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三高」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已经让人们心烦意乱。而近些年,「三高」之后第四高——高尿酸又强势来袭。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近2亿人左右,仅次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人数,成为“三高”之后的第四高。
有专家预计:在未来10~20年,高尿酸血症在我国或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尿酸是人体的代谢“垃圾”。人体内有一个容纳尿酸的“漏斗”。一旦“漏斗”中的尿酸过多,或“漏斗”出现问题,尿酸就会被带到血液中,这就是高尿酸。
血液中尿酸达到420(女性360),就会在许多器官组织中沉积,引发各种疾病。
引发痛风性关节炎。50%以上的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在大脚趾,反复发作后,也可能出现在足部、踝部、膝关节等其他关节。
引发痛风性肾病。严重时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引起尿路结石。
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6%。
高尿酸血症患者中20%~50%的人患有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是富贵病的一种,算得上是吃出来的病。动物内脏、海鲜、啤酒、含糖饮料、烧烤、火锅等食物富含嘌呤,虽然都很美味,但吃得过多了会引起尿酸增高并易引发痛风。
痛风主要还是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不平衡,导致血液尿酸升高引起的骨关节疾病,研究表明: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尿酸排泄清除减少有关,只有10%的病因与尿酸生成过多有关。
可以说,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者,不吃高嘌呤食物是必须的,但仅仅依靠饮食能控制的那20%是远远不够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周福德表明:严格的无嘌呤饮食只可减少15% ~ 20%血尿酸水平;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邢昌赢的观点:当前不提倡严格嘌呤食物摄入的限制,不仅病人难以接受,且仅能降低血尿酸1mg/dl(1mg/dl=59.48umol/l),多数还不能达到血清尿酸浓度的理想值,并未从根本上去除痛风发作的原发病因。
因此,尿酸能够快速排出体外更加重要,而尿酸通过尿液及时排出是防止痛风的关键。
尿酸溶解度越高,对排泄越有利。其溶解度与温度、酸碱度、浓度有关。尿液温度越低,溶解度越低,这就是为什么冬天尿液排出体外后很快混浊,加温后又清澈的道理。与酸度成反比,与碱度成正比,尿液碱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尿酸的溶解度。与浓度成反比,尿液中尿酸浓度越高,溶解度越低。
所以一般来说,有痛风史者,除了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外,冬天要注意保暖,碱化尿液,大量饮水减少尿液浓度,以减少尿酸盐结晶(痛风石)的形成,也就减少了尿酸盐结石(肾结石)的生成。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茶、咖啡、葡萄酒和饮料,是不能代替身体所需的天然水的,这些饮料固然含有水分,但也含有脱水因子,特别是咖啡因和酒类。
由于痛风病者的血液中含有较高的尿酸,饮水量不足时尿量会减少,尿液中尿酸浓度变高,溶解度降低,尿酸既不能有效排出,还可能因尿酸盐沉积形成尿路结石。
只要肾功能基本正常的痛风者,每天的喝水量不能少于2升,夏天还应该适当增加到每天2.5升,如果运动出汗较多时更必须及时增加补水。
平时判断喝水是否足量的最直观方法是:日常身体正常或未吃药期间,尿液微黄为正常,深黄为喝水不足。喝水时要注意少量多饮,做到在增加尿量的同时及时排尿。记得晚上临睡之前喝1杯水,也可以降低发作的可能性。
因尿酸的溶解度较尿酸盐低,医学研究表明:在pH=6.75时体内的90%以尿酸盐形式存在,而在pH=4.75 时90%以尿酸形式存在 。有痛风史的患者建议选择天然弱碱水(pH>7.3),将尿液的PH值维持在 6.5-6.8之间(自己平时可以用pH试剂检测),提高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重吸收从而通过尿液有效排出体外,同时尿路中已经结晶的固态尿酸盐也会慢慢溶解,使结石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