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冯老:治愈溃疡性结肠炎案

文摘   2024-10-30 21:03   北京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及腹痛。病因不明,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因治愈难度大,迁延不愈,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就是这样一个有明确诊断却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的疾病,中医经方却发挥了独特的疗效。正所谓“然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冯世教授运用经方思维治疗“溃结”的经验。

赵某,女,23岁。

2013年11月19初诊:溃疡性结肠炎1年半,2011年秋即感不适,2012年5月便血,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奥沙拉泰纳胶囊,每日大便2次以上,每次便20分钟,隐痛胀气多,便中带脓,口微干,四逆,易汗出,心烦,面痤。苔薄白,脉沉细弦。

近期辅助检查:昌乐县人民医院电子肠镜报告:溃疡性结肠炎。

辨六经: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桃花加萸参扁连汤证

赤石脂 10g  炮姜6g    干姜6g   黄连5g

吴茱萸10g  党参10g   炒扁豆1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患者每日大便2次,隐痛胀气多,便中带脓,四逆,为太阴病里虚寒证,口微干,心烦,面痤疮,为阳明证,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桃花汤加萸参扁连汤证,赤石脂收敛止血止泻;炮姜温中止泻;白扁豆易粳米以顾护胃气;再加吴茱萸温中逐饮,加大祛寒的力度,有吴茱萸汤之意,但因大枣壅遏气机,固弃之而不用;黄连味苦寒,以清热除烦止利,既能清阳明热又能止利,兼顾面部痤疮、心烦等症。

二诊2014年1月9号:服上方有效,近期复发自行服用乌梅丸后大便干日1行,但仍见脓血,血多胀少,左少腹痛气多,口干心烦,面痤,四逆,手心汗。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厥阴病

辨方证:甘草泻心去枣加豆归汤证。

炙甘草12g  黄芩10g   黄连5g    党参10g

干姜6g     炮姜5g    清半夏15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7剂,煎服法同前。

按:大便脓血多腹胀少,左少腹痛气多,四逆,口干心烦,面痤,手心汗,症状表现寒热错杂,属于上热下寒的厥阴病。《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故合赤豆当归散养血活血利湿排脓,以增加疗效。

三诊2014年5月17日:大便日1行,无便血,便中带黄色脓液,腹胀气,口微干,面躯干散在痤疮,手心热汗,月经正常。苔白,脉细数。

辨六经: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薏苡败酱散合豆归散加桔甘苋槟汤证

生薏苡仁30g  败酱草18g   马齿苋18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炙甘草6g    生槟榔10g   桔梗10g

7剂,煎服法同前。

按:疗效显著,便血消失,但有脓液,痤疮好转,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配合薏苡仁败酱散清阳明热,祛湿解凝排脓,再加桔梗甘草汤以助排脓之功,赤豆当归散养血活血利湿排脓,槟榔辛温,下气破滞,磨坚行瘀以消腹胀气之症。

四诊2014年8月28号:大便日1行,头起(大便开始)有少量脓及血样丝状血,面痤减少,后背很少,口微干,纳差,有时手心热。苔白,根微腻脉细。

辨六经: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茯苓饮合豆归散加薏酱夏汤证

清半夏15g  党参15g  枳实10g   陈皮30g

苍术10g    茯苓12g  薏苡仁30g 败酱草18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7剂,煎服法同前。

按:大便脓血减少,面痤疮减少,效果明显。出现纳差,整体症候分析机体未出现欲借发汗机转以解除疾病的表证;也未出现机体欲借诸脏器功能协力以解除疾病的反应,排除半证;在里位上,或阴证或阳证,结合舌脉,苔白根微腻,脉细,可知为阴性证,即太阴病;面痤、口微干、手心热,为阳明病。胃虚饮停,食少纳差,予茯苓饮加半夏消痰气令能食,加薏苡仁败酱草清热利湿排脓,合豆归散血水同治,养血利湿。

五诊2014年12月9日:大便日1行,早起便急,大便有少量血丝及淡黄脓液,面痤及背痤,手心热,口微干,眠差。苔白舌暗,脉细。

辨六经: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四逆加薏酱豆归汤证

柴胡12g   枳实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薏苡仁30g 败酱草15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7剂,煎服法同前。

按:脓血便减少,痤疮仍有,出现失眠,口微干、手心热,由于机体未出现欲借发汗之机转以解除疾病的征象,故排除表证,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因未有心下痞的人参证排除了小柴胡,没有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的大柴胡证,故选用四逆散。

六诊2015年8月24日:大便日1行,见少量脓或隔日见,偶左少腹痛,月经后期3-10天,经前面痤增多,微口干,夏天纳差,眠差多梦。苔白,脉细弦数。

辨六经:少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四逆合当归芍药加山药汤证

柴胡12g  枳实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当归10g  川芎6g  茯苓12g  泽泻18g

苍术10g  生山药10g  7剂,煎服法同前。

按:患者出现了左少腹疼和月经问题,仍然失眠多梦,但大便好转,所以辨六经为少阳太阴合病,方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山药。

回访结果:因患者为在校学生服药不便,所以断续服药,随着症状改善,复查肠镜亦见明显好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电子肠镜报告:大致正常黏膜像。

临证体会

老师对此案亦印象深刻,在山东潍坊授课时曾讲解此案。本案经过六诊次,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随后肠镜检查溃疡面痊愈,镜下显示正常粘膜像。

面对西医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的疾病,甚者可能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经方又一次以自己独特的疗效彰显实力,不仅解除患者的病痛,也给我们后学无限的力量,去追寻心中的经方梦想,探索方证对应的魅力。

一、病情梳理

首诊用桃花汤合吴茱萸去枣加连扁,阳明太阴同治;二诊便血多,辨为半表半里厥阴病,甘草泻心汤去枣加豆归显效;三诊症状减轻,以祛湿排脓为主,加薏仁败酱马齿苋桔梗等,病情越来越好转;四诊见纳少之茯苓饮证,有是证用是方;六、七诊病位转为少阳太阴合病,据证施方用四逆散合方治疗,最终获得痊愈。

冯老首诊用干姜、黄连配合赤石脂,与日本汉方的寒热痢方,有异曲同工之妙。永富独啸庵是日本著名汉方医家,他一生致力于日本汉方医学研究,被日本后世尊称为“医圣”“医杰”。《漫游杂记》《吐方考》是永富独啸庵的代表著作,在《日本汉医》古方派研究一书中,治疗产后冷热痢方,方用黄连清热燥湿止痢,干姜温中散寒止痢,乌梅酸涩收敛止痢,三味药配伍,能散能燥能收共凑止痢之功。

二、关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胡老讲:(四逆散)这个方药它根本由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汤它合起来的。枳实芍药汤是行气缓腹痛的,腹满腹痛,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全治的。再就是妇女产后腹中痛,一般要是没有瘀血,大概都是用枳实芍药散就好的,行气也止痛,所以四逆散也治腹中痛,根本就治,不用加味。当归芍药散中,芍药对应的是腹中急痛,当归、川芎血虚有瘀,四物汤中去生地黄,方中有茯苓、白术、泽泻,和胃利水,所以又治冒眩,小便不利。当归芍药散即血虚血瘀水盛之方。两方相合即解决了少阳太阴合病的少腹疼,月经等问题。

关于当归芍药散,胡老解读:“当归芍药散方证有血瘀和水盛,有瘀才有痛,但它是循环不好的瘀,为虚证、虚痛。故方用强壮性的活血药归、芎、芍,养血活血通脉以止虚痛。人体体液应该是有个稳定的恒量,血少了必引起水多。《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曰‘血不利则为水’,此水为湿邪,但不是水肿。如头面虚浮似肿,手足发胀,身困神疲,小便不利,舌质淡或苔薄白而腻,或白带较多。故本方用茯苓、白术、泽泻健脾祛湿以利水。据此,我们可以扩大应用到气血不足水湿不行的内科诸病,无论男女都可服用此方。”当归芍药散的功效是养血活血,利湿祛饮。其主证是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心悸疲乏,面目虚浮。适用于气血不足、湿气内存的妇人腹中诸疼痛。

三、关于《外台》茯苓饮方证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其病机是胃虚(人参),停饮(小半夏加茯苓,枳术丸),停食(枳实),气滞(橘枳姜汤),加上半夏一共七味药物,但却包含了若干个小方根,能健胃利饮消痰气,恢复食欲。

胡老应用茯苓饮时常加半夏,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主证,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生姜、橘皮(橘皮汤)长于下气,治逆满而呕,加枳实(即橘枳姜汤)治逆满甚,心胸痞塞;再加补中的人参,利水的茯苓、白术。

本方治胃虚停饮,心下痞硬,小便不利,呕逆不欲食,气满心胸滞塞者。若更加半夏,含小半夏汤,不但治疗气逆而呕,更治饮逆之呕。对本方证的治疗更有捷效。实为治胃病的常用良方,重者还可以加大橘皮用量;胀满甚者,增量枳实;有痛者加延胡索等均有良效。

我们临床中常有惯性思维,甚至惰性思维,有效果即守方治疗。老师治疗此案,每次辨证处方都有较大调整,复诊亦当初诊医,反对“效不更方”,必须严格根据刻下症状辨证施治。老师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手到病除,令人仰慕!

整理者:孙健,王学思(辽宁沈阳法库县艾草堂中医诊所),吴灿

胡希恕经方医学
专业的有态度的头部经方学术订阅号,致力于经方、六经辨证的临床、研究、教学、培训等,欢迎关注《胡希恕经方医学》视频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