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疾病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文摘   2024-11-10 21:01   北京  

世间疾病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八纲辨证看来,病性不外阴阳,病位不外表里。所以《医宗金鉴》强调“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胡希恕经方学术的特点,就是从八纲的角度认识六经。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六经的本质就是三个病位(表、里、半表半里)、两种病性(阴、阳)构成的六类证,简洁明了。

从六经辨证看来,从病位而言,世间疾病只有三种,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从病性而言,世间疾病只有阴证、阳证。两个病性、三个病位,构成了六个诊断,即六个证,也就是六经。世间疾病千千万,从证的角度来看,只有这六个证。

后人尊仲景为医圣,不在于《伤寒论》的113方和398条,而是在于仲景通过《伤寒论》的113方和398条,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六经辨治体系。条文、方剂是鱼,辨证体系是渔,我们要学习的是渔鱼之道,是六经辨证体系。

经方不是方,经方是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白虎汤治疗阳明病是经方,白虎汤清气分热就是温病方。方剂本身没有标签,没有经方、时方的区别,在六经辨证体系指导下开出来的方都是经方,

掌握2个病性、3个病位、6个诊断、8个治法,常用30-40个方,常用30-40个药,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在这个体系指导下,经过临床磨砺,我们能够和仲景临床诊断处方保持高度一致,这就是体系的价值。

有体系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就像学习武术,一般人做到的是见招拆招,有头痛加川芎,有腹痛加白芍,比见招拆招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医治病的底层逻辑,什么证的头痛加川芎,什么证的腹痛加白芍。

比逻辑更重要的是看待问题的思维,是否拥有透过临床症状看透本质(病位病性)的能力,决定了你和高手的差异。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疾病的本质就是证。证是由病位、病性构成。在六经辨证看来,只要掌握两个病性、三个病位,你就成功了一半。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很多人之所以无法提升自己的临床疗效,就是缺乏看到辨证论治背后的逻辑,连六经辨证都不能得其门而入。

成功没有捷径,入门了,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刻意临床实践,打怪升级,总结常用方证的指征,才能不断提升六经辨证的水平,快而准的找到病证背后的六经与方证,才能真正掌握六经辨证,学好经方。

表证、里证相对简单,半表半里证更复杂,虽然方证相对少,但较表证、里证更重要。治法为和法,少阳病以柴胡剂为核心,常见方证有小柴胡汤、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四逆散等。

厥阴病常见三大方证,分别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类方、乌梅丸,治法为和法兼以温阳。

辨证才能论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是为证服务的。我们的临床工作,套用一句广告语,那就是:我们不创造方,是方的搬运工,我们只是找到患者病症背后的证,选择一张对应的方,达到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认识经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深入浅出的讲,用简单的语言来阐述六经的本质、辨证、治法、方药。孤立的、片面的学习是低效的,要把常见方证串成一条线、构成一个面、形成一个体系,在六经辨证体系下去学习经方,这也是本书想要传递的内容。

我们沿着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给我们指明的方向,空杯心态,用八纲解读六经,去追随医圣张仲景,去践行六经辨证。自信不一定成功,但是如果不自信大概率不会成功。要相信医圣张仲景,相信六经辨证。


读伤寒,学仲景,用经方,辨六经

三病位,表里半,两病性,别阴阳

病万千,证简单,六诊断,八治法

重体系,整体观,辨方证,是尖端

2024年仲夏于北京

胡希恕经方医学
专业的有态度的头部经方学术订阅号,致力于经方、六经辨证的临床、研究、教学、培训等,欢迎关注《胡希恕经方医学》视频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