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则视频,出家又还俗的@柳智宇,与辞职做公益的@陈行甲,展开了一场“什么是放下?”的对话。
陈行甲说,“放下”这事儿,关键要先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坎,有些事,他早就放下;有些事,他无论如何“放不下”,那该怎么办呢?
他回忆起多年前,跟灵隐寺光泉法师的一次交流,那次的交谈对他来说,醍醐灌顶。
一、已放下
2016年,陈行甲辞去了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一职,转而创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去做公益。
采访过他的@褚朝新问他,交辞职报告时是否有悲壮感。他回复说:“壮而不悲;天空够大,容得下大雁的翅膀。世人谓我似寇准,唯君知我是海瑞。”——挂印而去,毫不拖泥带水。
45岁前的陈行甲,人生体验可谓丰富多彩。湖北大学本科毕业,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到清华大学读研,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扎根到基层,一路顺风顺水,全凭自己的本事,没走任何歪门邪道,没给任何人送过一分钱。当了百强县的县长,做过贫困县县委书记,获得过国家最高荣誉。
但这些年的经历也让他明白,名利足够多的时候,就是要放下。
如果自己主动不放的话,命运会安排的。“你是凡胎,你不是神仙,你是飞不到云端的。你已经到了一定阶段的山顶,很好了。……要知道,接下来就是下坡路,是自己走下去,还是等别人在你屁股上一脚把你蹬下去,然后你摔下去,跌下去?”
对于世俗认为的名与利,陈行甲真真切切从心底放下了。
种种复杂的原因,陈行甲辞去了公职,只能说,现实比小说还魔幻;也可以说,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的陈行甲,一直坚守着对弱者的悲悯。
辞职后的陈行甲,人生的后半场百废待兴,除了理想和热忱以外,一无所有。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 · 刻意》
庄子说,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众人重利益,廉洁之士重名声,贤能之士崇尚志向,而圣人则珍视精神的纯粹。这是在引导人们超越对世俗的利益和名声的追求,放下对物质利益和外在名声的过度依赖,注重内心精神的修养和提升。
二、放不下
陈行甲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呢?
他坦言,对金钱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放下还算容易,可情感这东西,太难割舍了。
他对母亲的那份深情,多年来一直萦绕心头,从未消散。
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但他刚刚有一点能力,可以去回报的时候,母亲就突然离世了。老天没有给他机会,这个伤痛非常持久。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能慢慢抹去记忆,淡化苦难。但他说,经历过才知道,不是的,时间也不行。过了很多年,他仍然放不下。
母亲走后,陈行甲把母亲的遗像一直放在包里,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但是,杭州灵隐寺光泉法师的一番话很简单,却启发了陈行甲。
法师跟他说,那你为什么要放下呢?“放不下,就不放,就带着。”
法师说,在佛学里,地藏王菩萨修行那么高、那么有智慧的人,他一生也没有放下呀。他一直怀念他的母亲,悼念他的母亲,他专门著有《地藏菩萨本愿经》。
于是陈行甲说:放不下,我就不放了。
陈行甲在《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一书中,赏析过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他说:
诗人被困在自己编织的凄美梦境之中,醒来时的他如同庄周,疑心自己不过是梦到庄周的蝴蝶。它注定是一首难以理解的诗,因为最深的思念,本身也就是最深的迷惘。
陈行甲没提过,自己是否专门研读过庄子,但他诸般行事,很多地方与庄子的思想不谋而合,或者说,殊途同归。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庄子·刻意》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遵循本性,不强求、不刻意。如果某些情感或事物确实难以放下,那么就不要强行去压抑或割舍这种情感,而是要以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它,让它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到内心的平衡和释然,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放下”——放下了对“放下”本身的执着。
见于不见,都是人间万象;
放与不放,皆为心中所愿。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跟我一起读好书,悟人生。
图源网络,侵删
END
点个“在看”,欢迎关注公众号,我们一起在文字江湖里“仗字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