
五彩的羊驼毛织物挂在绳索上随风而舞,恍惚之中像是到了藏地,同样的高原,同样和善的民众,甚至本地烤饼都有点像西北的囊。
转身发现一家星巴克咖啡,把人拉回了现实世界,仔细凝神再看才发现是印加巴克,只是借用了人家相似的图案,是一家如假包换的本地咖啡吧,不过学到了可以打包带走的星巴克精华,尝过后发觉秘鲁咖啡味道一般般。
本地餐饮样式倒是很丰富,丝毫没有高原地带供应短缺的现象,毕竟这里是粮仓地带,虽然位处旅行地域的尽头,却有着世界各地的美食痕迹。印加圣谷并非孤立于群山之巅,它一面通向太平洋沿岸沙漠平原,一面连接着亚马逊低地雨林。
世界各地的旅游名胜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艺术,秘鲁也不例外,动物和风景皆入画,出镜率最高的无疑马丘比丘加上身后的印加酋长山峰,原以为是个奇观,想不到几天后到了现场才知是随眼一望可得的盛景。
横跨在穿越小镇而过的小溪之上的木栈桥成为一景,现在是镇中心生活区、连接库斯科和马丘比丘的火车站通往神殿的唯一通道。
镇上只有两个ATM提款机,好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晚餐之前时分排着队,白天出外游玩的人们都回到了镇上,很多前去马丘比丘的游客会选择将这里作为进山前最后一站,只是从库斯科和欧雁台前往马丘比丘的翻山火车票价差不多,我们没有选择从此进山而是转一圈后回到库斯科再坐火车。
在秘鲁会发现猪肉食品不多,牛肉最多,印加人的图腾就是神牛,他们不像印度人那样只供养不食用,但并不妨碍本地人将神牛做成丰富的工艺品,配上五颜六色,颇为奇特的是印加神牛都喜欢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鼻尖,是调皮还是展示性感!
所住酒店位于小镇中心位置,二楼餐厅全景玻璃大窗下就是跨越河道的交通主桥梁,正在扩建施工中,暂时从酒店和餐厅集中的西岸通往东岸的神殿都要绕道几十米外的木栈桥。
次日清晨,山顶层雾弥漫,选择这间大露台卧室显示出了充分的价值,坐在露台上就能欣赏风起云涌的壮丽。
冬季是枯水季节,窗下溪流缓缓,到了雨季估计会变身汹涌滔滔的河流,从两岸高高的石头堤坝可以想象水势大的情形。
神殿的高台就现身于对岸民居屋顶之上,第一批游客还没到来,层层梯田处于一片安详里。
古柯茶MATE DE COCA是一种用古柯树叶制成的草本茶,热水冲泡,常见于安第斯山脉一带如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尤其是秘鲁,古柯叶中可以提取古柯碱,一杯古柯茶就能检验出可卡因毒品阳性反应,本地随处可见但绝不建议随身带,特别是进入美国,会有贩毒嫌疑。跟红景天一样本地人称饮用古柯茶能预防高山症,只是好像同样没有科研结果支持,但并不妨碍秘鲁高原地区人们普遍饮用,所有酒店也会免费供应,每天喝一杯心安也不错!或者,随身带一包古柯糖,只要在离境前最好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