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么名字?”
文摘
2023-06-07 19:36
北京
·最近在帮朋友办一些手续,有很多地方需要代她们签名,明明只是几个字而已,我签的时候却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前两年看过一本关于日本妖怪的书,讲了很多妖怪和它们对应的收服方式,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呼喊妖怪的名字,只要叫对了名字,妖怪就会惊惶地魂飞魄散。·《西游记》里,银角大王有一只葫芦,如果叫了对方的名字并且得到对方的回应,无论是神还是魔,都会被吸进葫芦里。
名字,任何存在的名字,都后于存在出现,只是人类为了方便起的代号,跟数字、符号没什么区别。然而,无论是学习定义还是人际交往自我介绍(还是故事里降妖除魔),种种场景里“名字”都是最先被提及并且最需要被记忆的;签名、刻章以及任何形式的落款,明明只是图案、是文字,可一旦落到纸上,就变成了责任和契约,除了法外狂徒,契约各方都会像立下《哈利·波特》里的“牢不可破的誓言(Unbreakable Vow)”一样对落款加以敬畏。当我代签时,让我畏缩的是签名所代表的承诺和后续可能承担的风险,而不是那几个汉字本身。昨晚看《不良执念清除师》,第二个故事叫《他的名字》,以最不剧透的方式大概介绍情节,也就是为无名大体老师找回姓名的故事。主角一行人为了获取信息求助流浪汉的场景让我想起《嫌疑人X的献身》,街边的流浪汉比野草还不如,人们不会在经过野草的时候皱起眉头捂着鼻子,也不会为了灰头土脸的陌生人立起牌子上书“小草青青,脚下留情”。无名的人在冬日寒风里瑟缩着死去,路人捂紧大衣匆匆赶路顾不上多看一眼;等春风吹过草坪长出无名野花,人人都欣慰地说“天气真好”。汉语里有“名垂青史”“声名狼藉”“名声鹊起”等等很多关于名声的词汇,从表象来看,就是人的名字被记住了。我对于“留下痕迹”没有什么执念,也无法站在宏观尺度上从“被记住”这件事情找到任何意义,但是蒲一永臭着脸问流浪汉伯伯叫什么名字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名字”的意义:人活在当下、活在人际关系里,看似毫无意义的“名字”在交往中不只是代号,而是承载着事件和爱恨的容器。打工的时候同事们来了走走了来,一批又一批,跟每一个朋友我都会泪眼朦胧地拥抱着说舍不得分开,她们说没关系的,还会再见,而且“你还会交到新的朋友,不会离开谁就过不下去的”。我信誓旦旦地说不会忘记,过几天就转头和新朋友笑作一团,仿佛分离之际说的话都不是真心。其实都是真心话,舍不得是真的舍不得,但“我”的容量不是有限的,过去的经历留在“我”里的同时,“我”还有余裕接纳新的体验。所以,说再见也没关系,离别也没关系,没拍照买纪念物也没关系,不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过去的所有体验都已经留在我身上,见过的人都以她们的方式在我身上留下痕迹塑造了我。
我的存在只有在我存在的时候才有意义,我的存在就是我的意义。每个“我”的存在都是“我”的意义,名字也是因为附在“我”上才被赋予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