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晴向导”全国患教活动的回放上线啦

文摘   健康   2025-01-10 17:30   北京  

2024年11月9日、12月28日,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苏允爱医生和廖雪梅医生,在线上开展了2场关于抑郁症功能恢复的患教活动。活动由苏允爱医生主讲,廖雪梅医生主持,深入探讨了抑郁症患者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来恢复社会功能和工作能力,还强调了医生、家属和患者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同时也讨论了积极行动在改善情绪以及促进个人恢复和成长中的重要性。




【1】

抑郁症的功能恢复

◈ 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约3.4%[1],可能影响全生命周期人群。

◈ 抑郁症的复发率较高,患者可能多次发作。

◈ 功能恢复的目标是个人生活自理、家庭职能、社交技能及职业技能的全面恢复。

◈ 抑郁症患者在核心症状缓解后,工作、学习、社交等功能的康复可能还需要时间。

◈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是早期诊断、及时规范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2】

功能恢复的实现

◈ 家属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增进患者对治疗的乐观态度,协助治疗。

◈ 家属应学习与患者良性互动沟通,尊重患者意愿。

◈ 患者需要设立具体、可衡量、有意义、可实现的目标,如每周读书3次,每周运动4次等。

◈ 患者应诚实描述症状和感受,尽可能清楚地描述问题,医生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治疗。

◈ 医生需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医患联盟,从而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和功能损害程度来制定治疗方案。



【3】

打破向下循环,实现向上螺旋

◈ 心理学角度认为,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做,情绪会越来越差,形成向下循环。

◈ 神经科学角度认为,只有通过行动,大脑的奖赏系统才能激活,分泌多巴胺,从而改善情绪。

◈ 建议不要根据情绪安排活动,而是为了目标先行动,行动后情绪可能自然好转。



【4】

心晴向导小程序的应用

◈ 心晴向导小程序免费提供丰富的科学患教资料,帮助患者记录12周目标完成情况。



综上,活动主要探讨了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实现功能恢复,强调了患者与医生、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以及患者自身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管理。


同时“心晴向导”数字化小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症状和目标。此外,患教活动还讨论了抑郁症的复发问题,强调了全病程治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个体化治疗的概念。


活动最后,苏医生提到如何通过积极行动来打破负向循环,提升情绪和心理健康。强调了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如改变日常习惯,也能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接下来是“心晴向导”小程序

的使用介绍





参考文献

1、Huang Y, et al. Lancet Psychiatry. 2019 Mar;6(3)211-224.




北大六院抑郁症专病团队

心晴指引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门诊团队线上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