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瘟疫论》,发黄

文摘   2024-10-19 06:36   上海  

诸位无恙,我是白发渔樵。

继续评点《瘟疫论》,发黄。

翻译文:

黄胆病是腑病,而不是经病。瘟疫病邪传里后,部分遗热进入下焦,小便不利,导致病邪无从抒泄,经气被郁滞后,形成疸,身体眼白发黄如金色,要用茵陈汤。

茵陈汤:茵陈(一钱) 山栀(二钱) 大黄(五钱)

水姜煎服。

按:茵陈汤是治疗黄疸的专病专药,现在来仔细讲讲。发黄是因为有小便不利,所以用栀子除去小肠中被压制的火,一旦瘀热去除,小便自然就利了。此时发黄是标,小便不利是本;再分析这个小便不利,源头不在膀胱,而在肠胃的热转移,所以此时小便不利是标,胃家实是本。所以三味药中大黄是根本,其次栀子,最末才是茵陈蒿。如果去掉大黄而只服用栀子茵陈蒿,属于忘本治标,很少会有效果的。如果用茵陈五苓散,不但无法退黄,小便也很难利。

愚按:旧论发黄有认为是湿热的,有认为是阴寒的,阴病发黄的确存在,为啥要否定呢?湿热发黄最多,大概和酿黄酒类似。喝水入胃,胃气熏蒸则形成湿热,湿热外蒸,进入肌腠则形成黄疸。燥火怎么可能形成发黄呢?这应该算吴先生白玉中的瑕疵了。

原文:略

 

点评:

一、愚按

这个“愚按”自然不是吴又可写的,他自谦为愚,果然比较愚蠢,提供的文字毫无意义,一看就不是啥临床的,纯属想象。

二、按

“按”大概写出了吴又可对茵陈蒿汤组成的理解,吴又可应该是用过茵陈五苓散的,然后发现根本无效,并且小便不利也没有改善;然后用了去掉大黄后的栀子茵陈蒿,发现有一些有效,且有一些小便利了,但很多还是无效;最后用了有大黄版本的,发现基本都能好。

茵陈五苓散无效自然是这波病人无五苓散证,虽然有小便不利,从吴又可实践中可以知道茵陈蒿本身和小便不利无关,我猜测若居然有小便利而发黄的,用单味茵陈蒿估计会有效吧。

吴又可认为栀子对解小便不利有作用,这个应该是对的,因为栀子豉汤有但头汗出,但凡有但头汗出的,说明身上无汗,身上的汗是由膀胱提供,所以水应该是结在了心胸这块了,而栀子作用在心胸。吴又可认为栀子能去小肠的热,这个不知道依据从何而来,或许栀子的作用点和小肠会有联系?

大黄除了能利大便还能利小便,这个在承气汤中能看得很清楚,吴又可没把大黄算入利小便里,而只是认为通了肠胃,不太准确。

 

文章面向中医,患者若有同类症状,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更多伤寒论观点,可参见伤寒论开蒙书籍:《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

若要申请加入东汉末年伤寒抱团读书群,请添加微信号:13154333346 微信名:天使

东汉末年
仲景经方的学习,运用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