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敬旭军、吴灿、孙健、李文平
王某某,女,44岁,2024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作性腹痛半年余。
刻下症状:半年前右下腹胀痛,今年4月份时又发作,多在晨起空腹及晚饭后发作,服用甲硝唑后稍减,口不干不苦,眠差,早醒,起夜1次,晨起头晕,手足偏凉,大便量多,日一次。苔白腻,脉沉细。西医检查怀疑慢性阑尾炎,既往胆囊结石病史。
辨六经: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去泽汤证
柴胡12g 枳实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当归10g 川芎6g 茯苓12g 丹皮10g
桂枝10g 桃仁10g 生白术18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温二服。
按:晨起头晕,为外邪里饮上逆;手足偏凉、口中和、夜尿1次,辨为太阴病;睡眠差、早醒,腹痛合并胆系疾病,考虑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右腹部反复疼痛,痛有定处,乃瘀血证,辨六经为少阳太阴合病,兼瘀血证,辨方证为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去泽汤证。
2024年6月11日二诊:服上方腹痛明显缓解,但今再次发作右下腹疼痛,按压疼痛加重并向下转移,活动牵扯痛,近两天咽痛,偶有口苦,大便日一行。苔白微腻,脉沉细。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薏苡附子败酱加黄牡桃桂芍汤证
薏苡仁30g 败酱草30g 白附片24g 大黄6g
丹皮10g 桃仁10g 桂枝10g 白芍18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温二服。
按:腹痛半年,病程较长,服药缓解后再次发作,缠绵难愈,为机能沉衰,陷入阴证; 近两天咽痛,偶口苦,为表里俱热,太阳阳明合病;右下腹部反复疼痛,痛有定处,为瘀血证;结合苔白微腻、脉沉细,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兼瘀血水饮。本案以里虚寒、机能沉衰为本,辨方证为薏苡附子败酱散强壮利湿排脓,因病邪郁久化热,加大黄、牡丹皮、桃仁,含大黄牡丹汤之意以逐邪外出,合前方即温下之意,加桂枝、白芍,含桂枝茯苓丸之意以降逆祛瘀。
2024年8月30日三诊:服上方腹痛缓解后停药月余,最近再次复发腹痛,自行服上方效果不佳,故来诊。刻下症见:右下腹隐痛,今日左下腹亦隐痛,口干,不苦,饮水少,易汗出,无盗汗,纳可,大便稀日一行。7月经期推迟18天,8月经期准时,量少,无痛经。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厥阴病
辨方证:四逆散合桂枝茯苓薏苡附子败酱加术归芎汤证
柴胡12g 枳实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桂枝10g 丹皮10g 川芎6g 桃仁10g
当归10g 苍术10g 白附片24g 茯苓12g
薏苡仁30g 败酱草3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温二服。
按:易出汗、口干为上热,大便稀烂、苔白腻为下寒,寒热错杂,属于半表半里证;病情反复,且以虚寒为主,为阴性证之厥阴病;反复腹痛,痛有定处,兼见经期异常,为瘀血证,辨六经为厥阴病,辨方证为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加术归芎汤证。
〖答疑解惑〗
请教:第二诊老师开的是薏苡附子败酱加黄牡桃桂芍汤证,第二诊根据症状怎么分析有表证?用桂枝是有太阳表证吗?
老师:对,有桂枝茯苓丸之意。
请教:桂枝茯苓丸方证要有表证吗?
老师:有时候太阳表证症状不明显,因为桂枝茯苓丸方证在《伤寒论》中只有一条条文,在“妇人妊娠病”篇中只有一条,久有瘀血用桂枝茯苓丸,实际上病例记录并不完全,古代记录的条文记录不全,经常是这样的。比如四逆散条文,就记录不全,就那么一条:“少阴病,四逆”,就用四逆散了。如果只是根据症状,不懂六经的话,直接辨方证是辨不出来的。为什么?因为《伤寒论》每个方证的条文叙述并不完全,四逆散是这样,桂枝茯苓丸也是。条文叙述不全怎么办呢?根据方中药物分析六经,你看桂枝茯苓丸中有桂枝,就是说有表证。表证入里了,用桂枝加丹皮、桃仁,加了祛瘀药,所以变成这个方证主要是祛瘀血。
根据医经理论认为,杂病没有表证。但是,经方不是这样的,认为是有表证的,因为从药物组成上看,桂枝茯苓丸中有桂枝,是有表证的。为什么呢?你仔细观察多了以后你就会知道,瘀血痛在一侧的病人往往有心慌心悸等症状,就知道桂枝茯苓丸方证是有表证的,从药物组成上分析也是有表证的。你看桃核承气汤条文中说:“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好像桃核承气汤是表解了才能用啊,但是桃核承气汤中有桂枝,实际上桃核承气汤方证是表证不明显了,这个表证轻了,仍用桂枝。
所以,你要仔细体会,你不能说桃核承气汤证是表解了才能攻下祛瘀。如果表解了就没表证了,为什么还用桂枝?所以说《伤寒论》中记载有时候不清楚,桃核承气汤的条文就一条,以药测证是有表证的。
请教:二诊的症状表现,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有表证呢?
老师:它有瘀血证啊,有时有头晕心悸等表证,有时候表证症状明显,有时候症状不明显。这个表证有桂枝证,是有表证的。读《伤寒论》要始终领会,要串起来讲,不能光看局部,单纯看局部,强调一端,争论起来没完没了。你这没表证,不能用桂枝,但是用桂枝茯苓方证不能不用桂枝。桃核承气汤方证你要认为没表乃可攻之,单纯从这一条认识桃核承气汤没表证是不全的,你就理解不了桃核承气汤为什么用桂枝,桃核承气汤中表证不明显了,但是它是表里合病,表里合病也可以攻之,有瘀血时,表证可以不明显。临床上降冲逆,活血化瘀时往往用桂枝,后世讲桂枝是活血的,温化的,温通的,强心阳的,发肾水的等等。
请教:请老师讲解二诊的辨证思路,如何辨六经辨方证?
老师:二诊应辨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这个桂枝证要仔细体会,要始终领会读《伤寒论》,用桂枝的方证有很多,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中有桂枝,这是半表半里为什么要用桂枝?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中有“头汗出,微恶寒”症状,是有表证的,这个方证是以半表半里为主,需要和解,不能单纯用桂枝,但是半表半表有时用桂枝,有时候还用麻黄呢?你看麻黄升麻汤中麻黄用量还不小呢!
所以,学习时要始终领会,总的来看,它表证不明显,祛瘀血时用桂枝茯苓丸方证时要想到是有表证的,只是表证轻,瘀血重。你看这是薏苡附子败酱嘛,还有桂枝茯苓丸,加大黄合起来也有大黄牡丹汤的意思。因为他是慢性的,不是急性的,急性化脓的用大黄牡丹皮汤,芒硝是急通的,但这是慢性的疼痛,不用芒硝了。胆囊炎也好,胆息肉也好,这种痛有定处,属于瘀血吧。右下腹痛,首先痛有定处考虑瘀血,薏苡附子败酱就是利湿排脓嘛,这脓不在外面,在里头。慢性的脓也好,炎症也好,水肿也好都是一种湿,湿化热了就是薏苡附子为主。
附子起个加强功能温通的作用,一般皮肤甲错就知道他化脓了,用薏苡败酱为主利湿排脓,附子属于强壮机能的作用,所以一般慢性的不是急性的,这不用芒硝了(热得厉害还加芒硝),所以这个薏苡附子败酱为主,毕竟有瘀血嘛,我们桂枝茯苓丸加大黄,也是活血祛瘀的作用。
请教:第二诊用桂枝茯苓丸,为什么不用茯苓?
老师:其实这就是加减用药了,你看温经汤是有几个方子组成的,它是由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茯苓丸、麦门冬汤、吴茱萸汤组成的,这几个方子药物不能都用全了,都用的话方子就大了,所以要加减用药。
请教:我们在解释桂枝时,可不可以认为桂枝有“降冲逆”作用?
老师:对,就是有降冲逆作用。《伤寒论》突出地讲,从15条就开始讲这个道理,“若气上冲者”都可以用桂枝汤“降冲逆”,经方认为有表证。
请教:二诊时患者近两天有咽痛,可以不可以理解有表证?
老师:咽痛当然也有表证,尤其慢性咽痛也有表证,半夏散及汤证就有表证,是太阳太阴合病。
请教:一、二诊辨证时都要考虑太阳表证吗?
老师:对,中医辨证按什么辨证,按经络脏腑辨证?按八纲辨证,辨表证认识准确,八纲的表证和《内经》的表证是不一样的,医经的表证只有外感时才有表证,内伤杂病没有表证,它们是截然分开的,但是临床治病不见效,为什么?因为辨方证辨不准,六经概念不清楚。
请教:请老师讲解三诊的辨证思路,如何辨六经辨方证?
老师:目前的症状有口干,容易汗出,这种疼痛,实际上是四逆散,右腹痛、右胁下疼、右胸胁苦满类似这种症状吧,不是大柴胡,他是慢性的。患者吃了四逆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好了,后来又反复了,目前见里虚寒水盛,不是少阳太阴合并,而是厥阴,所以加附子,四逆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就是治疗厥阴病的,是温阳、祛瘀、排脓共用,治疗下寒重的肠痈。看症状变化用药,如果偏热用四逆散、薏苡附子败酱散都行。
此病人排脓用薏苡仁、败酱草力度不够,因为下寒厉害,就需要加附子强壮功能,治疗厥阴病。大家都知道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这只是其一,不知其二。必须知道阑尾炎有急性和慢性不同,急性阑尾炎阳明热重,可用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证热象重,有口干、发热,是热像重的表现,胡老喜欢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大黄牡丹汤一起用,临床观察只用大黄牡丹汤效果欠佳。但是,慢性阑尾炎容易出现肌肤甲错,一般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就行,慢性就不是一两副中药能好的。急性阑尾炎可能一副药就好了,不烧了,肚子不疼了。慢性的可能就慢一些,所以要看患者的症状,不能只知道大黄牡丹汤,落入专病专用的误区。
〖临证体会〗
经方治病根据症状反应,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以至于施行适方的治疗,不是以专方而治专病。冯老强调经方不是方,而是基于六经八纲辨证为理论基础的医学体系!
本病难点在于1.“肠痈”为胃肠道病变,为什么从半表半里论治?2.病性的阴阳属性如何判断?
1、病灶不等于病位 阑尾炎是胃肠道病变,是指病灶在胃肠道,是解剖概念,即里。病位是人体患病后正邪相争之症状反应的高度概括,是诊断概念。正如本案病灶在胃肠道之里,若人体正邪交争之症状反应有表解的机转,即为表证;若病邪(症状反应)集中反应于胸腹两大腔间(诸脏器所在之地),则为半表半里证;里证亦如此。此案第一、第三诊均从半表半里证论治,其中经验应引起我们重视。胡老临床经验亦认为阑尾炎急性期,单纯用大黄牡丹汤的机会不多,常合并大柴胡汤,效果更佳。此案半表半里证亦不典型,这时候临床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一起复习胡老用四逆散的经验:“有时这个胸痹也会牵连到心痛,我们用过栝楼薤白汤治心绞痛,或者用栝楼薤白半夏汤,效果都不理想,但要是配合四逆散效果较好。我常配四逆散,四逆散就是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用四逆散加栝楼、薤白配上桂枝茯苓丸,我常这样加,有时候也搁生姜,那么这个配法也就包括桂枝、枳实、生姜,这三样你都有了就是桂枝生姜枳实汤,另外再搁栝楼、薤白,治疗心绞痛有时候也起作用,也挺好的。”
2、如何准确把握阴阳之辨?如何认识附子?关于阴阳之辨,老师在传承班授课时,曾指出这不是“数学概念”,必须根据症状反应整体判断。此案根据病情缓急、病程长短,作为判断依据,亦只是其中之一。第二、三诊均用附子以强壮机能,取得满意疗效。对于附子的认识,胡老讲:“我们对附子、乌头以前认识不多,就是认为它热,其实它这个作用,的确是恢复生理机能的,尤其是针对代谢机能衰弱。你看心脏衰弱,以至于他无脉,附子也起作用,四逆汤就是了,通脉四逆汤也是。
他恢复这个不光是治寒,心脏衰竭到那个地步了人都虚脱,当然这时寒是有了,但他为什么能促进他的恢复呢?他不就强心作用嘛。所以附子、乌头的作用,性温是一面,另一方面,它能促进身体上哪一方面的生理机能衰竭,它都能促进恢复,这一点通过临床、通过古人的书我们可以体会到,它不光是热。”胡老在讲授寒疝腹痛时,继续讲道:“这个附子、乌头的作用,就能够有使你组织的松弛重新恢复正常的机能,一恢复紧张的机能,肠子如折迭了它就开了,他就恢复原有状态就不梗阻了,他就好了,肠子漏出去一紧张就又回来了,那也就好了。”
古云:实证易去,虚证难调。通过此案学习老师治疗慢性病的经验,首先注意辨病位,不可将病灶与病位混为一谈;其次是“辨阴阳”,尤其要关注附子的应用,以前我们都认为附子大热,胡老对此有独特看法;再者就是“血毒”类方的精准辨证,必须熟练掌握大黄牡丹皮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活血化瘀类方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