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读到大学了还厌学?

文摘   2024-10-17 17:31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每年的5.25前身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包括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为“我爱我”,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熬过十余年寒窗苦读,终于作为一个成年人,来到了大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大学,是学习新知、选择人生方向、体验情感友谊、培养思维方式、建立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是步入社会前的准备和过渡阶段;但同时,也是容易受到诸多内外因素干扰的阶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甚至厌学。


很多人表示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都读到大学了,放在童话故事中,王子公主该幸福地生活了,反而出现了大学生厌学的问题。在这个“我爱我”日,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临床上不难见到如下案例:


垂头丧气的大男孩小赵,不情不愿地被母亲拉来精神科诊室。原来小赵进入大学后的专业是被调剂的,不喜欢,因此很少去上课,班级里的活动也很少去参加,除了宿舍几个人,其他同学几乎都不认识。时间久了,总是一个人,觉得没什么意思,时间都用来打游戏,作息也黑白颠倒,连自己也懒得收拾,老同学约自己也不愿去见。本是青春朝气的年纪却略显颓丧……


某地状元小邱考入某知名大学,每天忙忙碌碌,本就不善言谈的她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想跟上课堂的节奏却发现脑子里总是胡思乱念,睡眠不实,心里急、身体不听使唤,甚至有了要伤害自己的念头……


大学阶段出现厌学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2023年我国一篇报道对某普通高校12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厌学的主要原因涉及学习动机、生活安排、个人规划、专业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社会价值等诸多方面。但总体来看,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两大块。


内因:缺乏技能、动机不足



1943年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就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从低级到高级需求分别是: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对于生理及安全的需求均已实现。


一些大学生会因为友情、爱情、亲密关系、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无法实现情感和归属需求,影响学习状态和自我认知。在遇到上述方面的问题处在痛苦当中时,没有相应的处理技能。


还有一些大学生本身成就动机不足,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难以实现或相对缺乏。内在成就动机是一种学生自觉追求成功、渴望掌握知识的动机;外在成就动机是为了回应外界的期许和获得师长或社会认可而表现出的学习需求。


很多学生的中学阶段是外在成就动机驱动时期,父母和老师的督促都促使他们竭尽全力地闯关高考,而进入大学后外界推力大为减少,外在成就动机不能很快转化为内在成就动机,就会在学习上顿感“失重”了。


外因:

充斥着即时满足性质的诱惑 

& 价值观的变迁



当代大学生一出生即与互联网相伴随,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中学阶段结束,外在督促、约束力的下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网络的世界,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玩网游、刷短视频、聊微信、追影视剧等带有即时满足快感的娱乐活动,精准“投喂”,一下子阻碍了内在成就动机的提升。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过长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与物质繁荣,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型,即从“生存价值观”(survival value)向“自我表达价值观”(self-expression value)的转型。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的社会里,“强调经济成就为首要目标如今正让位于对生活质量的日益强调……服从纪律、否定自我、以成就为主导,这种工业社会的规范正让位于更广泛的个人选择生活方式和个人自我表现”。


这样的价值观变迁也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更加崇尚自由、宽容、积极参与,倾向于质疑与挑战权威,而这种价值取向有时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冲突,也造成了厌学的原因。


无法专注学业或已产生厌学的大学生们,应该怎么办呢?

用新的视角迎接大学生活

提升内在成就动机



大学生活几乎完全不同于中学生活,有些同学会有茫然失措的感觉。


☀ 首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去发现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可以不断尝试,拒绝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 其次,制定合适的目标,过高或过低的期望水平,都会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尤其注意将个人的长远目标与人生规划、社会需要做融合。追逐自己理想的生活或喜欢的领域之榜样之“星”。


学习痛苦耐受技能

提升延迟满足能力



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不仅时间长,过程还可能枯燥无聊;这远远不如迎合用户、放弃深度的短视频对我们的吸引力大。


相比于短视频带来的哈哈大笑, 阅读带给我们的是苏轼所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深度思考的收获,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是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是一种延迟满足,它带给我们的是进步、充实和成长。


延迟满足好处多多,可是,你会问了:当我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无法静心投入学习,怎么办?当我情绪很焦躁,无法平复时怎么办?当我有个重要考试,我又无心准备时怎么办?


这时,你需要学习辨证行为治疗中的一些痛苦耐受技能,如下面的STOP技能,当你焦躁不安、无法静心、只能拿起手机时,可以……

然后,可以在头脑中或笔头上,分析利弊四宫格,转移注意,避免情绪的激化。


525,学习全然接纳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纠结和不遂心的情况难以避免(如上文案例中的小赵,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这时需要学习以下几点:


☀ 想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从内心深处接纳现实,让自己全然遵照现实,放弃与现实的斗争。

☀ 接纳是摆脱痛苦的唯一路径。

☀ 只有当你拒绝接纳痛苦时,痛苦才会对你“穷追不舍”。

☀ 接纳意味着你决定耐受痛苦。

☀ 接纳是去了解现实。

☀ 接纳某事并不等于评判其为好事。


假如你能够接纳现实,全然接纳生命原本的模样,那你就获得了立身之本,就能站稳脚跟,继续前行。

读到大学了,产生厌学了,并不可怕、也不少见。爱自己,接纳现实,直面问题,忍受痛苦,提高延迟满足能力,提升内在成就动机。痛苦纠结的大学生们,会发现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你可以策马奔腾,也可以露营品茶。最后祝愿所有大学生,顺利走过大学阶段,圆满完成学业。爱自己,并找到值得过的生活方向。

参考文献



【1】宋绍征,胡宇,黄日裕,等.高校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分析[J].大学,2023(35):168-171.

【2】刘文佳.“乐”不思书—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当代大学生厌学现象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22,44(05):83-91.DOI:10.13950/j.cnki.jlu.2022.05.010.

【3】Radically Open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eating Disorders of overcontrol [M], Thomas R. Lynch, 2018,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李倩倩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何萤萤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表情包正式上线啦,大家用起来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相应表情哦~


百态人生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关注“畅聊686”,及时获取更多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


心晴指引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门诊团队线上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