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厚障壁”:从小红书爆火看跨国界文化交流的新样态

时事   2025-01-26 11:01   北京  



“小红书”爆火的背后,不只是社交媒介的跨国流通。这场规模庞大的“网络移民”运动,破除了以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障壁”。尽管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依旧面临着种种难以逾越的边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文化交流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动力。



2025年互联网的“开年大戏”,没有比美国关停TikTok更引人瞩目的了。

TikTok作为一款短视频社交媒体,在美国拥有1.7亿用户。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早已形成稳定、开放、共享的虚拟现实空间,影响着用户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样式。就在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支持TikTok禁令之际,一大批自称是“TikTok难民”的用户,涌入了另一款中国的社交媒体小红书。小红书自2013年问世以来,定位为年轻人分享生活方式的社交平台。用户可在平台上通过分享图文、短视频等形式纪录生活点滴。“TikTok难民”的涌入,助推小红书登上了美国App Store的榜首。

 “TikTok难民”的涌入,极大地改变了“小红书”的社区生态。小红书原本是一款本土化社交平台,骤然变成了“零中介”跨国性即时社交现场。中美用户在评论区交换宠物照片、交流对彼此国家的文化印象、甚至有中国用户贴出英语试卷,请求美国用户帮忙作答……网友将这种中美用户之间的直接沟通戏称为“对账单”。

缴猫税(pay cat tax):美国网友发帖打招呼时,会先用自家可爱猫咪的照片“破冰”,而中国网友也会在评论区“晒猫”回应,双方用萌宠达成“默契”


在TikTok的评论区,美国网友对小红书不吝赞美,有用户评论道“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所有的文化聚在一起,在一个房间里交流、开玩笑,互相取笑但又是那种好玩的轻松的方式,简直太有趣了!”。美国用户“移民” 小红书,也激起了一股学习普通话的趣味性热潮,一个名为Shelly Blevins的用户感慨“我没想到会在2025年学会普通话,但我愿意尝试。”“如果我们大家因为TikTok无法使用学会了普通话,那会有多疯狂啊!”。小红书里中美用户的零距离社交,因其直接性与日常感而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显现出网络时代跨国界文化交流的新样态。

“小红书”爆火的背后,不只是社交媒介的跨国流通。这场规模庞大的“网络移民”运动,破除了以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障壁”。尽管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依旧面临着种种难以逾越的边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文化交流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动力。“巴别塔”的隐喻,彰显出人类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一部媒介发展史,就是人类克服交流“障壁”以求理解与团结的历史。

媒介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它促进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流动,它也塑造着公众意见,建构起全球化的共同体意识。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媒介发展到了全新阶段。然而,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民族意识也在不断强化,不同国家间人与人的交流,并未与通讯技术的革新协同共进。“小红书”现象,为当下跨国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它表明,文化交流的根基在民间,开放性的社交平台,日常性的话题讨论,善意的社区空间氛围,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交流的效果。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概念。媒介影响着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是我们感官的延伸。互联网时代,媒介不单单是承载信息的工具,它已成为受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构着用户的生活方式与情感样式。TikTok拥有1.7亿美国用户,多数用户都曾在这款社交平台中倾注自己的时间与情感,体验着虚拟的现实。他们既是欣赏者,也可能是创作者。TikTok将这群在日常生活中互不相识的人凝结为想象的共同体,用户在其中想象着生活,理解着生活,重塑着生活。某种程度上而言,TikTok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附着了每个用户的多元情感。

当地时间1月19日,TikTok发表声明称,正在恢复对美国用户的服务


TikTok禁令一旦实施,这对于平台从业者以及在TikTok上花费大量时间的用户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就好比一个一星期要固定吃几次某个饭馆的人,突然有天发现这家馆子关门大吉,他所失去的不只是口味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以往稳定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节奏。


全球化时代,空间距离被压缩,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障碍在减少,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的标记物。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迫切地希望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样态,以便在变动不居的全球化浪潮中确证自我身份,寻找多元文化中的共识与确定性。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言,重要的是,在当下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的语境下,文化交流需要新的平台、新的契机、新的模式。

“TikTok难民”与小红书的相遇,正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就外因而言,小红书之所以能吸引众多TikTok用户,主要因为其业已成熟的网络社区运作机制,这一机制“在没有统一控制或指挥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局部的互动与协作,形成一种自发的集体行动。”TikTok用户的涌入,为中美用户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就内因而言,跨国界文化交流始终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它是基于人类渴望交流、渴望理解、渴望团结的心理驱动。

小红书能否完成国际化的转型,现在看来下判断还为时尚早。但这一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国家的普通人之间渴望日常交流与文化沟通的迫切性。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变革的时代,有必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跟随技术的进步来推动文化对话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应当突破形形色色的交流“障壁”,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寻求观念共识,建构起日常性交流机制。

(作者系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文艺报1949
《文艺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每周一、三、五出版。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