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在陪伴与欢笑中,行走在路上

时事   2025-01-26 14:00   北京  


原标题:

在陪伴与欢笑中,行走在路上

——蔡崇达《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中的成长书写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蔡崇达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12月


从“故乡三部曲”到《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标志着蔡崇达从成人文学到儿童文学的跨界写作。作者从“我”五岁失去外婆写起,回溯了两三岁甚至更早的童年经历,从“我”与外婆的初次相见,一直写到“我”去外地读高中,及至大学毕业工作后的第三年父亲去世。重点书写了“我人生最开始”小学到初中的阶段,那些陪伴“我”和家人的动物朋友,以及通过与它们/他们的相处,“我”的生命成长。

成长一直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主题。《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开篇,母亲人生最得意、最津津乐道的是她十三四岁,突然心血来潮往镇子外走去的那次“历险”。来回只有四五个小时,只是从一个镇子走到另一个镇子,但是,对于生在小镇、长在小镇,后来又在小镇结婚生子的母亲来说,逸出常规生活半径的一段自由行走,以及路上看到的“夕阳橙黄橙黄的,像颗硕大的橘子”的感受,成为她一生中亮闪闪的记忆。

对于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在路上”的探索与发现,有时就是他们标示独立、感受自我的成长,每位母亲、父亲,每个成年人,也都是从儿童、少年一路跋涉而来的。阿太一直奔波在照顾儿孙的路上,有鸭子小白的四年左右里,阿太每个周日早晨的四五点,从郭岑村赶到东石镇,当晚再赶回郭岑村。有次台风刚过的第二天,阿太竟然蹚过深及腰部的积水,赶来帮助安顿“我们”与鸭子。80多岁的阿太,拄着拐杖带着“我”和姐姐,还有鸭子一起去散步,从池塘到树林到田里,陪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就这样在有关别人和自己的故事里,慢慢成长着、感悟着。

阿太每天都要和花花草草说话,后来“我”渐渐明白,在80多年漫长的人生里,阿太一样有孤单的时刻,那些花花草草、老母鸡阿花就是她的老朋友。阿太在失去阿花后有些孤单落寞,“我”抱住她试图安慰她时,一向笑着的阿太哭了。从前,阿太用一群鸭子赔偿“我”失去的外婆;现在,“我”决定用自己赔偿阿太失去的阿花——赔偿也就是陪伴。

在“我”人生最开始的那些好朋友里,黑咪是“我”提议让父亲养的,希望代替“我”陪伴父亲;兔子佐罗是想养大后给父亲滋补身体的,后来成了“我们”的伙伴;大黄狗只见过几面,但在父亲葬礼上,它一直陪伴着孤独痛楚的我。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我”看着一点点长大,并且陪伴了“我”长大的不同阶段。十几岁的母亲孤独过,但经历那次“历险”,她发现原来家人是那么在乎她;“我”孤独过,但因为有了外婆、阿太以及那些动物朋友,“我”感受到爱的陪伴;姐姐孤独过,所以她感谢“我”的出生,能够陪伴她;父亲出海以及生病时孤独过,但“我”和黑咪让父亲感受到了被关心;父亲再次生病,幸亏有鸽子米点,父亲再艰难、再孤独的时候,都会抬头看看天空……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回望过去,拥抱未来,“我”和作者融为一体。这本书的写作,也是希望自己和成长中的女儿在孤独的时候都可以彼此陪伴。

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书名却使用了“人生”这样有些抽象和沉重的词语。“我”最开始的人生,亦有孤独艰难的时刻和“哭着笑着”的复杂情绪。就像“我”终于在某天,能够跨过人生最初那道离别的坎时,呼唤着:“外婆啊,我好想你啊!”“我”又哭着笑着说:“没事了,我已经学会交朋友了。”儿童内心的风暴由作者写来,也撞击着读者。

与“故乡三部曲”相比,新作倾注了更多温暖与明亮,一如书中那些美好的、有趣的插图。作者用更多笔墨书写了拥有欢笑的生活与成长,譬如,每个人物的“笑”,阿太是乐呵呵、笑眯眯、笑逐颜开、扑哧笑出声的;母亲是“笑着说”“偷偷笑了一下”“跟着笑开了”;姐姐看“我”时总是“笑着”,掩抑不住的喜爱;父亲在拥有黑咪的日子里,“绽放的笑容像在发光”“哈哈大笑”“边笑边说”“笑到捧着肚子”,“我”也因为父亲的开心而开心。

随着故事的行进,长大的“我”哭得少了,是学会了观察、理解与行动,用得到的陪伴、信任与爱,去对待动物朋友与家人们。成长中的欢笑还在于作者书写了那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动物朋友,这些动物朋友个性千差万别:小白每天粘腻在“我”的左右,阿花却行踪“诡秘”,到处都有它的故事。成长中难免经历伤痛,但人生最开始的这些好朋友们,带给“我”和家人的欢笑,成为当时以及未来抵御孤独的生长的力量。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中,每章相对独立,但是连缀起来,又能看到“我”在人生最开始的十几年里,一路成长的样貌。章与章联结在一起,就是每个动物朋友与我们聚散的故事。作品尾声,作者通过“我”表达了值得写下来、应该写下来的动因:“我想,或许是它一直记得被爱护的感觉,只有对爱的记忆才能如此长久吧”“我也会把这些关于爱和陪伴的记忆,永远地刻在心里”。正是这些有陪伴、有欢笑的成长,为小读者们留下了温暖明亮的光芒。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5年1月24日3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文艺报1949
《文艺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每周一、三、五出版。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