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教科普】不用药物也能治疗失眠?快来了解一下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文摘   健康   2024-03-28 17:30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明是一名年轻的白领,最近几个月他一直遭受着失眠的困扰。他通常在晚上10点左右上床睡觉,但却无法入睡。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思绪纷乱,无法放松。即使他感到疲倦,闭上眼睛也无法入睡,他的大脑似乎无法停止思考。


小明的失眠问题开始于几个月前,当时他面临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和一些个人问题。他的工作要求他经常加班,导致他的作息时间不规律。他也开始过度依赖咖啡因来保持清醒,每天喝很多杯咖啡。此外,他晚上经常使用手机和电脑,直到睡前不久才关掉。


失眠的问题逐渐加重,小明开始感到疲惫和烦躁。他白天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情绪也变得不稳定。他尝试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喝热牛奶、听放松音乐和冥想,但效果不明显。


最终,小明决定咨询精神科医生。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他的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和睡眠环境等方面。医生发现小明的失眠问题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了心理压力的增加,而过度依赖咖啡因和电子设备则干扰了他的睡眠。


医生为小明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首先,医生建议小明调整他的生活习惯,包括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和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医生还推荐小明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水浸泡和阅读等,以帮助他放松身心。


医生还向小明推荐了一种行为疗法: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用于改善睡眠问题和失眠症状。它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通过调整个体的睡眠观念和行为习惯,帮助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研究表明,CBT-I是一种非药物的、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失眠问题具有显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改善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还可以减少夜间醒来和早醒等问题。相比于药物治疗,CBT-I的效果更持久,且没有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眠问题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长期失眠或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失眠。



睡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评估和记录睡眠情况

首先,医生或治疗师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访谈,了解患者的睡眠问题和症状。患者需要填写睡眠日志,记录自己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夜间醒来次数等信息,以便医生或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

2

睡眠教育和认知重构

治疗师会向患者提供关于睡眠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睡眠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以及睡眠与健康的关系。同时,他们还会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利于睡眠的消极思维和信念,培养积极的睡眠态度和信心。

3

睡眠限制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治疗师会制定一个合理的睡眠时间表。这意味着限制在床上的时间,以达到与实际的睡眠时间相匹配,来增加睡眠效率。例如,如果小明每晚只能入睡6个小时,治疗师可能会建议小明在床上的时间不多于6个小时,以确保在床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睡眠。

4

睡眠压力管理

治疗师会教授患者一些放松和应对技巧,帮助患者减少对睡眠的焦虑和担忧。这可能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方法,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入睡困难和夜间醒来的次数。

5

睡眠习惯培养

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制定健康的睡眠习惯。这可能包括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安静、黑暗、凉爽的房间),避免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等。

6

治疗进展和调整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与患者定期评估和讨论TA的睡眠进展。根据患者的反馈和需要,治疗师可能会调整治疗计划,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CBT-I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在接受CBT-I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遵循治疗师的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技巧和策略。



专家点评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失眠”逐渐成了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


当患者来就医,提出自己有“失眠”问题的时候,往往指的是晚上睡不着觉,是入睡困难。


然而睡眠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看似简单的“失眠”问题背后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特点。


在睡眠医学领域,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问题都算“失眠”。


长时间失眠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严重时还会增加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失眠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压力和情绪问题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心理因素。负面的情绪和思维模式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和夜间醒来。



2

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也可能导致失眠。例如,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和饮食习惯不当(如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酒精)都可能干扰睡眠。



3

医学问题

某些医学问题和疾病也可能导致失眠。例如,慢性疼痛、呼吸问题(如哮喘)、消化问题(如胃酸逆流)和神经系统问题(如帕金森病)都可能干扰睡眠。



4

药物和物质滥用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兴奋剂和类固醇)和物质(如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的使用或滥用也可能导致失眠。



5

环境因素

噪音、光线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可能对睡眠产生影响。不适宜的睡眠环境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下降。



6

长期失眠

有时,失眠可能成为一种习惯性的问题,即长期存在的失眠。这可能与个体的生物钟调节、睡眠需求和个体差异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失眠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长期存在的失眠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系统治疗的失眠患者而言,首选非药物治疗方法,因为非药物治疗既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又不会引起药物依赖等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1

睡眠环境优化: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和黑暗。使用合适的床垫、枕头和床上用品,保持房间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噪音、光线和其他干扰因素。


2

睡眠规律调整: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在白天长时间睡觉或午睡,以保持对夜间睡眠的需求。


3

改善睡前习惯:建立一个放松的睡前例行程序,如洗澡、阅读、听轻柔的音乐或进行深呼吸等。避免在睡前过度兴奋的活动,如剧烈运动、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或使用电子设备。


4

心理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CBT-I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和负面的睡眠观念,通过行为和认知技术来促进健康的睡眠。


5

放松技术:使用放松技术,如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瑜伽和深呼吸等,可以帮助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紧张,促进入睡。


6

避免刺激物:避免在睡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会干扰睡眠质量。


7

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睡眠,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过度刺激大脑和身体,干扰睡眠。



请注意,每个人的失眠情况可能不同,因此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如果非药物治疗方法无效或无法改善失眠问题,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以获取更详细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北大六院抑郁症专病团队

作者:孙雅馨

修改:苏允爱

审核:司天梅

心晴指引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抑郁症专病门诊团队线上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