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健健:在风则江畔 (外二首)丨新力量

时事   2025-01-23 10:30   北京  


主题词写作:千秋


谢健健

谢健健,1997年生于浙江温州。作品见《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诗刊》《青年文学》《边疆文学》《扬子江》《星星》《诗歌月刊》《草堂》等。曾获李叔同国际诗歌奖新锐奖,《北京文学》2023年优秀诗歌奖等。入选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库。著有诗集《梅雨潮信》《年历考证》。


在风则江畔 (外二首)


文丨谢健健


暮色降临,我刚从雪窦岭下山,

从会稽路向城南大道回转。

那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们小聚,在大学外面吃饭。

船影摇曳,护城河的波光碰撞在酒杯,

从中谈吐出几座前朝的风骨——

飞翼楼、文笔塔、秦望山,

还有学校那迁移的墓碑。

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登上过高处,

依照先贤的传承为它们曲水流觞,

并在无意识中,结束了大学时代。

正如卡瓦菲斯所说的那样,

“对我来说,你们已全部变成感觉”。

风则江水涌来又退去,蓦然回首的客船

出现在地平线又降下风帆。


在汶川,大禹农庄


想起绍兴爬大禹陵的一个午后。

陵园,神像斑驳青石的刻痕,

登山的台阶高于山阴建城的历史。

或许是暑日酷热,山风送来凉信,

天色好像忽然就暗了下来——

许多年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从

你的墓穴,跋涉到了你出生的地方。

汶川给了你疏水的天赋,像一盏

庄园里的灯,在黑暗中迎接我们。

你指引我向死而生,走出梅雨季,

将泛滥的河水各复归其道路:

我也是从前随意流淌的其中之一,

从入海口向西逆流而上,只为此刻

来到汶川,在大禹农庄和你相见。


千秋塔

——兼赠蔡英明


可以想象到,塔门会落着旧锁,

探访欲被阻碍在门里门外。

上山的台阶很短,刺金的夕阳

照在行道树疏漏的阴影,

像是迎接归鸟回到她的松枝。

夜幕降临时,塔会亮黄在酒店对面。

而此刻还没点灯,另一种天然

的光束,映照在我们的脸上:

塔身小窗默然包容远客的回声,

千秋万代的闲话,荡漾在你我之间。

应该预料到,归路不复存在,

有的只是此刻身处异乡的彷徨。

我们共同迷路在小城的街角,

回望山顶的千秋塔,那远游的初衷,

有一种永恒的纪念被定格在塔尖。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5年1月20日8版

微信编辑:王靖茹(实习)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文艺报1949
《文艺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每周一、三、五出版。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