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糖:赞美月亮,也记得赞美星星 | 创作谈

时事   2025-01-25 12:06   北京  


前几日,挤地铁,手机上刷到“紫微斗数”,我好奇输入孩子的生辰八字,测出来是“芸芸众生格”。我承认,那一瞬间,作为母亲,我还是有点抗拒“芸芸众生”这四个字。他怎么会是“芸芸众生”,怎么会这么普通?孩子出生那天,我心里充满感激,“谢谢你来到我们身边,谢谢你成为我家的小朋友。”平日里,我和家人不吝以这世间最美好的词来形容他,赞美他。我们也无不想象着他灿烂又自由的未来,像所有家长一样。


几分钟后,我冷静下来。自己本就平凡,怎能奢求下一枚天赋异禀的“蛋”?父母“计深远”的心随之生出——如果日后证明,我的孩子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孩,我又该如何陪他长大,如何引导他跨过成长的沟壑,寻找到人生旷野上能够自足、幸福的路径呢?


《月亮计划》插图


这个主题,是我在写作中一直在思考的对象,也是我的第一本长篇儿童文学小说《月亮计划》里尝试探讨的内容。


相较于众星捧月的“优等生”和剑走偏锋的“坏孩子”,“中等生”较少成为故事的主角,但他们其实才是大多数。成绩中等,谨小慎微,个性软懦,甚少举手回答问题,见到老师就躲……《月亮计划》的主人公林田就是这样一位“中等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她都不是家长、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力的中心。当父亲参加了“优等生”干女儿的庆功宴,却爽约了她的生日会的时候,林田设计了一场“月亮计划”——她要改变自己暗淡无光的状态,去做熠熠生辉的“月亮”。她冒着冷汗举手,满脸通红地跟老师互动,鼓起勇气反抗不公,交各种新朋友,精进自己的厨艺……


至于结果,不能说是成功的,毕竟,到了故事的最后她依然不是冒尖的那一个。但也绝不能称之为失败,在这些细微的尝试中,她慢慢了解到,即便我不是熠熠生辉的“月亮”,也能通过兴趣与热爱,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在那把通行的“尺子”之外,探索更多元的尺度。由此,每个人都能在“地球一生游”中,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故事,成为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


《月亮计划》插图


如今,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问题高发,在单一的评价体系中,许多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自我期许和真实自我之间出现了错位。我想,借助“地球一生游”的心态,他们或许能穿透阴霾,多看见那些属于自己的光。


如果有必要,我也许会在未来某天,对家里那位“芸芸众生格”小朋友说,你可以努力做月亮,但星星也值得赞美。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5年1月24日3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文艺报1949
《文艺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每周一、三、五出版。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