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辞旧岁,瑞气祥云迎新年!(内附文章合集)

文摘   健康   2025-01-28 13:1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新年钟声敲响,2025年如约而至。心晴指引公众号运营团队在此向各位读者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愿您在新的一年里,心晴常伴,万事顺遂!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依旧秉持初心,踏实前行,致力于传播科学、专业的精神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 

2024年,我们的原创文章突破了200篇大关,持续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原创内容,涵盖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应对压力、精神科就诊攻略等多个热点话题。此外,我们持续推出“专家小课堂”栏目,通过视频形式讲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式,帮助更多人科学看待精神健康,提升自我疗愈能力。

2024年,我们继续秉持初心,组织了多场精神卫生相关的公益直播活动,尤其是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直播,得到了超过4万名读者的积极参与互动。在直播中,我们邀请了多位业内权威专家,针对患者及家属最关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

展望2025年,我们将继续在精神健康科普领域开拓前行,不断丰富内容,邀请更多热衷科普的专业人士加入,带来更多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的内容。我们也会持续完善患者端的服务,新增更多心理支持功能,让大家在心晴指引的陪伴下,感受到更温暖的关怀。

在此,我们也诚挚邀请您注册成为“心晴指引”公众号的患者端用户,体验量表测评、用药提醒、在线心理咨询等多项服务,助力每一个走在心理健康路上的你。未来的路,我们将与您携手同行。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一直支持和关注我们的读者朋友们,您的每一份鼓励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祝大家新的一年,身心健康,万事如意!


关于我们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门诊简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减退,具有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192《Lancet Psychiatry》杂志发表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患病率数据,其中心境障碍(主要是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7.4%, 12月患病率为4.1%抑郁症起病与遗传、环境及其相互作用有关,患者的性格特点、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和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长期的病程迁延发展中,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综合结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给患者提供全程、综合的、抑郁症专病的治疗和管理服务以帮助患者实现功能改善和重返职业岗位,我院于2018年10月18日成立了抑郁症专病门诊。

主要参诊医生团队包括:王向群、周沫、司天梅、张鸿燕、田成华、孔庆梅、林凯、黄文升、乔宏、梁军医生等


往期文章合集

以下是公众号创立以来发布的原创文章,点击题目即可跳转原文~


专家小课堂

孩子加入“自杀群”之后……

孩子生病了,家长应该对TA百依百顺吗?

得抑郁症可以不吃药吗?吃抗抑郁药后多久能起效?

抗抑郁药物会伤脑吗?

小孩子吃抗抑郁药会不会影响学习?

吃抗抑郁药会长胖吗?

中药可以治疗抑郁症吗?

我在服用很多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可以同时吃抗抑郁药吗?

邻居吃某某抗抑郁药治好了,我可以也吃这个药—谈谈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

我得了抑郁症,医生为什么会给我开抗精神病药?

得了焦虑症,为什么大夫给我开抗抑郁药?

抑郁症会变成精神分裂症吗?

服用精神科药物前你应该知道的实用小知识

抑郁症好了之后可以马上停药吗?

吃抗抑郁药可以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吗?

如何通过运动改善抑郁情绪?

家有“熊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多动症的识别

家有“熊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与亚型

家有“熊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多动症的评估与诊断

家有“熊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多动症的治疗

父母成长课程(一)——青少年心理特征

父母成长课程(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父母成长课程(三)——家庭应对方式

带您全面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一)——认识双相障碍

带您全面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二)——双相障碍治疗原则是什么?青少年患病群体有哪些特殊性?

带您全面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三)——我们一起来学习情绪调节技巧


心晴漫画

医生手记:小桃的抗“郁”之路

医生手记:如何早期识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复发?

新冠疫情期间情绪调节指南


直播

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直播回放

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直播回放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直播回放

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直播回放


抑郁症的症状

关于抑郁症,你问,我答

明明是心脏不舒服,医生却说我得了抑郁症

身体不舒服也是抑郁症么?——深度解读抑郁症的表现

隐匿性抑郁:综合医院的“常客”

吃得好,睡得香,笑得出来,得的是抑郁症吗?

睡眠与抑郁症关系浅析

多梦不必太忧心

抑郁症的失眠症状

如何区分抑郁症状和抑郁症

写给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你的一封信

抑郁症患者如何跳出无价值感的泥淖?

怎么缓解抑郁产生的无价值感和无力感

抑郁症“晨重暮轻”的原因探讨(上)

抑郁症“晨重暮轻”的原因探讨(下)

压死骆驼的三根稻草——为何抑郁症患者会经常出现自杀念头?

小李怎么了?聊聊抑郁症的识别与分级

医生手记:一名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

医生手记:小桃的抗“郁”之路

“精神病”与抑郁症|抑郁症的精神病性症状

秋意深,我心沉:探寻“悲秋综合征”背后的奥秘

聊聊抑郁症康复之路的绊脚石-病耻感

那天开完会,我突然看不清东西了


给陪伴者

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写给家属,你所应该了解的

陪伴者如何处理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送给抑郁症患者家人和朋友的锦囊

有哪些不宜对抑郁症患者说的话?

面对抑郁症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有效的帮助

如何跟抑郁症的朋友聊天

如何听懂孩子的话——给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的建议

如果我想自杀,我希望你这样帮助我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是毫无征兆的吗?

专注力的解锁密钥:认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孩子出院了,给家长朋友的三点建议


抑郁症的治疗

医生手记:一名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

轻度抑郁症,如何自我调节?

面对抑郁症,我还能做什么?——抑郁的自助策略

关于抑郁症用药的六个常见误区

抗抑郁药要吃多久?

常见抗抑郁药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抗拒服药,源于认知偏差

如何正确使用安眠药治疗失眠

中草药的治“郁”之路

关于抑郁症的七个常见错误观念(上)

关于抑郁症的七个常见错误观念(下)

强身能健脑——聊聊抑郁症的运动疗法

抑郁自我疗愈的四个小练习,快来试一下吧

线上心理干预资源有哪些?适合我吗?

心理治疗(咨询)是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的?

抑郁症患者如何平衡工作和治疗?

揭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神秘面纱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前世今生

谈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副作用——记忆力下降

磁刺激也能治疗抑郁症?快来了解下吧

季节性抑郁与光照治疗

身体是心理的剧场——躯体症状障碍

我何时才能恢复到病前的状态——谈谈抑郁的康复

一文读懂抑郁症的治疗——科普合集

粉丝福利来啦:一起来做正念练习吧

吃什么能让心情变好?

为什么抗抑郁药吃一段时间就“不管用”了?

抗抑郁药说明书写着“服药后有自杀风险”?那还能吃吗?

国产抗抑郁药那么便宜,效果一定不好吧?

为什么新型抗抑郁药-氯胺酮被寄予厚望?

失眠该用什么“安眠药”?为什么不建议用安定类药物?

我的药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服用抗抑郁药真的会变胖吗?

科学规律服药,切忌随心所欲!

人本主义视角:父母如何陪伴“优秀”的青少年抑郁患者?

一文搞懂抑郁症门诊与住院治疗的区别

游戏的治愈力量-心理治疗师带你深度解读沙盘治疗

为什么吃精神科药物需要定期抽血复查?

不用药物也能治疗失眠?快来了解一下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感到压力山大?快来学习两个应对小妙招

季节性抑郁的知识小百科

精神科首次就诊攻略

从偏见到理解:精神科治疗药物的真实面貌


抑郁症的病因

抑郁症的来龙去脉

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

影响我们情绪的神秘化学物质-抑郁症的单胺类递质异常假说

抑郁症的诱发和维持因素——六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抑郁症、焦虑症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只有经历过重大打击的人才会得抑郁症吗?

我们来谈谈抑郁症复发的风险有多大?

你问我答-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肥胖和负性情绪:孰因孰果?


哲思

被过度“消费”的抑郁症

抑郁症:何时不再有偏见?

为什么自称抑郁的人越来越多?

走近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寻找生命的意义

学历越高,越容易抑郁吗?

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接纳自我三部曲-心理健康处方


特殊人群的抑郁症

青少年/儿童

关注青少年抑郁,还孩子美好人生

少年已识愁滋味——谈谈如何发现青少年抑郁

孩子不愿意上学,有可能是抑郁症吗?

孩子到底是叛逆还是患了抑郁症?

不只是情绪低落——关注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

关注被忽视的儿童抑郁症——父母该怎么做?

为什么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会拒绝父母的帮助?

家长如何陪伴高三阶段患有抑郁症的孩子

孩子患了抑郁症,父母的行动指南

青少年得了抑郁症,应不应该告诉父母?

校园霸凌的心理影响和干预

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从识别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科普合集

家长的必修课:了解儿童抑郁症

饮鸩止渴—解读孩子自伤行为背后的情绪问题

围产期

我患抑郁症了,孩子是否一定会重蹈我的覆辙?

抑郁症患者服药期间,备孕要做什么准备

怀孕期间可不可以继续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什么体验?

产后新妈妈为何不敢抱着孩子在阳台晒太阳?

产后抑郁知多少之临床表现篇

产后抑郁知多少之治疗方法篇

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需停止哺乳吗?

家人与朋友如何有效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

老年人群

老年抑郁的特殊表现

老年人服用安眠药,该注意什么?


患者心语

这一年,我遇到了抑郁症

走出产后抑郁的阴霾

嗨,遇见更好的自己!

拥抱冬日里的暖阳


疫情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下疑似患者人群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新冠肺炎疫情下,老年人如何应对负面情绪?

疫情之下,精神障碍患者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战“疫”期,教给情感障碍患者家人的实用小技巧

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与精神科药物的和平共处攻略

新冠疫情期间情绪调节指南


焦虑

有焦虑情绪就一定是焦虑症吗?

普遍而不普通:抑郁症的焦虑亚型

如何缓解急性焦虑发作?

可怕的濒死感——原来是惊恐障碍惹的祸

你!能不能与人对视3秒!——聊聊社交焦虑

“社恐”是疾病——了解它,战胜它

突如其来的濒死感——谈谈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不敢坐飞机,不敢坐火车?——快来了解一下幽闭恐惧症


双相抑郁

此抑郁非彼抑郁:双相抑郁是什么?

抑郁与双相之间的灰色地带:“软双相”

服用抗抑郁药后“转躁”怎么办?

医生手记:如何早期识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复发?


进食障碍

我有一个坏朋友——谈谈神经性厌食背后的情绪问题

别把坏情绪吃下去——情绪性进食的自我调节

一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自白


心理健康指南

世界睡眠日:给长期倒班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小贴士

我们的情绪从哪里来?

如何实现情绪自由?

接纳自我 从享受独处开始

“买买买”使我快乐,也使我抑郁——剁手族的自救指南



北大六院抑郁症专病团队

心晴指引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门诊团队线上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