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下饭剧是《知否》,跟明兰忍辱负重地听了十几集嫡嫡道道才终于迎来大杀四方。
今天看到传递血诏一集,抑制不住地为小宫女流泪,决定为剧中带劲的女人们写下这篇。
蕊初
皇帝吃惊地看着瘦巴巴的蕊初主动请缨说要传递血诏兵符时,屏幕外的我也没有多平静: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怎么能这么有勇气,为了皇帝的仁厚,竟然敢担下这样的生死重任。
她从狗洞往外爬,我心惊胆战地想,如果皇帝当时随口说一句口渴,那她必死无疑;这会儿但凡被人追上来,也是必死无疑。
她轻微的生命全不由己,皇帝救了她,她就要救皇帝。
她的死只是让我心痛,真正让我流泪的部分其实有点莫名其妙。
蕊初嘴角含血,露出所托良人的笑容欣慰:你认识字,太好了。不识字的蕊初可能不明白局势到底多严峻,她只是怀着有恩必报的朴素念头,箭一样地不回头地努力逃出重围,喊着“他真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皇帝”死去。
我想象她被送进宫里时是一个很小很软的小孩,抽噎着看人眼色学规矩,如履薄冰地待在宫里,没成想万人之上的皇帝竟然能体恤她一个比沙尘还微小的人,于是豁出一条不会留在族谱或史书上的命,救一个很好很好的人。朝堂女眷聚在荣妃殿里一边假意奉承,一边嘲讽她泥瓦匠出身、盛宠不会长。转头宫里政变,荣妃挟女眷令朝臣,把堂堂皇帝逼得只能以血写诏。尽管后来政变失败,但她为妹妹报仇成功了,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好姐姐。
我心不在焉地想,男人们看不起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但是这些长头发女人没读过书都能把局势看得这么清楚,要是能像男人们一样出去学习长见识,那天下还有Y染色体什么事?后来顾廷烨回祠堂取枪,小秦氏能屈能伸地上演母子情深的戏码,顾二觉得她嘴脸令人生厌,我只有敬佩,敬佩她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深谋远虑,这样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有的观众说老太太是工具人,其存在只是为了服务于明兰。我犹疑地联想到红楼梦里的老太太,对工具人说辞摇了摇头。爱明兰教育明兰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老太太首先是盛家实质上统管全家的一家之主,其次才是明兰的祖母。
体现老太太智慧的地方许多,比如长柏科举上榜时全家沉浸在兴奋中,大张旗鼓地要庆祝,只有老太太考虑到皇城中的人情世故。
这样睿智有大局观的人物,无论如何都不能简单地打入工具人的队列。这两个人我从看剧的第一集就气急败坏破口大骂,只希望母女两个快快死出去,不要祸害家里人。到后来,墨兰出嫁离家,林噙霜真要死了,我反而被她们身上“无路如何都要活下去活得好”的坚韧信念打动。林噙霜为了女儿能高嫁,折腾得家里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甚至跟盛纮撕破脸皮,挣个鱼死网破也要为墨兰谋个好前程。可以说她是按闹分配,也可以说她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女人们都把贞洁名声看得比天还大,士大夫们满嘴礼义廉耻,戴着镣铐活得战战兢兢,墨兰跟林小娘活得像火一样,不管不顾地烧。这部剧里还有很多值得一写的女角色,比如侠义心肠的卫姨娘,比如忠厚护主的小桃,甚至人人喊打的曼娘,在我眼里也是一棵吹不倒的蒲苇。这些女人们,不论尊卑嫡庶贵贱正邪,都像种子一样,看起来不值一提,却能以微不足道的身躯顶破对她们来说沉重不堪的土壤,硬生生地给自己挣出一条活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