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以来,我写公众号一直有一个核心的原则是不以商业为用途。
我觉得股票这个行业太复杂,我自己讲不清楚,也不愿意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去误导别人。
有很多人会认为通过公众号可以当一个知名财经博主或者做个网红私募,我说明一下,我始终没有这样的想法。
互联网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交流平台,而并不会成为一个商业平台。所以,我会删除掉那些文章里面涉及公司信息与标识的文章,这样学习交流才更纯粹。
我也说一下,“行业比较与缠论研究分析”这个老公众号写了很久了,写的文章也很杂,其实,任何公众号都有它的寿命。如果我有事忙了不再继续写了,也很正常,因为这个公众号的原则是不以商业为用途。
因为老公众号的文章很杂,所以我后面会写一个新的公众号,叫做“写研报的发现”,主要是学习交流分享一些投研心得,这个新公众号依然不会牵扯任何商业的东西,还是比较纯粹的做交流分享。
前一段时间,我跟着亲戚朋友们认真的把工程项目了解了一番,鲁商置地、怡华置业和中信泰富的项目我都认真看了,一般负责人都是本地人做,非常重视熟人人脉的维护,非常重视口碑,有它的一套做事规矩方法。大家也做了比较多的施工环节与招投标上的讨论交流。
其实大家认为,我写的17卷投研报告选集,对于做建筑工程这个生意的人来说是有用的。有句话叫做空口无凭,所以做事要有个凭证。一个人如果在证券行业这个虚拟的环境里能够写17卷报告集,在建筑工程这个领域里面,他揽下工程项目就不会偷工减料,而会像外国工程师一样把工程做扎实。
做建筑工程的人很多都很重视学习股票与宏观经济,一些建筑工程公司的融资部同时有着自己的投资公司,干这个行业最重视的事情之一就是工程质量,而建筑工程这种重资产、重质量安全的商业模式,又使得他们往往看重那种有十几卷,而且每卷几百页的深度报告,认为这是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一种保障。
我家里非常认真的跟我谈,希望我继续学习建筑工程业务,并且积累工程经验,因为做建筑工程的机遇其实是有限的,有亲戚有项目肯带你,不是那么容易的。我非常认真的考虑这件事情。因为我对于股市的定位是配置,而不是靠这个发财,而做建筑工程现在确实有比较成熟的项目与人脉。
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作为一个外地人独自在上海,我总是有一个地方觉得比较古怪,这种感觉从我出国开始就反复出现过,后来我明白了,其实是人脉的问题。人脉很多时候比金钱更重要。多跟亲戚朋友定期聚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