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决心

文摘   2024-12-12 13:32   北京  

姐姐考了驾照,机动车驾照。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姐姐每天照顾两个孩子,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务,是怎么抽出时间练车考驾照的?

上次这么惊讶是发现姐姐学会骑摩托车。不是城里平路上骑的小电动车,而是真正适应家乡山路的大摩托车。摩托车很重,我只会拿笔的手和胳膊要很艰难地才能扶稳,跟我差不多高的姐姐接过车把,很熟练地把车停好。


我并不常看《出走的决心》这类刻画女性真实困境的电影,李红的出走不会让我觉得畅快,因为尽管她走出了家门,我的念头还盘旋在她逼仄的家里,我悲观地、多管闲事地惦记着大多数无法出走的李红。

但是咏梅太迷人了,她神奇地兼具娴静温润和犟劲儿,导致她哪怕说话很小声甚至不说话,都会吸引人的注意。

所以我想看看,会开车的女人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刚看了没几分钟,我就被姜武演的刘大勇气得缺氧,他敲厨房窗户喊着“来碟醋”的样子跟我见过的爸爸叔叔伯伯爷爷们如出一撤,站起来走几步的事儿,他非要摆大爷架子让人伺候着。

这是什么服从性测试吗?

是的。



永远是这样,男的在烟雾缭绕里满嘴喷酒气吹牛逼,女的在厨房里炒菜炒得锅铲都冒火星子,顾不上坐下来吃饭不说,还得挤时间忍着二手烟赔笑脸。

男的酒足饭饱,女的收拾残羹剩饭,打扫地上的烟头,听男的指责她买菜花钱大手大脚好浪费。


我感慨李红和我妈怎么这么能忍,当牛做马伺候得全家舒舒服服还总不落好,为什么不离婚。

妈妈说都这么大年龄了,现在离婚传出去让人笑话,凑合过吧,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是以前,我会说:

现在的我会沉默。

走出舒适圈并不像喊口号一样简单,人需要坚定的信念、充沛的精力和至少不生病的身体才有可能打破现状。

“舒适圈”这个词可能并不恰当,换成“习惯圈”更恰当一些。有的生活方式可能并不舒适,只是因为习惯了所以可以忍受。另一种生活方式可能更好,但是转换和变化需要人重新适应,哪怕只需要花很少的钱时间精力,也不如旧的趁手。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红一样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工作赚钱买车还贷款学驾照。



在女儿的陪伴下,李红去驾校报名。

报名处的工作人员半信半疑地受理,驾校教练明里暗里嫌李红学得慢,丈夫刘大勇在家阴阳怪气,同事们对她的行为困惑不解。

李红不急不气,请教练好好教她,她想学会开车。

汽车销售向李红介绍车的性能,说您坐在副驾驶,丈夫开车,孩子坐在后座。

李红说我自己开车,我一个人。



每个人都站得远远地看热闹,女儿对李红说妈妈我们来付车的首付,对爸爸说你把妈妈的车还给她。



所以后来李红夺门而出、女儿被孩子的一声“妈妈”绊住没有追出去时,我并不对女儿感到不满。


电影的尾声,李红跟女儿通电话聊最近发生了什么,故事的原型苏敏阿姨说她那边正在下雪。

我想起《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梅婷饰演的梅湘南在剧末开着车驶离丈夫和他的暴力。

原来学会开车是这样的。


除了开车,我最喜欢的是电影里出现的几次母女为彼此整理碎发的镜头。

额角的碎发其实并不影响美观或遮挡视角,这个动作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当情感的语言表达被限制,肢体就有了用武之地,将头发挽到耳后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支持,告诉对方“我信任你,我陪伴你,我站在你这边”。



我坐在副驾驶,想学电影里的样子温情脉脉地帮姐姐整理头发,她迅速地拍开我的手说:

“坐好别乱动,挡我后视镜了。”

好吧,确实,你看路比较重要啦。

Asawoman
一些关于女性的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