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脏结?

文摘   2024-11-24 21:01   北京  


导读:《伤寒论》中结胸、脏结的鉴别是一个疑难点,本期我们结合条文来理解。

胡希恕经方医学


结胸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按之痛,有实邪。太阳病篇讲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证的时候提到过促脉,促脉是寸脉浮、关脉沉,有表未解,用葛根解表。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大陷胸汤是水热互结于胸胁,属于阳明里实热证,病位在里,邪实而正不虚,脉当沉紧,如第135条“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大陷胸汤主之”。因此,本条的寸脉浮,不是表证,而是邪热浮越于外的表现。和第129寸脉浮,都是邪热浮越所致,病位在里。

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表实证的脉是浮紧而有力,如麻黄汤证。

里实证的脉是沉紧滑数而有力,如大承气汤方证。

结胸证是邪实结于胸,如大陷胸汤是水热互结于胸,属阳明病里实热证,脉当沉紧而有力。所以本条的脉浮大,要么病在表,表证未解,不可下,要么里热浮越,类似白虎汤的脉洪大,虽有里热,但尚未结实,故不可下。

第30条“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认为脉大属虚象,脉大不是实证,而是虚证,因为里实证的脉往往是沉紧的,表实的脉是浮紧


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结胸证,如大陷胸汤方证是水热互结于胸胁,属阳明病里实热证,当有精神亢奋、烦躁的表现,但本条说烦躁者亦死,说明不是一般里实热证的烦躁。

第132条是误下,本条是病情迁延,应下未下,导致邪实太过、正气已虚的烦躁,类似阴证的格拒证的烦躁,病情危重,故曰死。


139.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不能卧,但欲起,是由心下结所致。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说明是寒性水饮结于心下,导致水饮凌心射肺,出现了不能卧、但欲起

太阳病二三日,表邪未解,加上心下必结的寒性水饮,是一个外邪里饮证。但治疗上,却出现了错误的“反下之”,邪气入里。如果利止,不下利,邪气与水饮互结,必作结胸。如果下利,则作协热利。

结胸是邪实结于胸,如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都是水热或痰热互结于胸部或心下。但也存在阴证的寒实结胸,本条的“脉微弱者”强调是虚证、阴证。如第141条的“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脉浮而紧,病在表,如麻黄汤证,表未解而下之,则引邪入里,形成痞。所以痞、结胸都往往是表证错误下之而来。

如果按之濡软,不是实邪,是气痞,辨证属阳明病者,可考虑大黄黄连泻心汤。如果按之痛,属于实邪,如第128条的按之痛,当下之。



脏结

129.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本条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说明脏结。脏结的症状,虽然类似结胸,但是饮食如故,说明病不在胃,时时下利,病在肠,也就是腹部的肠道的问题。

寸脉浮,不是表证,而是邪热浮越于外的表现。

关脉小细沉紧,脉小、脉细都是虚脉,反应正虚。

沉紧,为邪气郁阻、气血不通,反应邪实。

再加上舌上白苔滑者,苔白且滑润,属寒证、阴证,同时有痰饮水湿,进而反推本条的时时下利,当属于阴证的下利。属于正虚邪实,难度大,故曰难治。


130.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脏结无阳证,说明脏结为阴证,同时没有往来寒热的半表半里的表现,其人反静,是望诊内容,不是阳证的精神亢奋有余,其人安静属于阴证的望诊表现。

舌上苔滑者,即舌苔中的水分多,是阴证的痰饮水湿证的舌苔表现。

脏结是邪实,无阳证、其人反静、舌上苔滑,都是阴证寒实、寒凝的表现,邪实而正虚,治疗难度大,故第129条曰难治。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病胁下素有痞,就说明平常就有痞,连在脐傍,有疼痛,波及少腹、甚至入于前阴,疼痛部位比较宽广。仲景通过本条告诉我们,脏结治疗难度极大。


小结
善治者治皮毛,临床上要重视表证的治疗,重视疾病初起、轻症阶段的治疗。很多疾病都是表证不能妥善治疗导致的表邪入里,逐渐病情加重,入于五脏六腑,形成类似脏结的疾病,邪实正虚,治五脏者半死半生,难度极大。


通过上述三条有关脏结的条文,可以看出,脏结属于腹部痞结类疾病,类似腹部肿瘤,六经归属于里阴证的太阴病,舌苔白滑,邪实而正虚,治疗难度大。


推荐阅读

【胡老亲述】结胸证误诊手术致死见闻一则

小陷胸汤的正确“打开方式”,牢记这个特征舌象

治疗阳明病,必须谨守这四条准则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马家驹.胡希恕经方医学 经方里证[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版权归相关专利人所有,若存在使用不当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的内容,仅供中医专业人士学习交流及参考。



微信扫码领取优惠券,加入付费社群,深度答疑,一起有体系的学习经方、学习六经辨证,共同成长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明医。添加微信:nanyangjingfang不失联。


胡希恕经方医学
专业的有态度的头部经方学术订阅号,致力于经方、六经辨证的临床、研究、教学、培训等,欢迎关注《胡希恕经方医学》视频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