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爷叔与方世圣:我所知道的高端金融投资局

文摘   2024-12-19 01:01   山东  


前段时间,上海爷叔很火,上海爷叔姓郑,六十多岁的年纪,退休前的工作是在医院周围售卖食品。

很多人说,上海爷叔是想搞股票群割韭菜,也有人说他是想直播带货赚一波流量,但是,上海爷叔如果要是想骗,他的欺骗成本会很高。很简单,上海爷叔的学历并不高,他曾经介绍过自己20岁就下海闯荡江湖,可见学历并不高,可能是高中毕业。做投资其实很看重学历,巴菲特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有一本挺有名的书叫做《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那本书的作者叫做劳伦斯.坎宁安,在我留学的学校做兼职教授,十几年前做讲座还给我签了个名。

如果你说上海爷叔郑大爷想要帮人代客理财,他很难得到大户的信任。而且给人做代客理财是有风险的,上海爷叔是上海本地人,那么一旦大户起诉或者关系够硬,官司的管辖权在上海,爷叔的房产可是在上海。综合利弊,上海爷叔更多的会做直播带货,或者,就是体验一把成名的感觉,赚一点流量就收手。

我见过的一个金融投资高端局,是一位叫做方世圣的人做的,至今都很经典。

几年以前,有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跟我说了件事情,有个叫方世圣的人想谈期货投资合作,账户还是在老板手上,方世圣负责操作,有利润拿提成。这位老板跟我说到,小姜,你来查一下这个人做的怎么样?

于是我查到了下面这篇采访文章:“期货电池:我就是来大陆赌一把”。

我摘录下面的段落如下,这都是采访稿的原文,写的非常精彩,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这些都是原文

在海峡两岸的期货界,可能只有一个名字是双方都耳熟能详的,那就是方世圣。他是两岸期货业的桥梁。

他曾经年薪上千万,居别墅开名车,是岛内期货业当之无愧的成功典范,他声称“我在台北有一栋别墅,在期货业界还没有人能住像我这么好的房子”。

他羡慕大陆的庞大市场,说“在大陆做期货就像在非洲卖鞋,可能我天生命贱,喜欢挑战”,在事业巅峰期毅然登陆,薪水却顿时降为零头。股指期货的热潮,却突如其来地将他推向了聚光灯最闪亮的地方。

好了,我总结一下:方世圣先生说,他是台湾期货第一人,住台北最好的别墅,放弃了千万年薪来到上海只拿一个很低的工资,是因为自己看好了大陆的发展,想要有更大的作为。这个格局真是让大家敬仰啊。

当然了方先生说他来大陆如同来非洲卖鞋,看来是觉得上海金融行业就像非洲还不发达,需要他这样高明的人指点,不管怎样,那么方世圣的业务能力一定很好了吧?

新闻上是这么说的:“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大地震后,巴林银行投资部负责人尼克李森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应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一再加大投资股指期货多仓。“我就不信邪,手里拿了很多空单,”方世圣说,他不相信期货市场不跌,结果如他所料,巴林银行撑盘失败,日经指数期货急剧下挫,那一把赚了很多钱。大概有二三千万日元。

这里我插一段背景往事,尼克李森是巴林银行交易部负责人,管理一个比较大的团队。而方世圣先生在新闻里介绍他1993年才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做了一年的房产中介,1994年夏天到期货公司工作的,也就是仅用了半年时间,他单枪匹马就能够跟巴林银行的投资部负责人做交易对手盘了,而且专业水平完胜对方。要知道尼克李森可是在摩根士丹利入行,当时是巴林银行最资深的交易负责人,被称作天才交易员。

但是方世圣先生具有这样的天才投资能力,他还需要拉客户,而且拉第一个客户用了十个月。同时他还要做后台结算新闻说,由于美盘差不多凌晨4点多收盘,他必须要凌晨3点去上班。

也就是说,方世圣先生一边要在入职的半年时间做交易,水平比巴林银行的资深交易员尼克李森还要高。而且他还要做后台工作,凌晨3点上班结算,白天还要从事期货销售的工作,而且销售工作看来不太顺利,拉第一个客户就用了十个月。

这可不是我胡编,新闻中写道,“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个客户,用了十个月他才下了第一笔单子。”

所以方世圣工作的第一年就同时做了后台结算、期货交易、开发客户的工作,外号人称期货电池。但是期货公司是有合规限制的,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后台结算、期货交易和开发客户要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方世圣先生是如何规避合规的呢?

到了1997年,在期货公司工作三年时间时,方世圣就成为台湾一个期货协会的首任会长,以及永久的名誉会长,亲自参加设计了台湾金融期货。

我把这篇“期货电池:我就是来大陆赌一把”的文章打印了出来,给这位地产老板念了一遍。

地产老板问我,如果他用了公司的期货账户做交易,是否安全?

我说道,赢了他提成,输了您爆仓。

地产老板又问,爆仓能追究他的责任么?

我说道,如果他一张机票回到台湾,找到他会很麻烦。而且,他是台湾人,管辖权不在当地。

地产老板说到,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这开始就是一个局,他在台湾炒期货亏了钱,当地的人脉没有了,台湾待不了了,就来到大陆做了期货销售,想要找大户的钱炒期货翻本?赢了他提成,输了他没事。

我说道,要是年薪千万,在台北住大别墅,交易能挣上千万,又积累了这么多台湾的客户,又何必要来上海重新考期货从业资格,做一个期货销售重新开发客户呢?

上海爷叔不难防,难防的是那些一开始就布置好的、精致的高端金融投资局。这些是包装精致的专家,五十多岁年龄,履历打造的光鲜,他们一开始做的就是那种赢了提成,输了他没事的生意。

如果是一个衣着光鲜的,媒体包装完善的五六十岁人士给大户代客理财呢?恐怕有些人就信了吧。




行业比较与缠论研究分析
这个号主要写个人对行业比较、技术分析的连载系列探讨,注重深度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