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叶嘉莹辞世,我在“问一问”发了篇文字怀念,没想到,评论区的网友们已经快打起来了。
在《叶嘉莹:一个女人的百年孤独》中,我写:惊闻叶嘉莹先生驾鹤西去,人生百年,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结果评论区表达纪念的少,输出观点的多——关于叶嘉莹应该称呼为“女士”、还是“先生”,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的争论还很激烈。
其实,文章发出后,我很喜欢网友进行有理有据的探讨,能让我更思辨,视野更全面,能看到不同的角度。
但是,有一位直接留言简单粗暴:“是女士,不是先生,举报了。”
我哭笑不得,也纳闷无比,为什么有人天天把“举报”挂在嘴上?就算我的称呼错了,至于达到举报程度吗?我既没有宣扬负能量,也没有恶意抹黑什么。而且,官媒报道也是称为“叶嘉莹先生”,之前环球人物杂志还专门出过一本书:《先生们》(见下图),里面也不乏女性。
我开始没有太在意,与其花功夫搭理那些,还不如多读书、多写篇文章呢!
没想到,今天看了场电影《好东西》,里面的“举报”真的惊到我了!
电影中,9岁的茉莉同学因为作文写的好,老师让她担任语文课代表,结果一位男同学张家新拿着记录茉莉“劣迹”的小本本(像不像某些时期的“变天帐”?)理直气壮地说:“我要举报!”
男同学历数茉莉有这个那个缺点(微不足道的,好像是吃零食?我没记住,有看过的朋友们在评论区提醒我一下哈,感谢!)不配当课代表,老师就问:你说的这些,跟当语文课代表有关系吗?你这是跟谁学的?
接着,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两个字【举报】,她说,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举报”。……
这部影片是温暖的基调,犀利但不尖锐。老师的回应是,用讲解知识化解了孩子之间的纠纷,也在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相处。但,如果茉莉碰见的不是这样的老师呢?
小男孩跟谁学的?显而易见,是跟大人学的。大人是从哪里学的呢?不言而喻……
环境造就人,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再多,我就不能说了,大家都明白。
之前我写文章也碰到过类似情况,辛辛苦苦码字,认认真真写文,真情实感输出,就被轻飘飘的一句“举报”消失了。
……
PS:《好东西》确实有点料,值得去看看。
感谢阅读!
图源网络,侵删
END
点个“在看”,欢迎关注公众号,我们一起在文字江湖里“仗字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