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吐槽日记(二) 异化

文摘   2023-04-29 19:12   北京  
为什么没人写一本按照气温来穿衣服的书呢?本来以为我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是不错的,结果还是没法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气温选择穿什么衣服,结果跟朋友商量之下穿着夹棉的大衣在人群热气蒸腾下刘海变得油乎乎的。
刚洗的头发啊!

不喜欢洗头,更遑论洗澡,结果就是明明很想见朋友也会因为懒得洗头就找各种理由推脱,或者干脆顶着油头去见大家。

不愧是早高峰地铁,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好吧,其实没见过也没吃过沙丁鱼,豆豉鱼罐头倒是吃过不少。

谁发明的豆豉鱼炒油麦菜,非常感谢!
地铁这种阴暗昏沉的灯光实在是适合拍点追击或者恐怖戏码,也可以拍王家卫那种捎带阴郁氛围的文艺片。

坐地铁比起坐公交会给我一种更强烈的工具感。公交在地上运行,不乐意看手机的时候能侧头看看窗外的景色,勉强有一种旅游观赏的感觉;地铁基本都在地下运行(不然怎么叫地下铁呢),是纯粹的运输,社畜被运去公司生产,被运回家里准备再生产,抬头除了人就是广告,没有切实的生活感。

总觉得我不是人,只是资本家的道具。
地铁站口上上周还是郁金香这周就变薰衣草,郁金香花期好短。

只见新花笑,谁见旧花枯。


工地附近的墙上一股尿骚味儿,戴了口罩还熏,不戴大概会中毒。
为什么工地里有的人穿绿马甲有的人穿橙马甲呢?过年狂飙的时候只听说不同颜色的头盔代表不同的工种职级。
知乎回答
工地上人好多,基本都是男人。
每次经过工地的时候都会有割裂感:男性下意识地不支持女性进入工地工作,觉得女人不适合这种长时间的、可能有危险的体力劳动,(不了解建筑行业的薪资行情,所以不能确定排斥女性是否有金钱因素,如果是高薪行业,不希望他者/第二性来分一杯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可以理解”不等同于“正确”)于是大部分工地都以男性工人为主,最多能在厨房见到女性;与此同时,男性工人又极度渴望女性,直白来说是渴望女性的身体。
严格说来,这也称不上是割裂,“排斥女性进入工地”和“渴望女性身体”实际上是一致的,都是异化。

说起工地和异化,科罗娜十九刚开始那年建方舱医院,有人直播工地进程,没法出门的人们在家里看直播,给叉车和挖掘机起昵称,叫什么“小红”“小蓝 ”“小叉”“小挖”,好像还有人给打赏。
他人的工作被娱乐化,真正工作中的工人被忽视,只是作为道具在被使用的叉车挖掘机荣升主角。
直播契机是什么来着?明明没过去多久,我竟然已经记不起来了,总感觉是很久很久之前了。
有的事情好像压根没发生过。

Asawoman
一些关于女性的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