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栏目】留学生为什么Emo?

文摘   2024-08-01 14:34   广东  

在过去一个月里,AE Research Development部门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了现有文献中研究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关注导致这些心理健康状况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因素,并找出留学生群体现有的心理健康支持项目,为Anti-Emo为(准)留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摘要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留学生们在国外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他们在国外会遇到的心理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留学生面对压力时,比之当地或在本国读书的学生,由于家庭期望、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社会融合和身份认同等原因,他们可能对周身的事件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综合分析了影响留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留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和处境。通过探讨这些成因,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海外生活,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Identify Risks

Tackle challenges

1

语言障碍:未能连接彼岸的桥梁

Language Barriers: Bridge that can yet not connect


在适应新文化的过程中,语言障碍是留学生面对的最直观的问题。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风土人情与家乡大相径庭,虽然能熟练沟通但是对俚语一知半解,最初的新鲜与兴奋过去后,也容易犯愁。


语言障碍为留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增添了不便,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桥梁。理解和沟通不畅不仅阻碍了留学生与当地住民的深度沟通,还显著影响了其在遇到情绪困难时对外寻求心理援助的意愿。


同时,语言不同会加深隔离感,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忽视或自己的话语不被重视。然而,语言障碍只是留学生所面对的跨文化压力的冰山一角。文化差异、文化认同、歧视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2

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并非一日之功

Cultural Differences: Difficulties on seeking common ground

文化差异规范差异对焦虑、躯体化和抑郁症状有很大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走出过门后,可能会因两国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而经历认知失调,尤其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一个2015年的研究表明,与其他学生相比,留学生承受着更多心理压力这一结果可能与文化不匹配和社会压力有关。


从熟悉的中国文化环境转向外国环境,留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教育期望,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也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对于认知的调整。在接纳与转变的过程中,除了对“犯错”的担忧,文化适应压力也可能会累积起来,并引起与语言障碍、生活方式变化和接受新规范相关的更多压力,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



与此同时,中国与留学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大小也将影响留学生的适应程度。在一个2015年发布的文化适应压力量表中,抑郁程度和生活满意度可以有效反应文化适应压力影响的数值,能够良好的适应文化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在2023年的一篇文章中,这个论点被进一步证实:文化的和谐程度与文化适应压力的关系呈负相关,与幸福福祉则呈正相关两国的文化环境相似程度越低,留学生在两种不同环境之间适应融合的过程就越困难。



3

浓浓乡愁:情感牵绊 

Deep Homesickness: Emotional Bonds

多项研究得出结论,比之本地学生或在中国读书的中国学生而言,留学生表现出明显更大的焦虑与抑郁程度。留学生们远渡重洋,背井离乡,对家的思念是他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家为留学生们提供了归属感与安全感,是遇到困难时候的精神支撑,但这种思乡之情有时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受到负面影响。

图源:trintonian



4

自我与家庭期望中的矛盾

Conflicts between Self and Family Expectations

除却外界的来自外界的文化冲击,国内社会原有的文化也持续影响着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心理。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与中国文化特质相关的“面子问题”,即维护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与心理健康问题和自我污名化呈正相关。在不熟悉的海外,初来乍到的留学生“犯错”在所难免,由中国文化特质引发的高自尊与完美主义使他们内心更易承受压力。


此外,东亚文化使留学生极易将自我价值与学术表现联系在一起。在对语言与教学模式的适应阶段,留学生的成绩往往不能一开始便达到自己的预期。当他们沿用自我价值等同他们的学术表现的思维模式,就会导致其自我评价的下滑,由此引发更多的自我焦虑与学术压力。这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情绪息息相关。



同时,家庭的期望也是导致压力的一大因素。中国留学生常常背负着家庭的期望,这些期望可能与他们自身的目标和愿望不同。在追求学术成就的同时,他们也可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对于送出国外的学生,一部分家长怀抱着极高的期待值。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身在海内的家长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留学生目前面对的挑战。


研究指出,留学生面对的一部分压力可能包括来自海外的高期望,与美国中国留学生的重大心理健康危机有关。此外,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又提出了多个对留学生心理造成影响的文化特定特征,包括:父母比起人文科目更重视理工科、比幸福更重视家庭声誉、传统的中国育儿方式、不同国家不同育儿方式之间的不同、过度限制与父母同孩子间的冲突等。这些文化特征也可能导致更高的压力水平与焦虑。



5

歧视与社会关系脱节:

Discrimination and Social Connections


在崭新的环境中,社会关系的脱节、偏见、刻板印象与歧视造成的不适无处不在。社会联系的缺乏与感知到的偏见歧视可能会加重心理压力,特别是当学生感到被排斥或受到不公平对待时,这种压力会急速加剧。


一项研究表明,留学生所感知到的歧视能够显著预测他们的的焦虑水平。除了常见的种族歧视与无孔不入的刻板印象,感知到的语言歧视更加不易辨认,很容易使留学生内耗,从自己身上寻找不足。语言歧视被定义为“因英语是第二语言或因有口音而受到歧视的经历”,包括因口音或句式语法错误而被忽视、被拒绝或不被认真对待。这种歧视形式可能导致国际学生感到不尊重、被忽视和被视为低人一等,从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此外,COVID-19疫情也为留学生们带来了崭新且特殊的挑战。机票熔断导致无法返乡的焦急、对家人的担忧与思念,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忧心都增加了焦虑情况。因疫情造成的亚裔歧视则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留学生的精神校园内推出的远程学习政策进一步减少了留学生的社交互动,加剧了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图源:小红书@tanx


END


本文结合了近十年的研究资料提供了有关留学生心理健康挑战的信息。我们会在下一篇AE Research推文中梳理现有留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的项目和资源,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引用 References

Bai, Jieru.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Acculturative Stress Scal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SC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vol. 28, no. 4, 2016, pp. 443–447, https://doi.org/10.1037/pas0000198.


Bi, Kaiwen, et 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mo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e Year into COVID-19: A Preregistered Comparative Study, 5 June 2021, https://doi.org/10.31234/osf.io/mtk7w.


Chen, Justin A., et al.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 emerging mental health cri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vol. 54, no. 11, Nov. 2015, pp. 879–880, https://doi.org/10.1016/j.jaac.2015.06.022.


Gao, Yijia,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mental disorders among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19: A multi-regional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PLOS ONE, vol. 19, no. 5, 13 May 202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03283.


Li, Chieh, et al. “Intercultural stressors of Chinese immigrant students: Voices of Chinese-American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7, no. 1, Mar. 2016, pp. 64–73, https://doi.org/10.1037/aap0000044.


Ma, Haijing, and Claude Miller. “Trapped in a double bind: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 anxie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ealth Communication, vol. 36, no. 13, 12 June 2020, pp. 1598–1605, https://doi.org/10.1080/10410236.2020.1775439.


Ma, Siyuan, et al.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ace concerns, self-stigma, linguistic factors, and help-seeking intentions for mental health.” Health Communication, vol. 37, no. 13, 8 Apr. 2021, pp. 1631–1639, https://doi.org/10.1080/10410236.2021.1910167.


Sun, Xiaoning, et al.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role of social connectednes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vol. 52, no. 1, 8 Dec. 2020, pp. 61–77, https://doi.org/10.1177/0022022120979625.


Wei, Meifen, et al. “Moderating effects of perceived language discrimination on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6, no. 3, Sept. 2015, pp. 213–222, https://doi.org/10.1037/aap0000021.


Wu, Marissa Yi-Hsuan, et al. “Undergoing acculturation: The effects of bicultural identity on the eudaimonic well-being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 Psychology, vol. 43, no. 9, 17 July 2023, pp. 7758–7771,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3-04895-5. 



文案|Giana Li & Kristine

排版 视觉 | Giana Li & Chloe

审核| Kristine

AntiEmo
AE(AntiEmo)是北美地区最大的非盈利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之一。由一群Gen Z成员创立,旨在通过搭建线上交流及疗愈社群的方式,为更多留学生提供情绪缓解服务和实用解决方案,使其在留学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支持,减少孤独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