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案件时的实质思维

文摘   2022-09-04 21:45   江苏  


案情


甲在一起纠纷中,通过社交平台对对方当事人发了一条信息,其中有一处激烈用词。问能否给予行政处罚?


浅析


分析案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受制于知识,经验,三观,年龄,角度等等的影响。


无论是分析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要注意“实质”思维。


所谓实质思维,是指在运用构成要件判断案件时,对每一个要件要素都要考虑“是否值得处罚”,而不可以只图以其表。


例如,刑法规定,多次(2年3次)盗窃的,不论数额构成盗窃罪。甲一个月内三次偷了邻居家鸡窝的鸡蛋,每次偷一个,虽然形式上符合了盗窃罪标准,但是实质上却不具有可罚性。


与实质思维相对的是形式思维,后者也是很有影响力的,形式思维一般强调规范符合性。


例如,有的人讲课,把各种现象汇聚到一起,强调要遵守规范,一般来说,这种讲课方式的教育作用还是很强的,但是在分析案件时却不能仅仅如此,而要穿过表象分析实质。


案件的实质在哪里,或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侵害或威胁了哪些法律保护的利益。


总之,实质思维是我们分析案件宜有的思维。




微法码
公益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