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篇陈行甲:【读了《庄子》才明白:辞职做公益的陈行甲,为何有些事能洒脱放下,有些事却总难释怀?】
品读《庄子》过程中,发觉陈行甲的人生历程,身体力行了庄子的生存哲学智慧,近日读完《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更印证了这一感悟。
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时数次落泪,陈行甲的言辞质朴无华,却那么触动人心:有一种力量,良善又柔软,悲悯又共情;有一种品质,纤弱却刚劲,敏感又无畏;有一种道德,天真又达观,素朴却智慧。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庄子·秋水》
——世间的高官厚禄不足以使他振奋,刑罚耻辱也不足以让他蒙羞。似乎在为陈行甲背书。
不畏惧他人厌憎,不随波逐流,不汲汲于获得认可,即便付出诸多代价,却也收获了真正的内心自在。
耐人寻味的是,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质疑辞职从善的陈行甲:怎么下得了手坦然领取90万高薪?
这位网友称:陈行甲在恒晖公益基金会的工资,2022年是65万,2023年是90万,他把大部分钱用于公益,但也确实把慈善变成了生意……每天面对疾病缠身的贫苦人,怎么能忍心拿90万?他和张桂梅、雷锋相比如何呢?
该网友还提及:陈行甲做县委书记时还拿月薪四五千元做宣传,说“自己不在乎这么低工资。现在就开始拿90万一年了,这和他以前的宣传格格不入。”
不知道诸位看了作何感想?
难道做公益,就一定要活成苦行僧?唯有为他人倾其所有、全然不顾自身才堪称高尚?
总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横加指责,仿佛只有活得一贫如洗才配得上公益之名,可善良之人,不应遭受这般 “道德绑架”。
这个世界真的、真的不应该如此!不能让行善之人寒心,不能使其生活陷入困窘。
毛姆说过: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你自己,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利器。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位清华美院的高材生,因勇救落水女孩不幸偏瘫,然而被救者却称这是他的自愿之举,无人承担其医药费用。四年间,他卖房卖车耗费 100 多万,才勉强恢复些许行动能力(视频中可见其行走仍一瘸一拐),如今只能在街头摆摊卖画维持生计,且常常整日无一幅画售出……
难道善良之人非得落得如此境地,才能契合某些人心中“善人”的标准?
陈行甲对仕途前景“心中有止”,任职期满后毅然辞去公职。急流勇退也罢,知难而退也罢,都不重要了。
他一直有从事公益的理想,原本想退休后开始,现在,“不过是在自己年富力强还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时候提前开始”。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这场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而且胜利了。人生下半场,我可以轻装上阵去爬另一座山了。”
他的项目是“联爱工程”,愿景是“联合爱,推动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目标是,为国家做一个医疗保障领域的“小岗村”,帮国家试错。目前他们的“试验田”第一步,也成功了。
白血病患儿,抑郁症青年,“知更鸟计划”,口罩期间整合资源,协调物流,以及其后为400多位抗疫牺牲者后代发起的“传薪计划”……
他所投身的公益事业,其价值难以估量,单从他的话语之中,便能领略其思维的深邃与高远:
要解决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产生的层面来求解,因为如果在这个层面有解的话问题就不会产生了,我必须提升维度来思考和谋划。把人生长河看远,把个人名利看淡,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总有人在这世间缝缝补补,散发熠熠光辉,传递温暖爱意。这样的人,年薪90 万,算高吗?
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说过:“我做企业的过程中,不顺心,立马就关掉,我最起码不能委屈自己,牺牲自己怎么能让大家幸福呢?首先我得是快乐的。”
无论是陈行甲,还是于东来,我们为什么不心怀感恩?
感谢他们,见证善举可磊落施行,见证知行能够合一。
我们为何不送上诚挚祝福?祝福他们生活顺遂、舒心欢愉,而非去质疑他们不应获取财富、不应享有优渥生活?
陈行甲已然走过峡江的曲折弯道,踏入人生的后半程,觅得契合自身的舞台。愿他此后的道路,走得更稳,更好,更开心。
陈行甲离任时,新任县长郭玲对他说:
我不知道您将来去哪里,去干什么,但是请您记住一句话,无论在哪里,您一定要好好的。您只有过得好,才会让我们这么多崇敬您的人看到这个社会的光明和希望。
陈行甲笑着说:不要说得这么伤感,我一定会好好的。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于风雪;
为大众谋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
相关文章:
读了《庄子》才明白:辞职做公益的陈行甲,为何有些事能洒脱放下,有些事却总难释怀?
图源网络,侵删
END
点个“在看”,欢迎关注公众号,我们一起在文字江湖里“仗字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